李煜聞之沉吟。
這些細處,如果沒有熟門熟路的人,事先都很難斷言。
各地城防不是簡單的粘貼複製,而是各有特色。
或許,某地還真有把甕城絞盤,安置在甕城門內側的也說不定。
各地形勢不同,各有所需。
有利有弊,總不能一概而論。
李煜此刻思慮著一件事。
甕城絞盤在城門樓上,就意味著甕牆能成為他們的掩護。
也就是說,無需雨夜,隻要封堵好登城坡道,甕城門他們隨時可開可閉。
丈高城牆足夠庇護他們。
關鍵,在於南城門。
隻要打開了它,這場雨就算是沒有白下。
想到此處,李煜也是心頭鬆了口氣。
開一道門,比起開兩道門,自然難度驟減。
“張大人,甕城門往日詳情如何?”
以防萬一,還是該問出來。
張承誌想也不想,肯定道。
“甕城門麵朝東向所開,城樓絞盤置於獨室,至少需三五人可推。”
一個城門樓上單獨的房間,其內就是掌握城防命脈的絞盤。
其內可分掌吊橋,翁門,兩者不同。
甕城門與南城門絕不會正對開設,撫遠縣的甕城,乃一處不大規則的近似圓狀。
東麵甕城門一側偏向平直,可以減小主城牆乃至衛城上麵的弓弩射擊死角。
翁門對側城牆就無關緊要,所以圓弧更大,避免整個甕城外緣出現單獨尖銳突出的牆體。
而且圓狀牆體,對於拋石器等物的防護能力,也相應的更強。
張承誌一邊回憶著,一邊訴說。
“甕門城樓上,沒有設駐兵室,所以想來不會有多少屍鬼滯留。”
李煜詫異。
“不駐兵?那此處甕城上的門樓你們用來做什麼?”
在遼東,這東西既然造出來,就不可能單是為了好看而存在的無用裝飾。
張承誌也不賣關子,直接拋出了謎底。
“裡麵是存放機弩弓弦用的。”
“有時還會存些甲胄,給守軍應急。”
披著全甲值勤根本就不現實。
所以,平日裡值勤,甲胄自然也是要有個遮風擋雨的存放之處。
“好些東西不能受潮,就得有地方遮風擋雨,才能存得住。”
“李大人你也知道,咱們這兒三年兩載就得有一場大戰。”
多是草原部落寇邊擄掠,來搶糧搶人。
“賊虜都是騎兵,來去無蹤。”
“真等他們到了城外,我們再去衛城庫倉裡頭搬運弩床,取弓取箭,肯定是來不及的。”
這些中大型守城器械,如何移動向來是它們的痛點。
“所以,城門要害之所在,向來都是就近存放。”
“......以備不時之需。”
提及這件事,張承誌此刻突然想起什麼,眼神一亮,趕忙補充道。
“李大人,弩床若是稍作改動,將弓弦換做皮繩,也或可做擲油所用。”
火油罐,基本就是這麼個用法。
真讓人空手投擲,那才是少之又少。
說起這些守城器械,李煜還真就沒張承誌那麼了解。
屯堡百戶,平日裡是接觸不到這些東西的。
床弩,投石機,這些是比甲胄弩機還要嚴防死守的朝廷機密。
販賣私鹽,和這些能左右戰局的要緊事物比起來,甚至都隻能算是不起眼的小罪。
不是器械所專門配屬的朝廷官兵,連接觸都不許,更不可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