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過孫氏一草民,為之奈何?
搖了搖頭,孫四六便去尋正領人巡村的好兄弟,如今的護村民兵頭目,孫瓜落。
儘管這支鄉民們自發組建出來的民兵小隊,連把正經兵刃都沒有,卻也不妨礙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儘心儘力守護家園。
......
走著走著,李煜身後也就隻剩下趙鐘嶽一人了。
回首相望,隻見兩名親衛在院門站定,相對而視,另有兩名親衛背對守在屋門外,隻看得到些許側身。
李煜隨意坐下,伸出手指朝一旁的木椅點了點,“坐。”
“是......”
趙鐘嶽欣然道謝,坐下理了理衣袍下擺,終是按耐不住。
“大人,學生......撫遠縣的情況怎麼樣?能回去了嗎?”
少年郎說這話時,臉上儘是藏不住的期許,想著與家中親眷團圓,嘴角不由浮現出一抹發自內心的笑顏。
李煜點頭,“鐘嶽,你父親、祖母儘都安好。”
“待來日遷民入城,你趙氏便可團聚。”
看著眼前年歲相仿的少年郎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李煜心中反倒頗為惆悵。
‘你的家還在......真好。’
所謂習慣,不是不覺傷感,隻是即便回首相望也僅是孤身一人,退無可退,便隻能咬著牙砥礪前行。
李煜輕輕搖頭,將這些無關緊要的思緒甩出腦海,“鐘嶽,待遷民事宜步入正軌,我會安排你儘早入城。”
“學生,萬分感念大人恩德!”
趙鐘嶽起身,鄭重一揖,全了禮數。
......
次日再出發,所有人的腳步都更輕快了幾分。
一直到了官驛外,李煜遠遠望到了駐守此地的什長,李盛。
他就等在官驛外。
為了抽調兵力,負責駐守此處的李盛,此刻本隊隻有五名屯卒,另外五人是從軍戶各家抽調出來的餘丁。
其中有剛過二七的稚嫩少年,也有鬢發斑白的五旬老漢,。
缺乏人手,讓李盛的處境,比起趙鐘嶽還要難上不少。
李煜策馬出陣,往身後步卒隊列而行,“本官麾下,隊屬李盛一什者,出列歸隊!”
不多時,五個鳥槍換炮,披了甲的屯卒從隊列中走出。
李煜並不廢話,驅馬引著五人,緩緩行至李盛身前。
“李盛,能保此地不失,已是大功,本官暫且記下。”
“汝本隊人馬,即刻儘數歸隊。”
李盛抱拳,“卑職不敢在大人麵前稱功,保境安民實守本分也。”
“驛內早已將草料足備,請大人入內,我這就著人燒水造炊!”
李煜點點頭,這不起眼的細處,就是趙鐘嶽和李盛做事上的差距。
通過兩名斥候換馬回返這一突發情況,李盛就已經立刻做起了周全準備,而趙鐘嶽還是隻顧著眼他腳下的西嶺村。
但也無妨,時間才是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