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遼東半島南部,如今關外所剩不多的偏安之地。
校尉李昌業,打著‘幽州李’的嫡係大旗,勉力南下。
儘管艱險重重,但憑著這塊金字招牌,這支騎隊沿途總算還是通行無阻。
眼下,這麼個李氏名頭,比那真假不一的路引文書都要好使。
最起碼,沿途的李氏旁支武官,仍會顧念親族之情,值此危難之際,為這支李氏主支騎隊提供些許稀缺的補給支持。
這已經是亂世中殘存的一點溫情。
......
自告彆蓋州衛鎮守千戶錢守功後,李氏一行騎隊又南下途經了三縣、兩衛、四驛、兩堡。
其中複縣與新縣兩處,城內百姓聞聽屍災將至而惶恐難安,恐懼如同瘟疫般蔓延,促使他們紛紛出逃。
以至於十戶九空,幾近空城。
這與兩縣官吏棄印出逃,不無關係。
縣老爺都跑了,縣中百姓們自然也是坐不住的。
城中百姓們把希望放在西麵的臨岸島礁上,也有人把希望放在附近的山巒密林之間,朝著諸如小黑山一類的峰巒攀登躲避。
還有人選擇投靠他處親族友人,抱團求活。
滯留縣中的,大多是懶得逃命的垂暮老朽。
還有一些自詡屍鬼不過是謠言虛傳的‘聰明人’,趁此良機大肆並購房產地契,儼然一副賭徒模樣。
直到最後一名忠於職守的老捕頭,在縣城新近崛起的幾個幫派爭鬥中,死於暗殺之下。
縣城內原有的行政管理就已經徹底崩壞瓦解,秩序蕩然無存。
更有乞兒們趁機抱團,反倒成了如今縣城中橫行無忌的其中一霸。
李昌業所率騎隊,甚至被緊閉的城門攔在縣城外,無從入城補給。
縣城內的占城亂民,甚至敢對朝廷官兵亮出刀兵,逼的這支騎隊不得不繞路而行。
然而,如此多的百姓化為流民,四散而出,致使此地原本被朝廷官兵平息後,偃旗息鼓的流匪、山賊勢力同樣急劇膨脹。
這全是無處可去的流民,就地落草,占山為王。
這些人和屍鬼一樣,同樣是要‘吃人’的。
遼東半島局勢自此陡轉直下。
人性的掙紮與爭鬥,其殘酷程度,甚至超越了尚未傳達的屍害本身。
......
李昌業帶著麾下騎隊,即便一路都明晃晃地打著朝廷旗號,也遭遇了接連不斷的流賊夜襲。
人少就偷,人多就搶。
極度的恐慌,在屍鬼到來之前,已經在此地催生出了極端的瘋狂。
流賊山匪竟敢靠著草叉、鋤頭,去襲擊朝廷官兵,這以卵擊石的舉動,也隻有被逼急了眼的當下,才有人敢如此鋌而走險。
所有人都是為了活下去,僅此而已。
“敵襲——!”
夜幕籠罩下的荒村,房梁上暗哨發出竭力嘶喊。
流賊頭目索性不再遮掩,直接派人強衝。
村外,喊殺聲震天。
“衝啊!”
“堅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