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卡隆國也因“遮天之手”的到來,悄然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卡隆國這片廣袤卻貧瘠的土地上,長久以來,底層民眾都在生活的泥沼中掙紮:破舊的土坯房在風雨中搖搖欲墜,牆壁上的裂縫能塞進拳頭;坑窪不平的土路上,碎石與積水交織,行人們深一腳淺一腳,每一步都帶著生活的沉重;電力供應極不穩定,每天至少停電三小時,常常在人們做飯、照明時戛然而止;自來水更是一種奢侈,許多家庭隻能依靠遠處的渾濁井水度日,取水要往返步行兩公裡。更糟糕的是,就業機會稀缺,年輕人懷揣著改變命運的夢想,卻隻能在街頭遊蕩,最終大多從事搬運、清掃等微薄收入的體力勞動,勉強維持溫飽。
就在這片看似毫無希望的土地上,一群來自東方的投資者“遮天之手”旗下企業)悄然降臨。他們的到來,如同一束強光,穿透了卡隆國長久以來的黑暗與沉悶。
起初,卡隆國民眾對這些陌生人充滿好奇與疑惑:他們看著投資者們拿著圖紙,在各個城市與鄉村穿梭,與當地官員交談著“基礎設施”“產業鏈”等陌生術語。但很快,實際行動打消了人們的疑慮——大型工程車輛轟鳴著駛入各個角落,挖掘機、壓路機的身影隨處可見;建築工人穿著統一的藍色工裝,在工地上忙碌不休。
一條又一條寬闊平坦的瀝青公路,在原本崎嶇的土地上蜿蜒伸展,將分散的村莊與城鎮緊密連接。以前,村民們前往集市需要花費三四個小時的顛簸路程,如今乘坐便捷的小型巴士,短短幾十分鐘就能到達,不僅節省了時間,更促進了農產品與日用品的流通。電力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推進:巨大的水泥電線杆被一根根豎起,嶄新的輸電線路如銀色蛛網般密布;小型光伏電站與風力發電機在郊外拔地而起,為偏遠村莊提供穩定電力。曾經昏暗的夜晚,如今被明亮的路燈與家庭電燈照亮——孩子們在電燈下開心地讀書、玩耍,大人們則能在夜晚縫製衣物、修理農具,增加家庭收入。
自來水管道的鋪設,更是讓卡隆國百姓的生活發生質變。潔淨的水流通過管道,源源不斷地流入每一戶家庭的水龍頭。人們再也不用為了挑水而淩晨起床,奔波數裡路;婦女們不用再為渾濁的井水過濾、煮沸而忙碌,孩子們也能隨時喝到乾淨的水,腸胃疾病的發病率大幅下降。
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遮天之手”旗下的企業開始大規模招聘。電子元件廠、農產品加工廠、建材廠相繼投產,機器的轟鳴聲在卡隆國的土地上,奏響了希望的樂章。曾經在街頭無所事事的青年阿裡,通過招聘進入了一家電子元件加工廠。在這裡,他不僅學會了電路板焊接技術,每月還能拿到相當於當地平均工資三倍的薪水——他用這筆錢修繕了自家破舊的房屋,為年邁的父母添置了新衣物,臉上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還有20歲的女孩瑪雅,憑借流利的英語與熱情的態度,成為工廠的接待員,專門負責接待來考察的外國客戶。這份工作讓她開闊了眼界,也讓她對未來充滿了憧憬:“我想繼續學習,以後走出去看看。”
底層民眾對這些東方投資者充滿感激。在卡隆國傳統節日裡,人們還會邀請東方管理者到家中做客,端上最豐盛的手抓飯與烤肉,用最熱情的方式表達謝意。他們深知,是這些外來者讓自己的生活告彆了貧困與不便,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卡隆國的中上層人士同樣對東方投資者表示歡迎。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善與企業的發展,卡隆國的經濟逐漸複蘇:曾經停滯不前的gdp開始增長,市場變得活躍,政府稅收也大幅增加。有了資金支持,卡隆國的教育與醫療事業得以發展——學校裡添置了新的課桌椅與電腦,醫院引進了先進的診療設備,曾經因為醫療條件落後而無法救治的病人,如今也能得到及時治療。
然而,在這片繁榮的背後,隱患也在悄然滋生。電力、自來水、交通等關乎民生的關鍵行業,正慢慢被“遮天之手”旗下的公司掌控——全國80的電力供應來自東方企業建設的電站,70的自來水管道由其鋪設運營,主要公路的維護權和管理權也掌握在他們手中。一旦這些公司出現運營問題,整個卡隆國的民生將陷入癱瘓。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正通過合作、捐贈等方式,慢慢滲透卡隆國的政府部門,影響政策製定。
卡隆國的一小部中上層精英逐漸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他們多次召開秘密會議,商討應對之策:一部分人主張與東方投資者談判,要求卡隆國政府介入,收回部分行業的控製權;另一部分人則顧慮重重——如果談判破裂,東方投資者撤資,卡隆國的經濟將再次陷入困境,剛剛改善的民生也會倒退。而底層民眾沉浸在生活改善的喜悅中,對“遮天之手”旗下的公司愈發擁戴,他們害怕失去現在的一切,即便有人察覺問題,也不願輕易發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年輕的議員艾哈邁德,是少數保持清醒的精英之一。他出身富裕家庭,曾在西方留學,懷揣著“改變國家命運”的理想回到卡隆國。為了摸清情況,艾哈邁德深入各地調研,收集了大量關於東方企業運營的數據與資料。在國會上,他慷慨陳詞:“我們不能否認東方投資者帶來的好處,但也絕不能坐視國家命脈被他人掌控。我們需要在合作與自主之間找到平衡——可以與他們協商,製定更嚴格的行業規範,同時大力發展本土企業,培養技術人才,逐步減少對他們的依賴。”
艾哈邁德的話引起了一部分清醒精英的共鳴,但多數人仍持觀望態度——對他們而言,東方投資者到來後,自己的資產大幅增值,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至於國家命脈是否被掌控,並非迫在眉睫的問題。“艾哈邁德他們想忙活就讓他們忙活,隻要我們的日子過得好就行。”這是大多數上層人士的真實想法。
即便如此,艾哈邁德還是聯合了誌同道合的議員,代表卡隆國政府與“遮天之手”的代表展開談判。談判過程異常艱難,雙方在行業控製權、人才培養、利潤分配等問題上多次陷入僵局,甚至一度中斷協商。
經過兩個多月的多輪博弈,雙方終於達成協議:“遮天之手”旗下企業同意在三年內,逐步培養隆國本土管理人才與技術工人,將部分非核心業務的管理權移交卡隆國團隊;卡隆國政府則為這些企業提供五年期的稅收減免,並承諾保障其合法運營權益。
這場風波暫時平息,但卡隆國的未來依然充滿不確定性。民眾在享受生活改善的同時,一部分人開始警惕潛在的風險;而“遮天之手”在經曆這場談判後,也重新審視了在卡隆國的發展戰略——如何在鞏固控製權的同時,減少當地精英的抵觸,成為夏宇需要思考的新問題。
喜歡紅警係統在都市的稱霸之路請大家收藏:()紅警係統在都市的稱霸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