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衝,徐寧等曾於朝廷為官的頭領見狀,暗自搖頭。
秦明,楊誌也感無奈,勸降之言尚未出口,已知難以奏效。
劉備立刻起身,快步下階,親手為呼延灼鬆綁:“將軍乃國家柱石,世之名將,何苦如此自辱?”
呼延灼見劉備執禮甚恭,神色稍緩,目光卻依舊冷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備並不急於勸降,反而懇切道:“將軍乃名門之後,理應看得最清。如今朝堂之上,高俅之輩一手遮天,賢路閉塞。他們排擠良將,克扣軍餉,此等朝廷,值得將軍效死嗎?”
呼延灼聞言,臉色更沉,卻未反駁。
劉備續道:“我等在此聚義,非為打家劫舍,實因世間無道,不得不聚眾自保,存一份匡扶天下之心!”
“休得胡言!”
呼延灼厲聲打斷,態度堅決:“我呼延灼世受國恩,唯知忠君之事。今日兵敗,有死而已,豈能背棄君父,與爾等為伍,玷汙我祖上門楣!”
劉備不怒反敬,正色道:“將軍忠義,令人敬佩!然,將軍可曾想過,尊祖呼延讚公當年隨太祖太宗掃平天下,為的是拯黎民於水火,開萬世之太平!他所忠者,是這華夏江山,是天下百姓,而非一兩個昏君佞臣!”
這話如鐘鳴鼓震,直叩心門,呼延灼一時語塞,麵露複雜沉吟之色。
見其目光閃爍,劉備話鋒一轉,句句誅心。
“將軍,朝廷命你征討梁山,卻折了三路精兵,連禦賜的踢雪烏騅馬也失了。以高俅之為人,將軍若回東京,定會將這潑天大罪儘數推於你身!屆時,非但將軍性命不保,更恐累及家族清譽啊!”
呼延灼聞言,臉上霎時血色儘褪,嘴唇微顫,卻吐不出一個字來。
劉備又指向韓滔與彭玘,續勸道:“你看韓,彭二位將軍,如今在梁山安然無恙,我等以兄弟相待。將軍何不暫且留下有用之身,與他二人一同權作棲身?觀我梁山之行,再定去留不遲。”
韓滔與彭玘聞言麵麵相覷,神色黯淡,心知劉備所言非虛。
呼延灼內心劇烈動搖,回去即便不死,也必辱沒門楣,韓滔彭玘亦在此處,自己身為統帥,豈能獨善其身?
他暗忖,罷了,暫且棲身,以觀後效,若梁山將來有意招安,自己便是最得力的內應。如此…便不算背棄君國。
呼延灼長歎一聲,終究還是鬆口:“既如此…呼延灼…願暫留山寨。”
劉備心知其盤算,卻不點破,反而大喜過望,攜其手揚聲道:“呼延將軍乃當世名將,馬軍之首,非他莫屬。即日起,便拜為梁山馬軍總督製,總覽全軍馬軍操演,布陣之法!”
此職雖無直接兵權,卻地位尊崇,儘顯重用之意。
呼延灼深明此點,心中那份不甘又淡去幾分,終於躬身拜謝:“多謝…頭領。”
韓滔與彭玘也鬆了口氣,一同謝恩。
待呼延灼等人安置妥當。
事後,朱武搖頭笑歎:“這些將門之後,真是一個比一個倔。”
林衝與徐寧相視一笑,不以為意。
楊誌卻挑眉:“朱武哥哥,你這話莫不是在點我?”
秦明更是笑著作勢要打。
朱武連忙擺手告罪,眾皆大笑,氣氛融洽。
劉備溫聲道:“無妨。忠義之士,心結非一日可解。需以春風化雨,容他們親眼看看,我等究竟是何種人。”
隨後,梁山將呼延灼所帶來的朝廷降卒打散,分編入步馬水三軍之中,嚴加操練。
經此一役,梁山總兵力一舉突破六萬,聲威大震!
與此同時,東京汴梁,太尉府中。
呼延灼兵敗被俘的消息傳回,高俅震怒之後,湧上心頭的卻是深深的恐懼。
深知此番大敗,若不能巧妙推諉,自己必成眾矢之的。
念及於此,他匆忙入宮麵聖,一路反複斟酌說辭。
決意極力渲染梁山強大,呼延灼輕敵,務必將決策失誤之責推卸乾淨。
然而,當高俅步入睿思殿,轉到禦座屏風之後,目光觸及那座素白屏風時,身心劇震!
隻見屏風之上,原本隻繡著三大寇之名,淮西王慶,河北田虎,江南方臘。
而此刻,正有內侍小心翼翼地將第四個名字,以金線繡上!
正是山東王倫!
高俅瞳孔驟縮,冷汗瞬間濕透重衣。
他明白,從這一刻起,梁山泊已不再是江湖草寇的嘯聚之地,而是一條真正開始騰飛的蟄龍,成為連官家都無法忽視的……心腹大患!
【小結】
按上山順序共五十九把交椅:劉備,杜遷,宋萬,朱貴,朱富,阮氏三雄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林衝,魯智深,徐寧,湯隆,曹正,朱武,桃花山李忠,周通),飲馬川三傑裴宣,鄧飛,孟康),楊林,少華山史進,楊春,陳達),對影山呂方,郭盛),晁蓋,劉唐,公孫勝,楊誌,戴宗,蕭讓,金大堅,白勝,焦挺,項充,李袞,武鬆,施恩,安道全,登州八傑鄒淵,鄒潤,顧大嫂,孫新,解珍,解寶,孫立,樂和),朱仝,雷橫,青州秦明,黃信,花榮),時遷,石秀,楊雄,扈三娘,欒廷玉,李應,杜興
身死:孔明,孔亮,鮑旭,樊瑞,孫二娘,張青,鄭天壽,燕順,王英
其餘:吳用,柴進,宋江黑名單),李逵不坐交椅),未歸心呼延灼,韓滔,彭玘)
喜歡重生水滸:我劉備,再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水滸:我劉備,再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