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軌的轟鳴尚在耳際回蕩,另一場更為隱秘、卻可能更具顛覆性的風暴,已在“雲樞閣”深處悄然醞釀。就在朝廷和江南勢力被鐵路吸引目光之時,淩雲將更多精力投向了那個代號“金蛛”的電報研發項目。
與鐵路的鋼鐵洪流不同,電報的世界寂靜無聲,卻關乎信息傳遞的速度,這是另一種維度的力量。進展遠比預想的艱難。伏打電堆效率低下,產生的電流微弱且不穩定;漆包線的絕緣性能時好時壞,漏電和短路是家常便飯;最關鍵的,是缺乏靈敏可靠的信號接收裝置。最初設想的依靠電火花或磁針偏轉來解碼,距離實用相差甚遠。
一日深夜,淩雲正對著一堆繞滿漆包線的鐵芯和一堆未能成功偏轉的小磁針苦思冥想,負責“金蛛”項目的年輕學徒徐光啟名字取自曆史人物,此處為藝術加工)怯生生地提出一個想法:“先生,我們是否過於執著於‘看’見電?既然電流能生磁,磁力又能吸引鐵物,能否做一個……一個能用‘聽’來分辨的裝置?”
“用‘聽’?”淩雲一怔。
“比如,”徐光啟比劃著,“做一個輕巧的鐵片,放在電磁鐵前麵。通電,鐵片被吸過來,敲擊一下鈴鐺或鐵座,發出‘哢噠’聲;斷電,鐵片彈回,或許也能發出聲音。用聲音的長短或次數來代表不同的訊號……”
“莫爾斯電碼!繼電器!”淩雲腦中如同劃過一道閃電!他過於陷入技術細節,竟差點忘了電報最核心的編碼和聲音接收原理!徐光啟這個樸素的設想,直指要害。
“好主意!光啟,你立了一大功!”淩雲興奮地拍著徐光啟的肩膀,立刻組織人手,按照這個思路進行嘗試。他們製作了簡易的電磁鐵和銜鐵,調整彈簧力度,力求讓銜鐵在通電吸合和斷電釋放時都能發出清晰、短促的“哢噠”聲。經過無數次調試,一個最原始但工作基本穩定的“音響器”終於誕生了!
緊接著,淩雲借鑒記憶中的莫爾斯電碼,設計了一套簡單的點劃組合,用來代表數字和常用字。他又改進了電鍵,使操作員可以控製電流通斷的時間,發出長短不同的信號。
最重要的突破在於,為了解決遠距離傳輸信號衰減的問題,淩雲提出了“中繼”的概念:在傳輸線路中,每隔一段距離設置一個由簡易電池和電磁鐵組成的“中繼站”,當接收到微弱的信號電流時,中繼站的電磁鐵會動作,接通一個本地更強電源的電路,將放大後的信號繼續傳遞下去。這個構想,讓長距離電報通信成為了可能。
就在“金蛛”項目取得關鍵突破的同時,外部的壓力也以另一種形式驟然降臨。這一次,並非來自周鐸等人的彈劾,而是來自更高層麵——朝廷的工部,直接派下了一位姓鄭的侍郎,以“巡察北地軍械、體察民情”為由,來到了北平,其真實意圖,不言自明。
這位鄭侍郎不像周鐸那樣鋒芒畢露,他麵帶和煦笑容,說話滴水不漏,對朱棣極為恭敬,對天工院的“成就”也讚不絕口,甚至對鐵路表現了濃厚的“興趣”,要求詳細參觀。
朱棣無法明著拒絕,隻能安排接待。淩雲陪同鄭侍郎參觀了天工院的各個工坊,包括正在量產的燧發槍生產線和虎蹲炮鑄造車間。鄭侍郎看得仔細,問得專業,不時發出驚歎,但淩雲能感覺到,那雙看似溫和的眼睛背後,是銳利的審視和計算。
參觀到最後,鄭侍郎忽然看似隨意地問道:“淩先生大才,製器精妙,冠絕古今。不知先生師承何人?所學格物之道,源於何典?”
這個問題,看似平常,實則凶險。淩雲的知識體係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根本無從解釋師承。
淩雲心中凜然,表麵卻不動聲色,拱手答道:“回大人,卑職乃匠戶出身,少時偶得幾本前朝散佚的《夢溪筆談》、《天工開物》殘卷,胡亂研讀,後又多年摸索實踐,偶有所得,實無具體師承。格物之理,存於萬物之間,用心觀察,皆可為師。”
“哦?無師自通?淩先生真乃天縱奇才!”鄭侍郎撫須微笑,眼神卻愈發深邃,“《夢溪筆談》確是奇書,然其中似乎並未詳載先生所造之火汽機、鐵軌乃至那可千裡傳訊的‘電報’雛形吧?”他竟然連“電報”這個極度保密的項目代號都知曉了!
淩雲後背瞬間滲出冷汗,知道天工院內部恐怕已被滲透得不輕。他強自鎮定:“大人明鑒,此皆卑職與院內眾匠人根據前人智慧,結合實際所需,大膽揣摩、試錯而來。譬如積薪,偶得星火,便可燎原。”
“好一個‘偶得星火,便可燎原’!”鄭侍郎哈哈一笑,不再追問,但話鋒一轉,“然,星火雖好,亦需謹慎持之,若處置不當,恐成火災,反噬其身啊。淩先生年輕有為,前程遠大,當知‘木秀於林’之理,凡事還需合乎規矩禮法,方是長久之道。”
這番話,軟中帶硬,既是警告,也是招攬。暗示淩雲的知識和能力已經引起了朝廷最高層的忌憚,若不願歸順,恐有滅頂之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送走鄭侍郎,淩雲心情沉重。朝廷的觸角已經伸得如此之深,未來的鬥爭將更加複雜和凶險。他立刻加強了“雲樞閣”和“金蛛”項目的保密等級,並和馬三寶聯手,展開了一場內部清洗,揪出了幾個被收買或安插的眼線,其中一人竟是負責物料采購的中層官吏!
壓力之下,“金蛛”項目的第一次長距離測試悄然進行。線路從天工院內部,秘密架設到五裡外西山腳下的一處隱蔽哨所。測試當天,淩雲親自在天工院這邊操縱電鍵,按照約定的簡單碼本,發出了第一組代表“平安”的點劃信號。
西山哨所內,徐光啟和幾名核心成員緊張地守候在音響器旁。當那清脆而規律的“哢噠”聲通過線路傳來,清晰地翻譯出“平安”二字時,所有人都激動得幾乎跳起來!雖然隻有五裡,但這意味著,人類曆史上第一次依靠電流進行的、近乎實時的信息傳遞,在這個被穿越者改變的時空中,實現了!
消息通過秘密渠道回報給朱棣。朱棣的反應出乎意料的平靜,他隻是沉默了片刻,然後對馬三寶說:“告訴淩雲,此物關係重大,非到萬不得已,不可輕用。相關人等,一律嚴加控製。”
朱棣的謹慎,讓淩雲意識到,“電報”這種顛覆性的信息工具,其政治意義甚至超過了武器。它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定乾坤;用不好,則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動蕩。
無聲的驚雷已經炸響,其回波卻深沉內斂。天工院在展示肌肉的同時,也更深地陷入了權力博弈的漩渦。淩雲站在“雲樞閣”的露台上,望著遠方。鐵路延伸向地平線,電報線則隱沒於空中,一個是有形的動脈,一個是無形的神經。他知道,他正在為這個古老的帝國,安裝上邁向未來的器官,而這過程,必然伴隨著巨大的排異反應和撕裂般的痛苦。下一步,他必須更加小心地駕馭這股力量,在驚濤駭浪中,找到那條通往光明的航路。
喜歡鋼鐵時代:從洪武開始請大家收藏:()鋼鐵時代:從洪武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