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的餘波在南京官場久久回蕩。淩雲那身刺眼的麒麟服和他在朝堂上不卑不亢的表現,成了許多官員茶餘飯後的談資。有讚賞其膽識的,有鄙薄其出身“匠籍”的,更有如徐理一般,將其視為必須拔除的“毒瘤”的。
工部衙門內,氣氛微妙。淩雲雖位列右侍郎,擁有獨立的公廨,但下屬官吏們態度恭敬卻疏離,遞上來的文書多是些無關痛癢的日常彙報,核心事務則被徐理及其親信牢牢把持。淩雲心知肚明,這是徐理給他的“軟釘子”。
“大人,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郭衡麵露憂色,“我等在此,如同被圈禁,空有抱負,卻無施展之地。工部舊吏陽奉陰違,資源調撥更是寸步難行。”
李小柱更是氣得在值房內來回踱步:“那徐老頭,表麵上客客氣氣,背地裡肯定使絆子!咱們想調用幾個熟悉南京地理水文的老匠人都被推三阻四!”
淩雲端坐案後,神色平靜。他麵前攤開的不是工部文書,而是一張他自己繪製的京杭大運河簡圖,尤其重點標注了南京附近的龍江關、鎮江閘等關鍵節點。
“稍安勿躁。”淩雲手指敲了敲地圖,“徐尚書欲以‘規矩’困我,我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我們不提蒸汽,不論鐵路,隻談……‘改良’。”
他目光銳利地看向郭衡和李小柱:“你們即刻帶人,喬裝打扮,實地勘察龍江關至鎮江段漕運實情。我要知道閘口每日通行船隻數量、等待時間、裝卸效率、損耗幾何,越詳細越好!”
接下來的半個月,淩雲本人也數次以“熟悉部務”為名,親臨漕運碼頭。眼前的景象觸目驚心:古老的石閘依靠數十名役夫奮力推動絞盤,開啟一次便需近半個時辰,漕船擁堵如長龍,船夫怨聲載道;碼頭裝卸全憑人力肩扛背馱,踩著濕滑跳板,不時有人失足落水,糧包墜江,損耗驚人。
淩雲沉默不語,但他的內心卻在激烈地思考著。他深知,僅僅改良技術是遠遠不夠的,他還需要揭開舊體係中那些低效浪費的問題,就像戳破一個化膿的傷口一樣,讓人們看到其中的弊病。
回到值房後,淩雲決定閉門謝客,全身心地投入到撰寫奏疏的工作中。他的平板電腦電量已經不足30,所以他使用得非常謹慎,生怕突然沒電導致數據丟失。
淩雲憑借著自己的記憶,以及平板電腦中殘存的一些工程案例,結合實地勘察得到的數據,開始精心構思這份《陳漕運積弊並呈改良方略疏》。
在奏疏中,淩雲巧妙地避開了一些可能引起爭議的敏感詞彙,如“蒸汽機”和“起重機”等。相反,他通篇使用了一些相對容易理解的概念,如“水力驅動”、“滑輪組”和“齒輪變速”等,並配以清晰直觀的圖解,以便讓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他的想法和建議。
奏疏的核心在於:
1.閘口革新:設計水力畜力閘門啟閉係統,利用水流或畜力驅動經過精密計算的齒輪組,替代純人力絞盤,將閘門啟閉時間縮短四分之三。
2.碼頭增效:在關鍵泊位安裝固定式旋轉吊臂配合複合滑輪組,隻需三五人操作,即可輕鬆吊裝數百斤糧包,大幅減少人力、降低損耗與事故。
3.流程優化:引入簡單的信號旗語和泊位分區管理,改善船隻調度,減少擁堵等待。
奏疏通過通政司正常呈遞的同時,一份更加詳實、附帶彩色效果圖和模型照片由平板電腦打印,對外宣稱是“西洋秘法所製精確畫片”)的副本,通過馬三寶的秘密渠道,直接擺上了朱棣的禦案。
果不其然,奏疏在朝會上再次引發了軒然大波。
徐理第一個出列反對,他甚至沒有看奏疏細節,便沉聲道:“陛下!漕運規製,乃國之根本,曆經隋、唐、宋、元乃至洪武朝,不斷修繕,已成定製!淩侍郎甫一上任,便欲更張,此非慎重之道!且其所謂‘水力驅動’、‘滑輪吊臂’,聞所未聞,若強行施用,導致閘壩崩毀、漕船傾覆,貽誤天庾正供,其罪誰當?!”
都轉運使司負責漕運的官員)的一位官員立刻附和,語氣激動:“徐尚書明鑒!漕運關乎京師百萬軍民口糧,牽一發而動全身!淩侍郎所言,看似有理,實則紙上談兵!閘門啟閉,自有其節奏,豈能一味求快?人力搬運,雖顯笨拙,卻最為穩妥!那‘吊臂’之物,若繩索斷裂,重物墜下,砸毀漕船,傷及人命,豈是兒戲?!”
那位周禦史再次跳了出來,言辭更加尖銳:“陛下!淩侍郎此舉,名為‘改良’,實為‘攬權’!其以‘奇技’蠱惑聖聽,意圖插手漕運,其心叵測!臣聽聞,其已在暗中搜羅工匠,采購物料,此非臣子本分,乃僭越之舉!”
麵對這鋪天蓋地的指責,淩雲早已準備。他從容出列,先向朱棣行禮,然後轉向徐理等人,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徐尚書,諸位大人,”他緩緩開口,“下官奏疏之中,數據詳實,皆可查證。龍江關一閘,每日漕船等待過閘,平均耗時兩個時辰,因等待、裝卸造成的糧米損耗,年逾萬石!此乃‘定製’之下的‘實情’!下官請問,這每日浪費的兩個時辰,這每年損失的萬石糧米,莫非就是祖宗法度所求的‘穩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直接以數據反擊,將問題從虛無的“規製”拉回到殘酷的“現實”。
還沒等對方有機會開口反駁,他便緊接著說道:“至於所謂的‘吊臂危險’和‘水力不穩’這些問題嘛……”說到這裡,他的嘴角竟然微微上揚,流露出一絲略帶譏諷的笑容。
他稍稍停頓了一下,然後接著說道:“下官所學習的‘格物’之道,其首要原則便是‘明其理,固其本’。就拿我所設計的吊臂來說,其關鍵的承重部位全部都采用了精鐵材質,並且還配備了防止倒轉的棘輪以及多重製動裝置。這樣一來,它的安全性和穩固性,絕對是遠遠超過了依靠人力肩扛的方式百倍之多!”
他的聲音越來越激昂,繼續說道:“而對於水力驅動這一方麵,我也是經過了極為精密的計算,以確保其力道能夠均勻且持久。如果諸位大人對此仍然心存疑慮的話……”
突然,他猛地轉過身來,直麵朱棣,聲音洪亮地說道:“臣,淩雲,在此願立下軍令狀!懇請陛下在龍江關選擇一處次要的閘口以及相鄰的碼頭,讓我來試行我的方法!時間就以一個月為期限!如果在試行之後,該閘口的通行效率不能提升三成,糧米搬運的損耗不能降低兩成,又或者出現了任何重大的事故,那麼臣……甘願摘下頭上的這頂烏紗帽,任憑陛下發落!”
“軍令狀”這三個字,猶如一道驚雷在殿內炸響,所有人都被驚得目瞪口呆!一時間,整個大殿內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就連一直鎮定自若的徐理,此刻也不禁愣住了。他怎麼也想不到,淩雲竟然如此決絕,竟敢拿自己的前程甚至是性命來做賭注。這可是一份生死狀啊!一旦立下,就沒有回頭路可走了。
而坐在高高的禦座上的朱棣,他的目光卻顯得異常深邃。其實,他早就看過那份詳細的“畫片”以及相關的說明,對於淩雲所提出的效率提升方案,他心裡跟明鏡兒似的。
漕運的積弊,朱棣又何嘗不知呢?隻是這其中牽扯到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牽一發而動全身,實在是難以輕易動手。然而,如今淩雲卻主動站了出來,甘願以身試法,這對朱棣來說,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淩雲,”朱棣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你可知,君前無戲言?”
“臣,願立軍令狀!”淩雲斬釘截鐵,再次確認。
“好!”朱棣一拍禦案,“準奏!即在龍江關,擇一閘口碼頭,由淩雲試行其法!工部、漕督衙門需全力配合,不得借故推諉!以一月為限!朕,拭目以待!”
皇帝金口一開,爭議暫息。徐理等人臉色鐵青,卻無法再反對,隻能躬身領旨。
退朝後,消息迅速傳開。整個南京官場都震動了。有人佩服淩雲的膽色,有人等著看他的笑話,更多的人則在冷眼旁觀,看這年輕的工部侍郎,如何在這盤根錯節的漕運體係中,實現他那看似不可能的承諾。
淩雲知道,真正的戰鬥,現在才剛剛開始。他麵對的,不僅是技術難題,更是來自工部、漕運係統內部無形的抵製和潛在的破壞。但他眼神堅定,這一步,他必須走,也必須要贏!這不僅是天工院的立足之戰,更是“格物”之學能否在這古老帝國撕開一道裂縫的關鍵一役!
喜歡鋼鐵時代:從洪武開始請大家收藏:()鋼鐵時代:從洪武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