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金鈴初啼_鋼鐵時代:從洪武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6章 金鈴初啼(1 / 2)

推荐阅读:

百丈距離的成功,雖然令人振奮,但也僅僅隻是一個概念驗證而已。要想將電報真正投入實際應用,還需要架設長達數裡、數十裡甚至更遠的線路。

經過深思熟慮,淩雲最終選定了第一個實戰目標:在南京城內,架設一條從天工院南京分院位於城西)到皇城西安門內一處由東廠控製的偏僻值房大約五裡)的實驗線路。

然而,這短短五裡路,卻宛如一道難以跨越的天塹。

首先麵臨的就是材料瓶頸。純銅導線的成本過高,而且太過顯眼,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關注。因此,李小柱團隊不得不將主要精力放在改進“鐵芯鍍銅”導線的工藝上,試圖在導電性和成本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與此同時,絕緣陶瓷子的需求量也突然暴增。原有的小窯爐已經無法滿足如此大量的生產需求,必須建立專門的工坊來進行批量生產。然而,這也帶來了新的問題——質量控製。如何確保每一個陶瓷子都能達到標準,成為了擺在他們麵前的又一道難題。

架設施工麵臨著重重困難。要在南京城這樣一個人口密集、建築林立的地方,不引人注意地架設電線,實在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直接埋設電線似乎是一個可行的方法,但地下的潮濕和腐蝕問題卻難以解決,而且日後的維修也會異常困難。

架空電線則需要大量的電線杆和絕緣子,這樣一來,目標過於明顯,很容易被發現。

“大人,這電線杆立起來,滿城的人都看得見啊!到時候我們該怎麼解釋呢?”李小柱一邊撓著頭,一邊麵露難色地說道。

淩雲沉默了一會兒,思考著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過了片刻,他終於開口道:“我們不能全部采用架空的方式。對於一些關鍵地段,我們可以巧妙地利用現有的建築來鋪設電線。比如,可以沿著城牆的雉堞、官署的圍牆頂部進行鋪設,這樣既能保證電線的安全,又不容易被人察覺。而在一些較為隱蔽的地方,則可以適當輔以埋設的方式。”

接著,淩雲繼續說道:“當需要跨越街道和河道時,我們要儘量選擇在夜間進行施工。並且,可以將電線偽裝成懸掛燈籠的繩索,或者是加固建築的鐵鏈,這樣就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懷疑了。”

於是,一場“隱形”的工程在南京城悄然展開。這是一項需要高度保密性的任務,東廠的番子們如同幽靈一般,在城市的陰影中穿梭。他們化身為“工頭”和“力工”,趁著夜深人靜,沿著預定的路線,小心翼翼地進行著每一個步驟。

這些番子們手中的工具是絕緣子,它們被用來固定那不起眼的、略帶黃銅色的鐵線。鐵線如同一條隱藏在黑暗中的脈絡,悄然延伸。每一個絕緣子都被仔細地安裝在預定的位置,確保鐵線能夠穩固地懸掛在空中。

當遇到需要跨越的地方時,番子們會迅速架設起塗成與背景相近顏色的簡易木杆。這些木杆巧妙地融入周圍的環境,使得整個工程在白天幾乎難以被察覺。然而,在夜晚,它們卻成為了工程的關鍵支撐點,確保鐵線能夠順利地跨越各種障礙。

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場秘密的軍事行動,緊張而緩慢。番子們的動作輕柔而精準,生怕發出一絲聲響引起他人的注意。他們的呼吸都變得異常輕緩,仿佛整個城市都在沉睡,隻有他們在默默地完成這項重要的任務。

儘管行動極其隱秘,但如此規模的物料調動和夜間施工,終究難以完全瞞過所有人的眼睛。很快,南京城中開始流傳起奇怪的傳聞。

“聽說了嗎?夜裡總有些鬼鬼祟祟的人,在房簷屋角拉鐵線!”街頭巷尾,人們竊竊私語,對這些神秘的身影充滿了好奇和猜測。

“是不是要布什麼陣法?聽說那位淩侍郎,不光會造機器,還懂些……那個。”有人壓低聲音,似乎對淩侍郎的能力有所忌憚。

這些傳聞在城市中迅速傳播,引發了人們的各種想象和猜測。然而,對於東廠的番子們來說,他們隻能繼續默默地完成任務,不被外界的乾擾所影響。

“我看像是朝廷在弄什麼新的防盜機關?”

更有甚者,一些被電線杆或沿線施工影響了利益的住戶、商戶,開始向官府投訴,雖然被錢知府等人以“工部修繕”為由壓了下去,但怨氣卻在積累。

這些風聲,自然也傳到了徐理等人的耳中。他們雖然不清楚淩雲具體在做什麼,但本能地感到這絕非普通的“工部修繕”。

“故弄玄虛,必有蹊蹺!”徐理對心腹道,“加緊打探,看看淩雲到底在搞什麼名堂!所需銀錢,不必吝嗇!”

就在城內線路鋪設到一半時,沈敬仁再次不請自來。這一次,他帶來的不是合作提議,而是一份“賀禮”——整整十擔品質極佳、幾乎無雜質的紫銅錠!以及幾位自稱對“遠距離信號衰減”頗有研究的“南洋巧匠”。

“聽聞淩侍郎近來忙於‘布線’,想必急需此物。”沈敬仁笑容可掬,“這幾位匠人,於‘電’之一道,亦有些祖傳心得,或可助侍郎一臂之力,解決信號傳不遠之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淩雲心中劇震。對方不僅知道他在架設線路,甚至連他目前遇到的最大技術難題——長距離傳輸信號衰減——都了如指掌!這說明“四海商會”對天工院的滲透,遠比想象中更深,或者,他們本身在電磁領域,就有不俗的積累!

他壓下心中的驚濤駭浪,麵色平靜地收下了銅錠:“沈先生消息靈通,雪中送炭,淩某感激不儘。至於這幾位匠人……”他看了一眼那幾位眼神精明、不似普通工匠的“南洋巧匠”,“天工院自有規製,外人不便參與核心項目。他們的好意心領了,若真有心得,可著書立說,淩某願拜讀。”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