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船廠及海軍造船總局的規模再次擴大,工匠人數突破萬人。在淩雲的親自督導下,天工院集中力量,針對遠洋作戰的需求,開始了新一輪的技術衝刺。
1.動力革命——螺旋槳的曙光:明輪效率低、易受損的缺點在“破浪”行動中暴露無遺。淩雲組織精乾力量,成立了“螺旋槳研製小組”。他們從平板電腦中殘存的流體力學知識電量已如風中殘燭)和魚類尾鰭獲得靈感,開始設計並試驗不同形狀、不同角度的螺旋槳葉片。鑄造大型、結構複雜的青銅螺旋槳是巨大的工藝挑戰,失敗品堆積如山,但進展已然可見。一台專門用於測試螺旋槳推進效率的水槽被建造出來,標誌著船舶動力研究進入了更科學的階段。
2.鐵甲雄心——從鉚接到探索:反射爐經過持續優化,終於能穩定生產出韌性顯著提升的低碳鋼。雖然距離理想的裝甲鋼還有差距,但已能用於建造更大、更堅固的艦體結構。淩雲提出了全鋼鐵艦體的遠景構想,並開始小規模試驗水力鉚接機,以提高連接強度和效率。對“四海商會”那塊“秘銀”的分析也取得突破,確認其中含有“鎢”元素,為未來研發更高級的合金鋼指明了方向。
3.武備升級——速射與精準:李三狗帶領的火炮小組,在解決了後裝炮閉鎖機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後,開始嘗試定裝彈藥將彈頭、發射藥、底火合為一體)的設計,這是提高射速的關鍵。同時,基於電報通信中積累的電磁知識,一種利用電磁鐵擊發的原型電擊發裝置也在實驗室中誕生,雖然距離實用還很遙遠,卻代表了未來火炮控製的方向。測距儀、簡易機械計算機用於解算射擊諸元)的概念也被提出,進入預研。
二、艦隊藍圖,遠洋之基
基於技術進展,新一代戰艦的設計提上日程。
1.“鎮遠”級巡洋艦:這是淩雲《製海三策》中“遠洋偵查與破交力量”的具體化。設計指標明確:蒸汽動力為主,螺旋槳推進,航速需超越“海蛟級”,裝備一定數量的中口徑速射炮和新型燃燒彈,擁有較大的續航力。其定位是未來遠洋艦隊的眼睛和利齒,負責前出偵查、破交、以及保護關鍵航線。
2.“定遠”級鐵甲艦:這是未來決戰艦隊的核心。設計更加激進:計劃采用全鋼或鋼鐵混合船體,關鍵部位敷設新型裝甲鋼,主炮為大口徑後裝線膛炮,力求在火力和防護上對已知和潛在的敵人形成壓倒性優勢。目前仍處於圖紙和模型階段,是技術集成的終極目標。
同時,海軍官兵的培訓體係也開始建立。在定海衛成立了“海軍格物學堂”,不僅教授操船、炮術等傳統技能,更增設了蒸汽機原理與維護、電報使用、基礎測繪、甚至簡單的南洋土著語言等課程,旨在培養適應新式戰艦和遠洋作戰的現代化軍官與水兵。
馬三寶掌控的東廠和部分錦衣衛精銳,如同觸角般悄然伸向南洋。
偽裝成商人、工匠、甚至逃亡者的密探,分批潛入呂宋、滿剌加、蘇門答臘等地。他們的任務極其危險:繪製精確海圖、摸清“四海商會”及其盟友包括西方番人)的據點分布、兵力配置、艦船特性、以及當地土王的態度。
情報開始零碎地傳回:
·“四海商會”在呂宋北部建立了一個設施完善的秘密基地,有大型船塢和防禦工事,其核心成員與當地部落首領關係密切。
·確有多艘“紅毛番”指葡萄牙人)的夾板船出現在滿剌加附近,船堅炮利,與“四海商會”有接觸,但關係似乎並非鐵板一塊,存在利益分歧。
·南洋諸國對大明和新興的“四海商會番人”聯盟態度曖昧,既畏懼大明宗主國的威勢,又貪圖海上貿易的實利。
這是一盤複雜的三維棋局,涉及軍事、經濟、外交與情報。
基於情報,朱棣和淩雲都意識到,單純依靠武力征服南洋成本高昂且後患無窮。必須輔以靈活的外交手段。
朱棣采納淩雲建議,采取了雙管齊下的策略:
1.官方敕諭,重申宗主權:向呂宋、蘇祿、滿剌加等南洋傳統藩屬國派出欽差,攜帶厚禮,重申大明對其的冊封和保護,嚴厲申飭其不得與“四海商會”等“海盜”及“不明番人”勾結,否則“天兵一到,玉石俱焚”。這是威懾。
2.特許貿易,利益捆綁:由朝廷牽頭,聯合江南有實力的“海商”經過嚴格審查),組建“皇家南洋貿易公司”,授予其與南洋諸國進行特定商品如絲綢、瓷器、茶葉)貿易的特許權。承諾以其利潤的一部分,反哺海軍建設,並允許南洋諸國以優惠條件入股。這是懷柔與利益捆綁,旨在瓦解“四海商會”的經濟基礎,將南洋諸國拉回大明的貿易體係。
當大明的使臣船隊帶著皇帝的敕諭和貿易契約揚帆南下時,當“鎮遠”級巡洋艦的第一根龍骨在龍江船廠緩緩放下時,當密探關於西方番人艦船具體參數的第一份詳細報告擺上淩雲案頭時……
所有人都明白,平靜隻是暫時的。
技術、艦隊、情報、外交……所有的齒輪都在為一場必然到來的、超越曆代王朝經驗的遠洋爭霸而加速運轉。
帝國的龍旗,已經不再滿足於在長江口飄揚。它的影子,正伴隨著新式戰艦的藍圖和外交使團的帆影,緩緩覆蓋向那片富饒而充滿未知的南洋海域。
風,已起於青萍之末。真正的驚濤駭浪,正在遠海醞釀。
喜歡鋼鐵時代:從洪武開始請大家收藏:()鋼鐵時代:從洪武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