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藍基石”計劃的啟動,標誌著呂宋基地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淩雲時代那種高歌猛進、奇跡頻出的“爆發期”似乎暫時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加沉穩、內斂,專注於內部夯實與體係建設的“深耕期”。
李參將徹底放下了立刻獲取星隕武器、反攻蒼梧的執念,將精力完全投入到軍事體係的現代化改革與海外擴張的務實推進中。他以“龍威”號的設計理念為藍本雖然其核心技術尚未完全吃透),推動建造了一批規模稍小、但成本更低、更適合大規模列裝和遠洋任務的“鎮海級”巡洋艦。這些戰艦依舊以蒸汽動力為核心,部分采用了“雷霆司”最新的材料技術和改進型線膛炮,雖然遠不及“龍威”號的威力,但相較於舊式戰艦已是代差優勢。它們組成了新的南洋艦隊主力,開始更加係統地在南洋各群島、乃至通往新大陸的航線上巡邏,清剿零星海盜其中不乏被“聖主”殘餘汙染影響的變異生物),建立補給點,繪製精確海圖。
同時,在李參將的強力推動下,向澳洲東海岸和美洲西海岸的移民計劃開始以更大的規模實施。不再是小股的探險隊,而是組織嚴密的移民船隊,攜帶著改良的作物種子、基礎農具、武器和預製房屋構件,前往那些地廣人稀的新大陸建立永久定居點。這個過程充滿了艱辛與危險,與土著的衝突、陌生的環境、疾病的困擾時刻相伴,但源源不斷的資源木材、礦產、皮毛)和戰略空間的拓展,讓呂宋乃至大明本土都受益匪淺。
陳默領導的“雷霆司”則進入了“消化吸收”的關鍵階段。星隕信息流帶來的理論突破,如同為在迷霧中摸索的工程師們點亮了一座燈塔。他們不再盲目試錯,而是開始基於對能量場、物質結構更深層次的理解,進行有針對性的實驗和推導。
“多相水晶核心”的完整複現依舊是終極目標,但通往這個目標的路徑被分解成了無數個可驗證的階段性課題。一些成果開始顯現:
·“穩態傳導合金”:一種能夠高效、穩定傳導靈能與電能的新型金屬材料被成功合成,雖然產量極低,但為未來高能耗設備的小型化奠定了基礎。
·“場域測繪儀”:基於對靈能場波動規律的更深理解,研製出了能夠更精確描繪特定區域能量分布和異常點的設備,極大地提升了對蒼梧大陸汙染區的監控效率,也能用於探測地下礦脈和地質結構。
·“初級淨化力場”:結合星隕信息中關於“秩序”與“混沌”對立的理念,以及玄璣子對靈能“清濁”之分的研究,團隊嘗試製造了一種能夠小範圍驅散、中和微弱汙染能量的裝置原型。雖然目前僅能淨化一小片被汙染的水源或土地,且能耗巨大,但這無疑是一個從零到一的突破,指向了未來可能淨化整個蒼梧大陸的方向。
這些成果並非驚天動地,卻如同涓涓細流,持續不斷地提升著呂宋基地的整體技術水位。格物學堂的學員們成為了這些新技術的第一批學習者和應用者,他們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逐漸成長為新一代的技術骨乾。
朝堂方麵,在韓雍持續客觀甚至偶爾帶有一絲不易察覺的傾向性)的彙報,以及呂宋基地展現出愈發紮實的技術成果和海外收益麵前,朱棣和中樞大臣們對南洋體係的疑慮進一步減輕。皇帝甚至下旨,允許在江南製造局仿製部分呂宋流出的、非核心的民用機械,如改良織機、高效水車等,以“利民生”。這可以看作是一種有限度的技術認可和擴散。
然而,並非所有波瀾都已平息。
玄璣子及其門下弟子,持續對淩雲那縷疑似存在的“融合意誌”進行著追蹤和研究。進展極其緩慢,且充滿了不確定性。那股微弱的印記時隱時現,仿佛隨風搖曳的燭火,難以捕捉,更無法進行有效溝通。它似乎真的以一種超越生死的狀態,與南方海域那片破碎的空間規則融為一體,成為一種近乎“自然現象”的存在。
“師尊,”清嵐在一次彙報中,帶著困惑說道,“弟子近日感應,那股印記似乎……並非完全靜止。它偶爾會隨著南方海域的洋流、靈能潮汐而輕微‘流動’,甚至……仿佛在‘觀察’著我們的一些重大行動,比如新艦下水,比如深空觀測站的建立……但沒有任何乾預,隻是……‘觀察’。”
這個消息讓陳默等人心情複雜。這既加深了淩雲可能以某種形式“存在”的猜想,也帶來了新的謎團——這種“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他還能思考嗎?還能回歸嗎?還是僅僅成了一種宇宙級的“記憶”或“烙印”?
與此同時,對蒼梧大陸的持續監控,也發現了一些令人不安的細微變化。大陸上的“聖主”汙染並未因深淵之門的破碎而消散,反而如同失去了蜂王的蜂群,呈現出一種更加無序、但也更加“野生”的擴散狀態。一些本土的生物在汙染中發生了更加詭異、難以預測的變異,甚至出現了不同變異體之間的爭鬥和吞噬。玄璣子警告,這種混沌的演化,可能孕育出比之前那種有組織進攻更加難以對付的威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一日,陳默站在“雷霆司”新建立的、擁有更大觀測穹頂的“深空監聽站”內。這裡彙集了最新的靈能感應器和基於星隕理論改進的射電探測設備,旨在嘗試捕捉來自星空更深處的信號,既是科學研究,也是為了未來可能麵對的更廣闊威脅做準備。
他望著穹頂之外浩瀚的星空,心中思緒萬千。淩雲的犧牲,星隕的警示,如同沉重的擔子壓在他的肩上。他們放棄了捷徑,選擇了最艱難的自強之路。
“總督大人,”陳默在心中默默念道,仿佛在與那遙遠星海中的微弱印記對話,“您看到了嗎?我們沒有停下腳步。我們或許走得很慢,但每一步,都踩得很實。”
就在這時,監聽站內一台對準南方海域、專門用於監控淩雲能量印記的特製高敏度靈能接收器,突然捕捉到了一次極其短暫、但異常清晰的能量波動!波動並非來自遺跡方向,而是來自……當初深淵之門爆炸的核心區域!
波動轉瞬即逝,甚至無法確認其具體含義。
但在波動發生的瞬間,陳默和值班的玄璣子弟子,都清晰地感受到了一股難以言喻的、仿佛跨越了時空的……欣慰與期待的情緒漣漪,輕輕拂過他們的心田。
如同深空中的一顆星辰,在漫長的沉寂後,再次眨了眨眼。
深耕的歲月裡,希望的微光,從未真正熄滅。它隱藏在每一次技術的微小突破裡,隱藏在遠洋船隊揚起的風帆裡,也隱藏在那浩瀚星海與破碎深淵之間,一縷不屈意誌的無聲守望之中。
前路依舊漫長,黑暗依舊深邃。
但文明的火種,已在腳踏實地地積蓄著力量,等待著下一次……照亮寰宇的綻放。
喜歡鋼鐵時代:從洪武開始請大家收藏:()鋼鐵時代:從洪武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