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坊的濃煙與嶄新海堤的灰白光澤,標誌著呂宋的工業化進程已從精密的軍械製造,下沉到了更為基礎、卻也更為廣泛的民用與基建領域。這股由技術驅動的變革之力,正以其固有的滲透性,悄然改變著社會的肌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攪動著舊有秩序的沉澱。
就在淩雲視察水泥工坊後不久,陳默領導的“雷霆司”在一個看似不起眼的附屬項目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突破。為了解決遠洋船隊和海外殖民地日益增長的食物保鮮難題,一個小組嘗試基於淩雲資料中提及的“蒸發製冷”原理,結合呂宋現有的金屬加工能力,製造一種能夠持續製冷的裝置。
經曆多次失敗後,他們並未造出理想的“冰箱”,卻陰差陽錯地,通過高壓壓縮某種易於液化的氣體最初使用氨氣,後因危險改用早期氟利昂類似物),並讓其在一個封閉係統中膨脹吸熱,成功實現了人工製冰!
當第一塊在酷熱夏季、無需天然冰窖便由機器製成的、晶瑩剔透的冰塊出現在眾人麵前時,帶來的震撼不亞於一件新式武器的誕生。雖然這台原始“製冰機”體積龐大、效率低下且仍不安全,但其象征意義巨大——人類首次憑借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征服了季節對溫度的束縛。
消息傳出,首先在呂宋海軍和遠洋貿易公司中引起了轟動。這意味著新鮮的魚肉、蔬果在長途航行中的保存時間可以大幅延長,船員的健康狀況和士氣將得到改善。李參將立刻看到了其在軍事後勤上的巨大價值,下令優先改進和裝備海軍艦隻。
而這一技術若能成熟並降低成本,其對民生、醫療如醫院降溫、藥品保存)乃至整個社會生活習慣的影響,將不可估量。這無疑是“格物”之力惠及民生的又一明證。
然而,技術的陽光並未能照亮所有的角落,反而在某些領域投下了更深的陰影。
來自江南禦史的彈劾,並非空穴來風。天津衛格物分苑流出的一些改良機械,尤其是那些提高了紡織、碾米效率的設備,確實在局部地區導致了一些依靠傳統手工技藝為生的百姓生計困難。雖然從長遠和宏觀來看,技術進步創造的新的就業機會如機器維修、原料供應、運輸等)遠多於其淘汰的,但轉型期的陣痛與個體的苦難,卻是真實而具體的。
這些聲音通過都察院的渠道彙聚到京城,與朝中本就對淩雲和“格物之學”心存疑慮的保守勢力產生了共鳴。他們抓住“與民爭利”、“致民失業”的罪名,大肆攻訐,甚至有人危言聳聽,稱“長此以往,工匠棄其斧斤,農夫忘其耒耜,舉國競逐奇巧,本末倒置,國將不國!”
這股風潮甚至影響到了之前態度曖昧的朱棣。皇帝可以接受技術帶來的強兵和富國,但對於可能動搖帝國統治根基——小農經濟與手工業者穩定——的社會結構變動,則抱有本能的警惕。他再次下旨給韓雍,語氣嚴厲地要求其“詳查格物之學推行利弊,尤以民生為要,據實以聞,不得隱晦。”
韓雍頓感壓力如山。他深知技術前進的浪潮不可阻擋,也明白底層民眾的苦難需要安撫。他一方麵在回奏中為格物分苑辯解,強調其帶來的稅收增長、物資豐富等大利,建議朝廷出台措施,對受影響的手工業者進行引導轉型或適當補償;另一方麵,他也緊急密信淩雲,直言“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建議呂宋在技術擴散的節奏和方式上稍作調整,並更多展現技術“惠民”而非“汰民”的一麵。
與此同時,對蒼梧大陸的勘探也有了新的、令人不安的進展。
那支在南方大陸邊緣發現地下金屬結構體的勘探隊,在付出了數人傷亡觸發了未知的防禦機製,釋放出高溫能量束)的代價後,終於確認那並非孤立的殘骸,而是一個規模更加龐大、大部分深埋於地下的星隕遺跡複合體的一部分!其建築風格與之前發現的倒置塔樓迥異,更顯厚重、堅固,充滿了軍事堡壘的氣息。初步探測顯示,其內部仍有微弱的能量反應,並且……似乎存在著某種非“聖主”汙染體係的、獨立的防禦性人工智能在運作!
這個消息讓陳默和玄璣子大為震驚。星隕文明的遺產,似乎比他們想象的更加多樣和複雜。這個軍事堡壘般的遺跡,與那個等待“鑰匙”的知識塔樓,是否屬於同一陣營?它們之間又是什麼關係?堡壘內部,是否封存著與“虛空掠食者”戰爭相關的武器或記錄?
李參將得知後,態度極其堅決:“必須拿下它!無論裡麵是什麼,絕不能留給可能再次被激活的‘聖主’汙染,或者……其他未知的敵人!”他立刻開始籌劃一次軍事行動,準備調集重兵,不惜代價強行攻入這座新發現的遺跡。
陳默和玄璣子則強烈反對。“不可莽撞!此遺跡防禦係統未知,且其人工智能態度不明!我們與星隕文明應是繼承與合作關係,而非征服與被征服!更何況,強行攻擊可能引發不可控的後果,甚至可能激活我們無法應對的防禦機製!”
技術的進步帶來了新的可能,也引來了舊的絆索。
朝堂的猜忌與民間的陣痛,如同無形的枷鎖。
而南方大陸之下,沉睡的星隕軍事堡壘,則成為了一個充滿誘惑與危險的未知數。
淩雲站在呂宋總督府的了望台上,手中拿著韓雍的密信,耳邊回響著關於新遺跡的爭論。
他麵前,是不斷延伸的、由水泥構築的嶄新港口;身後,是格物院內日夜不休、追尋星海奧秘的“巡天鏡”。
腳下,是因技術而欣喜或陣痛的土地;遠方,是隱藏著無儘秘密與威脅的深邃星空與大陸。
新途與舊絆交織,機遇與危機並存。
文明的航船,在駛向星辰大海的壯闊征程中,必須同時學會駕馭身邊這片暗流湧動的政治與社會的海洋。
下一步,是放緩腳步安撫舊秩序,還是頂著壓力開拓新疆域?
是嘗試與星隕人工智能溝通,還是以武力奪取可能的寶藏?
抉擇的重量,再次壓上了他的肩頭。
喜歡鋼鐵時代:從洪武開始請大家收藏:()鋼鐵時代:從洪武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