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恭喜!馬哥後繼有人!
馬龍真有本事!你後半生不用擔心啦!
我要是有了小孩,能有馬龍一半的本事,那就好啦!”
王德揮聽完馬龍講解最近所做的生意,不禁感慨萬分。
王德揮對於馬龍父親的了解,比馬龍這個兒子知道的更多。
對於海盛社有哪些生意,具體值多少錢,大致上也有一個了解。
誰想到,馬龍學業未成,剛回香江,臨危受命,就做的如此出色。
紡織廠的內鬼、蛀蟲被他略施小計揪了出來,賬務和生意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條。
而且還能在賬本不全的情況下,找到銀行進行貸款,進而引進最新的生產設備。
紡織廠至此重上正軌!
這本事,可比他華茂置業,重金引進的大部分高管還要厲害!
再說了,馬龍不止合並了紡織廠,還整合了製衣廠。
然後又進軍房地產、餐飲行業,同時又開辦了安保公司。
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哪來那麼大的本事?
一個人怎麼能管理過來這麼多的公司?
14年前,王德揮拿著300萬港幣開創華茂置業,將公司發展到如今幾個億的規模,也算非常有能耐了。
作為創業者,王德揮自然清楚,創業到底有多難。
即便擁有常人奮鬥一輩子賺不到的起步資金,創業時期遭受的困苦、磨難,也是常人想象不到的。
所以,王德揮非常清楚,馬龍在短時間內整合這麼多公司,還將公司打理得有聲有色,到底有多麼不容易。
王德揮不是沒看到過自行創業的富二代,他本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可絕大多數創業者,都是以失敗告終。
正是因此,年紀輕輕的馬龍,具備如此出眾的能力,也讓王德揮刮目相看。
當然了,王德揮也曾懷疑過,馬龍是否存在誇大其詞,誇耀他自己的能力。
王德揮百思不得其解,馬龍憑什麼能在短時內打理好那麼多家公司,而且還在不同行業頗有建樹。
正所謂,隔行如隔山。
這世間全才實在太少了,大多富豪都隻能在一個行當裡撈錢。
馬龍一個剛入社會,剛入商圈的小青年,三兩下子搞成了好幾個行業的生意,這確實讓人感到難以置信。
可是,馬龍開辦公司的思路,倒是聽起來非常正確。
之前,馬龍所講的行業專業術語,也是說得像模像樣的。
王德揮是香江頂尖富豪,這些年也結交過不少不同行業的富豪,跟他們聊過一些。
而今晚,在馬龍口中,他再度聽到了那些行業的專業術語。
這也讓他隱隱覺得,馬龍所言非虛。
隻能說,人的認知是有限的。
王德揮全然想不到馬龍有係統,可以借助係統招募的人手,管理公司。
故而,馬龍不是像他那樣,精力旺盛的創業型老板。
也不是他想象中的全能型天才。
而是願意聽取手下建議,願意學習專業知識,有一定判斷能力的掛逼。
“賢侄,既然你已經進入地產行業,那麼對這個行業,有沒有計劃安排?”
王德揮拿自己最擅長的房地產行業,繼續來校考馬龍。
關於其他行業,馬龍即便說謊話,他或許也聽不出來。
可對於房地產,他還是有資格說道說道,評判評判的。
“進軍中環、灣仔、油尖旺,建高樓大廈,越高大越好。
我要做寫字樓,購物中心,酒店生意。
我要做商業地產,做富人生意。”
馬龍粗略的給出了自己進軍房地產行業的計劃方向。
王德揮微微一怔,隨即眼中閃過一絲讚賞。
他是做住房生意起家的,可是早在70年就有了改換公司發展方向,進軍商業地產的念頭。
這也是為什麼,到了72年,他願意得罪怡和,幫助牛奶公司渡過難關的原因。
因為牛奶公司在薄扶林、銅鑼灣擁有大量土地,跟牛奶公司合作,就能正式進軍香江核心地段,做商業地產生意。
隻可惜,怡和技高一籌。
他最終隻能帶著冷冰冰的1.6億,遺憾退場。
時至今日,華茂置業一直龜縮在新界,不得染指本島和九龍的核心地段。
作為華資地產巨頭之一,王德揮比任何人都清楚,想要進軍中環、灣仔、油尖旺,做商業地產到底有多難。
如今這些區域的商業地產,基本都被英資和外資所壟斷。
華資地產企業根本插不進手,除此之外也是因為沒那麼多錢。
中環、灣仔、油尖旺隨便一棟20層左右的高樓大廈,就喊價幾個億。
香江本土的華資地產哪有那麼多現金?
一旦找銀行貸款,又會牽一發而動全身,驚動本土英資地產巨頭。
以華茂置業的體量,都難以做商業地產,這就更遑論剛剛入行的馬龍。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馬龍有些好高騖遠,紙上談兵了。
“賢侄,做地產,還是得腳踏實地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中環、灣仔、油尖旺可是香江黃金地段,地價高昂。
無論是自行建高樓大廈,還是收購其他公司的現有大廈,所需資金都是一筆天文數字。
賢侄做商業地產,做富人生意,口氣是不小。
但是,你覺得要花多長時間才能辦到?”
馬龍自信一笑:“叔叔,事在人為。
買不到樓可以先買地,造不了樓可以先賣地。
與其挖空心思將房子賣給窮人,不如等著富人上門接盤我手裡的地。
叔叔你做十幾年住房生意,怎會不清楚窮人的錢更難賺?
窮人要花十幾年,才能將房貸還完。
你要是將手裡的地壓個十年,到今天來賣,賺得錢難道會少於當初賣房的錢?”
王德揮知道馬龍說的有道理,這十年來,房價漲幅速度遠不如地價漲得快。
政府手裡的地越賣越少,越賣越貴。
若非政府在新界大量開發新市鎮,將住宅生意帶動起來,造房子遠不如囤地賺錢。
當然了,房地產公司養著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