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硯秋深吸一口氣,像是下了很大的決心。
“媽,我準備去一趟江浙,看看三姐。”
這個消息,使得屋裡的氣氛瞬間凝固。
買柴火的事,一下子就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蔣春蘭“霍”地一下站了起來,聲音都有些發緊。
“去江浙?那麼遠!你一個人去?”
張玉梅也白了臉,她終於明白,小叔子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原來是為了出遠門。
李硯秋點了點頭,神色平靜。
“大姐和二姐家,我都去看過了。五姐的工作也安頓好了,就剩下三姐了。”
他的聲音很沉穩,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邏輯。
“她前兩天又來信說,日子不好過,又想家了,工作不是很順利什麼的。話裡話外還有一些悲傷,我總感覺她有什麼事情在瞞著的,我不親眼去看看,這心裡放不下。”
這番話,合情合理,讓蔣春蘭滿肚子的反對都說不出口。
是啊,手心手背都是肉。
幾個孩子裡,就數三女兒最遠,也最讓人揪心。
蔣春蘭的身體晃了晃,又緩緩坐了下去。
她心裡亂得很。
一方麵,她想讓兒子去。
畢竟三女兒前段時間來信,說了自己過的不好,現在兒子有本事了,還是多多少少能幫襯一下。
可另一方麵,萬水千山,兒子一個人上路,她怎麼能放得下心。
“去,是該去。”
蔣春蘭挺直了腰杆,眼神裡透出一股倔強。
“讓你三姐也看看,你不再是以前那個混小子了。”
話鋒一轉,她的聲音又軟了下來,充滿了擔憂。
“可那地方那麼遠,你一個人在外麵,人生地不熟的……”
她死死盯著李硯秋,反複叮囑。
“出門在外,財不露白,你懂不懂?彆有點錢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李硯秋認真地聽著,不住地點頭。
“媽,你放心,我都記下了。”
他從懷裡掏出一張折疊好的紙,遞了過去。
“這是長庚叔給我開的探親證明,都蓋好章了。我這一路,住店坐車都方便。”
看到那張蓋著鮮紅印章的證明,蔣春蘭的心,才算真正落下了一半。
有村裡開的證明,就說明這是正經事,不是兒子瞎胡鬨。
李硯秋又補充了一句,給了母親最後一顆定心丸。
“等我到了地方,安頓好了,就去郵局給家裡拍電報。”
“路上要是有事耽擱,我也拍電報回來說一聲,保證不讓你們瞎擔心。”
“拍電報?”
蔣春蘭和張玉梅都睜大了眼睛。
這年頭,電報可是個稀罕玩意兒,比寫信快得多,也貴得多。
一聽到“電報”兩個字,蔣春蘭心裡那點最後的猶豫,也煙消雲散了。
她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擔。
“行。”
她點了點頭,算是徹底答應了。
“那你準備啥時候走?”
“這兩天就走,越快越好。”
李硯秋答道。
“我得先去趟縣城,把答應王主任的野豬送過去,順便給五姐送點東西,再買些路上用的。”
蔣春蘭嗯了一聲,站起身,走到櫃子前,打開那個上了鎖的抽屜。
她從裡麵拿出那個裝著錢和票的布包,又走了回來。
她把布包打開,從裡麵數出五十塊錢,又抽出一疊全國糧票,推到李硯秋麵前。
“這些,你拿著路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