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濃稠的墨汁,順著窗欞的縫隙無聲無息地滲透進來,將我狼狽地潑灑在房門之內。我蜷縮在昏暗的角落,為上學特意準備穿著的衣服上那片刺目的藍墨水汙漬在陰影中泛著冷光,仿佛是一道永遠無法愈合的傷口。滾燙的淚水終於衝破防線,順著臉頰肆意流淌,滴落在膝蓋上,暈開一個個深色的小圈。
我的眼前不斷浮現出保爾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裡弄臟油漆時的場景。那時的保爾,麵對眾人的嘲笑與困境,毫不退縮,用勇氣和堅韌抗爭到底。可此刻的我,卻被絕望與無助徹底淹沒,仿佛置身於無邊的黑暗深淵,看不到一絲光亮。書包裡那張揉皺的成績單,邊角還沾著食堂打翻的菜湯,像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房門被輕輕叩響,如同春日裡第一縷溫柔的風。那聲音輕得幾乎聽不見,卻在寂靜的房間裡格外清晰。大姐似乎察覺到了我的異樣,她緩緩推開房門,帶著柔和的光與溫暖的氣息走了進來。暖黃的燈光從門縫裡傾瀉而入,照亮了她圍裙上還沾著的麵粉——她剛從廚房趕來,手裡還攥著一塊沾著水漬的抹布。
“三子,彆難過了,大姐帶你去五中。”她的聲音輕柔而堅定,眼神中滿是心疼與不容置疑的決心,仿佛那目光就能驅散我心中的陰霾。我這才發現,她鬢角不知何時已經爬上了幾根白發,在燈光下泛著銀光。
“五中?能行嗎?”我抬起頭,淚水模糊的雙眼中,閃爍著一絲微弱的期待,卻又被深深的懷疑籠罩。對我而言,換一個新環境,重新開始,就像在迷霧中尋找一座未知的燈塔,充滿了不確定性。我的右腿不自然地蜷縮著,校服褲腿下的金屬支架硌得生疼,這是我在三中被嘲笑的“罪證”。
“能行。”大姐篤定地說著,伸手拿起我那條被墨水染藍的褲子,布料上的褶皺裡還殘留著同桌惡作劇時推搡的力道。“我都打聽好了,五中校風好,那裡的同學不會笑話你。”她的話語如同一顆定心丸,讓我原本慌亂的心稍稍安定了些。我注意到她的指甲縫裡還沾著早上剝毛豆留下的綠痕,那雙手,粗糙卻溫暖,曾為我縫補過無數件破舊的衣裳。
大姐牽著我來到江邊。秋日的陽光灑在江麵上,波光粼粼,宛如無數細碎的金子在跳動。4號碼頭入口處,東西兩側的梯步蜿蜒著通向江底,石階上布滿了歲月的青苔,記錄著無數人的腳步。漲水時,江水漫上梯步,這裡便成了附近居民的生活樂園,挑水、洗衣、洗菜,歡聲笑語回蕩在江畔。沒有輪船經過時,江麵平靜如鏡,倒映著天空的蔚藍與白雲的飄逸;一旦輪船駛過,江麵便如被犁開,八字形的浪花翻湧著,迅速向岸邊奔湧而來,拍打著堤岸發出低沉的轟鳴。
大姐蹲在梯步上,專注地為我洗著褲子。她的雙手在水中輕柔地揉搓,動作嫻熟而溫柔,水麵上泛起層層漣漪。我注意到她的手背上有幾道淺淺的裂口,那是常年洗衣做飯留下的痕跡。漣漪中,我們的倒影扭曲、晃動,恰似我們此刻忐忑不安的心情,在未知與希望之間搖擺不定。江水偶爾漫過她的鞋麵,打濕了褲腳,她卻渾然不覺,隻是一遍又一遍地搓洗著那片頑固的藍漬。
回家的路上,夕陽把我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大姐突然開口:“三子,你知道嗎?傳說以前有個聖僧涵萬……”她的眼神中透著神秘,仿佛正開啟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路邊的香樟樹沙沙作響,幾片泛黃的葉子飄落,正巧落在她的肩頭。
“大姐,你講這個做什麼?”我滿心疑惑,不明白她為何在此時說起這個故事。腳邊的碎石子硌得金屬支架微微發顫,提醒著我現實的殘酷。
大姐微笑著,那笑容如同冬日裡的暖陽,瞬間驅散了我心中的寒意:“你也是被風雨挽留的漂泊者,現在的坎兒隻是暫時的。隻要心裡揣著希望,就一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她的話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黑暗的內心,讓我在絕望中看到了一絲曙光。她伸手輕輕拂去我額前的碎發,動作輕柔得仿佛在觸碰一件易碎的珍寶。
在大姐的不懈努力下,轉學五中的手續很快就辦妥了。那些日子裡,我總能看到她在昏暗的台燈下,戴著老花鏡,仔細填寫各種表格,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她騎著那輛破舊的自行車,穿梭在大街小巷,去各個部門蓋章、簽字,回來時額頭總是沁著細密的汗珠,卻笑著說“快了快了”。
開學那天,大姐陪著我站在五中校門口。校門古樸莊重,“1958”的建校銘牌在歲月的打磨下,布滿斑駁痕跡,卻更顯曆史的厚重與滄桑,仿佛在無聲訴說著學校一路走來的故事。校門兩側的石獅子曆經風雨,身上爬滿了青苔,卻依然昂首挺胸,守護著這方天地。
“這裡沒人認識你,我們重新開始。”大姐指著銘牌,聲音溫柔而堅定。我望向她,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如同乾涸的土地迎來甘霖。那一刻,過去在第三中學遭受的嘲笑與痛苦,仿佛都化作了秋日的風,漸漸消散在時光裡。我深吸一口氣,挺直脊背,邁著堅定的步伐,走進了五中的校園,邁向充滿未知與希望的新生活。大姐站在原地,目送著我,直到我的身影消失在校園的林蔭道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踏入五中後,我才知曉大姐講述的聖僧涵萬的故事,與這所學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公元971年,華夏大地佛緣鼎盛,聖僧涵萬懷揣著對佛法的無限虔誠,踏上了前往四川峨眉山的求佛之路。他駕著一葉扁舟,逆流而上,不懼江水洶湧、路途遙遠,一心隻為追尋佛法真諦,實現心靈的頓悟。
當扁舟行至安慶,晴空驟變,烏雲如墨般壓下,狂風呼嘯,暴雨傾盆。豆大的雨點砸在江麵上,激起層層水花,扁舟在波濤中劇烈搖晃,仿佛隨時都會被吞噬。涵萬聖僧奮力操控船隻,卻抵不過風雨的肆虐,無奈之下,隻得將船停靠在一處江灘,上岸尋了個簡陋地方暫避風雨。那是一間破舊的茅草屋,四麵漏風,屋頂還在滴滴答答地往下滲水,聖僧卻席地而坐,雙手合十,在風雨聲中靜心冥想。
那一夜,狂風在屋外怒吼,大雨如注,聖僧卻在簡陋的棲身之所中,內心平靜如水。他覺得這風雨或許是上天的指引,是命運的安排。然而,此後數日,每當他準備重新啟程,風雨總會如期而至,仿佛無形的枷鎖,牢牢困住他前行的腳步。江麵上波濤洶湧,浪頭一個接著一個,仿佛在勸阻他繼續前行。
涵萬聖僧望著連綿的雨幕,心中豁然開朗。佛法講究順應天意,既然風雨這般執著地挽留,這裡或許就是他修行的新機緣。於是,他決定在此長留,帶領同行僧人在江灘上結茅安居。
他們用樹枝茅草搭建住所,雖條件艱苦,卻因心中堅定的信仰而甘之如飴。白天,僧人們在江灘上誦經祈福,悠揚的經聲隨風飄散,引得附近的百姓駐足聆聽;夜晚,圍坐篝火旁,探討佛法,分享感悟,精神世界充實而豐盈。火光映照著他們虔誠的臉龐,在夜色中勾勒出溫暖的輪廓。(未完待續)
喜歡輪渡上的逆流人生請大家收藏:()輪渡上的逆流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