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號”的錨鏈剛在淺灘落下,朱慈興便帶著馬庫斯、塔卡和三名熟悉石器的華人勞工,再次奔向那座赤色巨岩。清晨的陽光斜照在岩石表麵,那些曾被他誤認為天然紋路的刻痕,此刻在光影下顯露出清晰的輪廓——不是散亂的線條,而是排列規整的象形符號,與他在大明典籍中見過的殷商甲骨文竟有幾分相似的古樸質感。
“你們看這裡。”朱慈興蹲下身,指尖拂過岩石底部一道半埋在沙土裡的刻痕,“這些符號的排布,像是在記錄什麼。”勞工老劉早年在蘇州府的古寺裡幫過文物修繕,對刻痕尤為敏感,他掏出隨身攜帶的毛刷,輕輕掃去表麵的紅沙,更多符號顯露出來:有圓形的太陽圖案,有彎月狀的曲線,還有手持長矛的人形浮雕,浮雕的腰間刻著一串類似計數的圓點。
塔卡突然指著岩石西側一處陡峭的崖壁,壓低聲音道:“那裡有光。”眾人循聲望去,隻見崖壁中段有一道狹窄的縫隙,晨光正從縫隙中透出來,在地麵投下細長的光斑。馬庫斯自告奮勇,踩著岩石表麵的凹陷處向上攀爬,他手臂上的肌肉緊繃,指尖摳住岩縫,很快便爬到縫隙旁,探頭向內張望片刻後高聲喊道:“裡麵是空的!有台階能下去!”
眾人隨後借助勞工們臨時削製的木梯,依次進入岩縫。縫隙內部遠比想象中寬闊,一條由岩石鑿刻而成的石階蜿蜒向下,石階兩側的岩壁上每隔幾步便嵌著一塊發光的螢石,微弱的光芒照亮了前行的路。空氣中彌漫著潮濕的土腥味,還夾雜著一絲若有若無的檀香,仿佛千百年前有人在此焚香祭祀,氣息至今未散。
“這絕不是天然形成的。”朱慈興撫摸著石階邊緣,指尖能感受到人工打磨的平滑觸感,“有人在岩石內部鑿出了通道,而且年代久遠。”走在最後的塔卡突然停下腳步,目光緊盯著右側岩壁上的一幅浮雕:畫麵中,一群頭戴羽毛冠冕的人圍著一座金字塔,手中捧著玉琮狀的器物,金字塔頂端站著一位身披長袍的祭司,正將一件閃爍著光芒的物品舉向天空。
“這場景……和洞穴裡的壁畫很像。”馬庫斯回頭說道。朱慈興點點頭,心中的疑惑愈發濃烈:瑪雅文明的遺跡他曾在歐洲人的畫冊中見過零星記載,那些金字塔、象形文字與眼前的浮雕有著驚人的相似,可瑪雅文明明明位於美洲大陸,為何會在這片南方大陸的巨岩中留下痕跡?
石階儘頭是一扇厚重的石門,石門上雕刻著複雜的圖案:中央是一個圓形的曆法盤,盤上刻滿了細密的符號,曆法盤兩側各刻著一條展翅的羽蛇,蛇身纏繞著藤蔓,蛇眼由紅色的晶石鑲嵌而成,在螢石的映照下泛著幽光。朱慈興嘗試推動石門,石門紋絲不動,他注意到石門下方有一個凹槽,凹槽的形狀與洞穴中那塊半人高的晶石完全吻合。
“得把洞穴裡的晶石搬過來。”朱慈興說道。眾人立刻折返,合力將那塊散發著藍光的晶石抬到石門旁,小心翼翼地嵌入凹槽。晶石剛一歸位,便發出一陣嗡鳴,石門上的羽蛇浮雕突然亮起紅光,曆法盤開始緩緩轉動,發出“哢嗒哢嗒”的聲響,仿佛在計算著什麼。
片刻後,石門緩緩向兩側打開,一股夾雜著塵土的冷風撲麵而來。門後是一間寬敞的石室,石室中央矗立著一座小型的石質金字塔,金字塔頂端擺放著一個由黑曜石打造的圓盤,圓盤中央鑲嵌著一塊與晶石材質相同的藍色寶石,寶石下方刻著一串縱向排列的象形文字。石室四周的牆壁上,布滿了色彩鮮豔的壁畫,曆經千年依然沒有褪色。
朱慈興走上前,仔細觀察壁畫內容。第一幅壁畫描繪的是一群人乘坐著巨大的木筏,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航行,天空中出現了異象——兩顆太陽同時升起,海水變成了暗紅色。第二幅壁畫則是他們抵達這片大陸,開始開鑿巨岩,建造石室,將一塊巨大的藍色晶石嵌入巨岩深處。第三幅壁畫最為震撼:一群身著祭司服飾的人圍在金字塔旁,將藍色寶石從圓盤上取下,隨後大地開始震動,天空出現裂縫,無數發光的碎片從裂縫中落下,將整個大陸籠罩在光芒之中。
“這難道是瑪雅人的遷徙記錄?”馬庫斯喃喃自語,他曾在非洲見過部落的遷徙壁畫,與眼前的場景有著相似的敘事邏輯。塔卡則盯著壁畫中那兩顆同時升起的太陽,臉色凝重:“我們部落的傳說裡,也有‘雙日同天’的記載,那是世界末日的預兆。”
朱慈興的目光落在金字塔頂端的黑曜石圓盤上,他發現圓盤邊緣刻著與曆法盤相同的符號,便嘗試轉動圓盤。圓盤轉動時,藍色寶石發出的光芒逐漸增強,照亮了石室頂部的星空圖——圖中清晰地標注著獵戶座、天狼星等星座,還有一些從未見過的星辰圖案,星辰之間用金線連接,形成複雜的星軌。
“這些星軌……像是在記錄一條航線。”老水手李老栓恰好趕來,他湊到星空圖下,指著一條從美洲大陸指向南方大陸的金線,“你看,這條線的起點,和我們之前待過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很像,終點就是這裡。”他的話讓朱慈興茅塞頓開:或許瑪雅文明並非隻存在於美洲,而是曾有一支族群因某種災難,沿著星軌指引的航線,遷徙到了這片南方大陸,並用巨岩建造了這座隱秘的避難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為了弄清更多細節,朱慈興讓勞工們將石室中的壁畫和象形文字逐一臨摹下來,他自己則專注研究金字塔頂端的藍色寶石。寶石下方的象形文字經過反複比對,與洞穴中晶石上的符號完全一致,他嘗試用指尖觸摸寶石,寶石突然發出一陣強光,一段清晰的影像投射在石室的牆壁上——
影像中,一位瑪雅祭司正對著族人講話,雖然聽不懂語言,但通過手勢和場景能大致判斷出內容:美洲大陸發生了嚴重的乾旱和地震,祭司通過星象觀測,發現南方大陸存在一處“神聖之地”,可以庇護族人,於是他帶領一部分族人乘坐木筏,曆經數月的航行,最終抵達這片土地。他們發現了這座赤色巨岩,認為這是神靈的恩賜,便開鑿岩穴,建造石室,將帶來的“生命晶石”即藍色寶石)嵌入其中,作為守護這片土地的信物。
影像的最後,祭司將一塊刻有全部知識的石板藏入金字塔底部,叮囑族人:當“雙日同天”的異象再次出現時,需將石板取出,根據上麵的記載尋找新的家園。隨後,影像漸漸模糊,石室恢複了平靜。
“金字塔底部有石板!”朱慈興立刻召集眾人,小心翼翼地清理金字塔底部的石塊。經過兩個時辰的挖掘,一塊長約兩米、寬約一米的玉質石板被挖了出來,石板上刻滿了密密麻麻的象形文字和星圖,還有一些關於農業、曆法、天文的記載。
老劉用隨身攜帶的墨汁和羊皮紙,將石板上的內容完整拓印下來。朱慈興發現,石板上的曆法記載與歐洲人所說的“瑪雅長曆法”完全一致,甚至更為詳儘,其中還提到了一種“星際曆法”,記錄著星辰運行的周期,以及不同星球之間的航線。石板的最後一部分,記載著瑪雅人對“世界周期”的理解:每一個周期結束時,都會發生一場大災難,但災難過後,新的文明會重新誕生。
“這麼說,瑪雅人早就知道世界會發生災難,所以提前做好了遷徙準備?”馬庫斯問道。朱慈興點頭:“不僅如此,他們還將自己的知識記錄下來,希望能傳給後世。”他突然想到洞穴中看到的影像——古老大陸沉入海底的場景,或許那就是上一個“世界周期”結束時的災難,而瑪雅人正是憑借著對星象和曆法的精準掌握,才得以在災難中幸存,遷徙到新的大陸。
接下來的幾天,朱慈興帶領眾人對巨岩內部進行了全麵探查。他們發現,除了中央石室,巨岩中還有多條通道,連接著不同的房間:有的房間裡存放著大量的陶器和石器,陶器上刻著精美的花紋;有的房間裡擺放著用獸骨和玉石製作的祭祀用品;還有一間房間裡,整齊地排列著數十個陶罐,罐中保存著完好的種子,經過辨認,其中有玉米、土豆等農作物的種子,與美洲大陸的品種完全相同。
在最深處的一間密室裡,眾人還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瑪雅祭司遺骸。遺骸身著羽毛編織的長袍,手中緊握著一塊小型的藍色晶石,身旁放著一本用樹皮製作的書籍,書頁上用紅色的顏料寫滿了象形文字。朱慈興小心翼翼地將書籍展開,發現裡麵記錄的是瑪雅人的祭祀儀式和星象觀測方法,其中有一段內容提到:“赤色巨岩是連接天地的通道,當晶石與星象對齊時,可開啟通往‘先祖之地’的大門。”
“先祖之地……難道是指美洲大陸的瑪雅故土?”朱慈興心中一動。他立刻讓李老栓根據石板上的星圖,重新調整返回大明的航線。李老栓研究後發現,從這片南方大陸出發,沿著瑪雅人記錄的“星際航線”,不僅可以抵達大明,還能經過美洲大陸的瑪雅區域。
“我們可以先去瑪雅故土看看,說不定能找到更多關於這個文明的秘密,再返回大明。”朱慈興提議道。眾人紛紛表示讚同——這段意外的旅程,已經讓他們對這個古老的文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希望能將這些發現帶回故土,讓更多人知曉。
在離開巨岩之前,朱慈興帶領眾人舉行了一場莊重的祭祀儀式。他們將挖掘出的玉質石板放回金字塔底部,重新封好石室,又在巨岩前點燃了由鬆枝和香草製成的篝火,對著巨岩深深鞠躬。塔卡則在岩石表麵刻下了奧吉布瓦部落的圖騰和大明的龍紋圖案,將兩個文明的印記永遠留在了這片土地上。
“守望號”再次啟航時,朱慈興站在甲板上,望著漸漸遠去的赤色巨岩,心中充滿了感慨。原本隻是一場返回故土的航行,卻意外揭開了失落瑪雅文明的神秘麵紗,那些刻在岩石上的符號、壁畫中的故事、星圖裡的航線,不僅是遠古先民智慧的結晶,更是不同文明之間存在聯係的見證。
馬庫斯走到他身邊,指著海麵上的日出說道:“你看,今天的太陽,像不像壁畫裡那顆帶來希望的太陽?”朱慈興點頭,目光望向東方的海平麵:“無論前路還有多少未知,隻要我們帶著這些發現和信念,就一定能找到回家的路,也能讓更多人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這麼多值得探索的文明奇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甲板上,華人勞工們正在整理臨摹下來的壁畫和文字,印第安勇士們擦拭著從石室中帶出的石器,黑奴們則哼著改編後的瑪雅祭祀歌謠。陽光灑在“守望號”的船身上,將所有人的身影拉長,也照亮了他們前方的航程。朱慈興知道,這場關於瑪雅文明的探尋,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秘密等待他們去發現,而他要做的,就是將這些遠古的智慧與故事,帶回大明,帶回那個承載著無數人鄉愁的故土。
航行途中,朱慈興每天都會拿出拓印的石板文字和臨摹的壁畫,仔細研究。他發現,瑪雅人的曆法計算極為精準,甚至能預測日食和月食的時間,這與大明的天文曆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瑪雅人的農業技術也十分先進,他們記載的玉米種植方法,比歐洲人的種植技術更為科學,這些知識如果能帶回大明,或許能幫助更多百姓解決溫飽問題。
李老栓則根據瑪雅星圖,不斷調整航線。他發現,瑪雅人記錄的星軌比歐洲人的航海圖更為準確,沿著這些星軌航行,不僅能避開暗礁和風暴,還能縮短航行時間。“按照這個航線,我們再過一個月,就能抵達美洲大陸的瑪雅區域了。”李老栓興奮地對朱慈興說道。
朱慈興點點頭,目光望向遠方的星空。他仿佛看到,那些遠古的瑪雅先民,正沿著同樣的星軌,在大海上航行,他們帶著對未來的希望,在陌生的土地上建立家園,留下文明的印記。而如今,他正沿著先民的足跡,去探尋那些被曆史塵封的秘密,去連接不同大陸、不同文明之間的紐帶。
夜色漸深,“守望號”在平靜的海麵上航行,甲板上的篝火映照著眾人的臉龐。朱慈興拿起那本瑪雅祭司的樹皮書,借著篝火的光芒,仔細辨認上麵的文字。雖然大部分文字還無法理解,但他相信,隻要堅持研究,總有一天能完全破譯這些古老的文字,揭開瑪雅文明的全部秘密。
他想起在巨岩石室中看到的最後一幅壁畫:一群人站在巨岩頂端,望著遠方的大海,天空中隻有一顆太陽在閃耀,海麵上出現了一艘巨大的船隻,正向他們駛來。那幅壁畫,仿佛是對未來的預言,而他和“守望號”上的眾人,或許就是那艘“預言中的船隻”,承載著連接不同文明的使命,在茫茫大海上,繼續前行。
喜歡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島奇兵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島奇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