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朱慈興為永曆帝報仇_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島奇兵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島奇兵 > 第117章 朱慈興為永曆帝報仇

第117章 朱慈興為永曆帝報仇(1 / 2)

站在赤崁樓上,望著眼前欣欣向榮的台灣,以及身邊已然成長為棟梁之才的弘基,朱慈興的心中充滿了某種程度的慰藉。他雖未能挽大明於既倒,亦未能助大順轉危為安,但在這海外孤島上,他播撒的種子正在生根發芽,保存著文明的火種,踐行著“民心即天下”的理念。

然而,就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刻,或許是連日操勞,或許是心緒激蕩,朱慈興伏案小憩時,意識竟再次陷入了一片混沌。

恍惚間,他仿佛又聞到了那熟悉的、混合著泥土與陳舊木料的氣息。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台灣的官署書房,而是……那座幽深、冰冷、熟悉的福王墓室!青銅棺槨靜靜橫亙,壁上的燈盞跳動著幽暗的火光,一切都與他最初穿越時的景象彆無二致。

他猛地“醒”來,環顧四周,巨大的茫然和錯位感包裹了他。台灣的經曆,河南的奔波,大順的興亡,李弘基的成長……難道那漫長而真實的十數年,都隻是這墓室中短暫一瞬的南柯一夢?

不,那些經曆太過真切,那些人物的音容笑貌,那些土地的觸感,那些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痛楚,都深深烙印在他的靈魂深處,絕非夢境所能賦予。

就在他心神激蕩,試圖理清這詭異的時空交錯時,墓室中似乎有無形的意念在流淌,與他腦海中關於明末曆史的記憶產生了共鳴。他“看到”了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的悲涼,“看到”了南京弘光朝廷的醉生夢死,“看到”了各地藩王倉促建立的流亡政權如同風中殘燭,迅速被清軍的鐵蹄或內部的傾軋所撲滅。

最後,他的“目光”定格在了西南邊陲。他“看到”了永曆帝朱由榔,這位大明最後的象征,在顛沛流離中逃入緬甸,尋求庇護。起初,緬甸國王莽達喇尚且以禮相待,提供些許供給。然而,隨著清朝平西王吳三桂大軍壓境,施加巨大壓力,緬甸王室的態度發生了劇變。

景象變得清晰而殘酷:莽白莽達喇之弟)發動政變,弑兄自立。隨後,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莽白誘騙永曆帝身邊的文武官員及眷屬前往者梗今緬甸實皆省傑沙)的咒水之畔參加盟誓,實則設下埋伏,將沐天波等數十名忠心耿耿的文武重臣儘數屠殺,史稱“咒水之難”。

永曆帝就此徹底淪為囚徒,形同俎上魚肉。最終,在吳三桂的逼迫下,緬甸國王莽白卑躬屈膝,將大明最後的皇帝及其眷屬獻出……次年,永曆帝被吳三桂弑於昆明。

這段已知的曆史,此刻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情感衝擊力,席卷了朱慈興的靈魂。他不再是作為一個後世的閱讀者,而是作為大明宗室的一員,作為曾親身經曆末世悲歌的朱慈興,感受到了錐心之痛與滔天之怒!

背信棄義!

賣主求榮!

緬甸國王莽白,為了向新主子邀功,不惜踐踏最基本的邦交道義,弑殺投奔自己的落難君主,其行徑,堪稱卑劣無恥之極!

一股熾烈的怒火在他胸中燃燒,幾乎要衝破這具靈體或者說意識)的束縛。複興大明?他腦海中浮現出河南百姓麵對大順分地時的期盼,麵對農業新政時的欣喜,以及麵對明朝舊吏鄉紳盤剝時的麻木。他想起李自成的失敗,根本原因仍是失去了迅速凝聚的民心。

“民心……已失。”朱慈興在空寂的墓室中喃喃自語,聲音帶著無儘的滄桑和明悟,“大明積弊已深,沉屙難起,非一人之力可挽天傾。氣數已儘,強求不過是徒增殺戮,苦害蒼生。”

他對那個曾經執著追求的“複興明朝”的執念,在這一刻徹底釋然了。曆史的洪流滾滾向前,舊的王朝因失去民心而崩塌,新的秩序在血與火中艱難孕育。他朱慈興,一個意外的穿越者,所能做且應該做的,並非逆流而上,去複活一個已經失去生命力的軀殼。

但是,釋然於複興明朝,並不意味著忘卻仇恨與道義!

永曆帝,無論如何,是朱明皇室的正統代表,是漢家江山的最後象征。他可以死於戰場,可以死於病榻,甚至可以死於清軍之手,但絕不該如此屈辱地死於一個背信棄義的藩屬國國王的出賣!

“莽白……必須付出代價!”朱慈興的眼中閃爍著冰冷而堅定的光芒。一個新的、極其明確的目標在他心中確立:重返人間,不惜一切代價,除掉緬甸國王莽白!以此告慰永曆帝及“咒水之難”中眾多忠臣的在天之靈,洗刷這份華夏道義上的奇恥大辱!

這個目標,無關乎王朝複興,隻關乎正義與尊嚴的討還。

就在這個念頭無比清晰地定格在他意識中的刹那,墓室中的景象開始扭曲、模糊。那盞長明燈的火焰猛地竄高,又驟然收縮。他感到一股巨大的吸力,仿佛要將他拖拽向無儘的深淵,又像是要將他拋回現實……

……

再次恢複意識時,他發現自己依然坐在台灣府邸的書案前,窗外是熟悉的台南夜色,海風帶來鹹濕的氣息。剛才在福王墓中的經曆,仿佛隻是一場極其逼真的幻境。但他知道,那不是夢。那是一種啟示,一種來自曆史深處的召喚,一次對他內心最終抉擇的確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攤開手掌,那方伴隨他穿越時空的青銅小印靜靜躺在掌心,冰涼的觸感如此真實。

他不再猶豫。

接下來的日子,朱慈興開始秘密籌備。他以“探尋南洋新作物種,與西洋商社洽談擴大貿易”為名,向鄭經鄭成功已去世,其子鄭經主政台灣)提出了遠行的計劃。鄭經對朱慈興十分敬重,雖不舍,但考慮到其對台灣農業商貿的貢獻,且承諾數年即歸,便準其所請,並調撥一艘堅固海船及得力水手聽其指揮。

同時,朱慈興動用了這些年在台灣和通過範德薩的南洋貿易網絡積累的人脈與財富。他重金招募了一批亡命之徒,其中有對清廷心懷怨恨的明軍舊部,有精通水性的沿海漁民,有熟悉東南亞叢林路徑的冒險家,甚至還有幾位被範德薩引薦的、為錢賣命的葡萄牙或日本傭兵。這是一支小而精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隊伍。

他對弘基如今化名朱弘)的解釋是,要進行一次漫長的南洋科學考察,歸期未定,囑托他安心在台灣輔佐鄭經,繼續推行新政,善待百姓。弘基雖有不舍,但已習慣“叔父”時常有出人意料之舉,便鄭重答應。

永曆十八年清康熙三年,1664年)春,一切準備就緒。朱慈興站在船頭,回首望了望逐漸遠去的台灣海岸線,目光堅定。他懷中除了那方青銅小印,還有一份精心繪製的東南亞海圖,以及關於緬甸宮廷局勢、莽白活動規律的密報——這些,是他通過範德薩的商行網絡,耗費重金搜集而來的。

他們的船隻沒有直接西進緬甸,那樣目標太大。而是先南下呂宋,裝作尋常商船,與西班牙人進行了一些貿易。隨後折向西,穿越蘇祿海,進入蘇門答臘與爪哇之間的巽他海峽,在巴達維亞今雅加達)稍作休整,從範德薩那裡獲取了最新的情報補給。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