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喻千惠突然想到棉花其實不是花,而是棉花果實中為了保護種子而存在的特化纖維。
在大家的普遍觀念中,纖維比起藤蔓這種有生機的植物組織,好像更應該和石頭歸一類。
那麼完整的構成鏈,從低到高依次應該是:
纖維、石塊、泥土等普世意義上沒有“生命”的死物元素。
藤蔓、樹木、草葉與花等具有“生命”的植物。
蛇、魚、鳥、蟲等更複雜,更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動物。
明確了這一點之後,喻千惠這次帶回了一條頭瘤是荷花花苞狀的緋紅金魚,在同樣花了5次機會後通關了第二塊路牌,看到了新的題目。。】
【一隻兔子的耳朵。】
“還好,這次不是魚了。”
喻千惠對那條常伴青磚路的河有些抵觸,她撈了幾回魚,覺得自己手指凍的和冰塊一樣。
明明現在也不是冬天,天色更是漸漸轉亮,進入白天,但那條河水還是冷的和冰窟窿一樣,手碰完水和碰完乾冰沒有什麼兩樣。
在通過第1、2塊路牌摸清規律後,喻千惠通過第3塊路牌時效率就大大提高,隻用了1次。
沒有特地標明“本來不會說話”的動物,就是要最正常的動物,不需要任何構成,原本就存在的生物。
從第4塊路牌起,題目的要求從動物變成了植物。。】
【一朵本來不會說話的玫瑰。】
不過在掌握了規律的喻千惠麵前,這隻是一件舉一反三的小事。
她這次多浪費了一次機會,因為黑森林裡的植物大多帶刺,她沒能分清玫瑰和山茶。
第5塊路牌要求的是狗尾巴草、第6塊路牌要求的是壁虎、第7塊路牌要求的是楓樹枝……
動植物的要求交替出現,路牌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天色越來越亮,從清晨到上午,陽光漸烈,路牌上距離終點的距離,卻縮減的越來越慢。到2k,再到如今的1.7k、1.55k、1.4k再到1.3k……
當喻千惠看到“1”和“.”後麵跟上的小數已經變成了三位數的個位波動時,她就知道自己再按著路牌走下去,一輩子也彆想走出黑森林。
生存小遊戲總是把答案寫在簡介裡,而玩家在小遊戲中遇見的所有困境,都在最初的係統提示音中給出了答案,隻不過玩家不一定能準確解讀。
“藤蔓是樹的蛇”已經在這一路上解決路牌問題時發揮了充分的作用,而此時就該輪到“魚群是日的影”這句話排上用場了。
從青磚路旁突兀的出現一條小河,而小河又在逐漸拓寬時,喻千惠就已經注意到了它的重要性。
這也是她放任小樓玩水的原因。
小樓:“我玩的不是水,是你苦苦追尋答案的淚水。”
喻千惠給了他一個“核善”的微笑,“姐的身邊不養閒人,你要麼說發現,要麼回玩具箱睡覺,等彙合之後,我就隻帶血衣玩不帶你玩。”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喻千惠總是有辦法讓小樓一秒老實。
老實了的小樓老老實實的說出了自己的發現,“這條河裡的魚都沒有影子。”
喻千惠沉吟了片刻,她先前逮金魚的時候,記得河裡的魚還是有影子的,現在小樓說沒有魚影,她也不覺得對方在說謊。
於是喻千惠追問道:“是沒有影子,還是影子和魚分離?你再去河水中確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