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微光穿石_他的指尖江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章 微光穿石(1 / 1)

書記辦公室的門在林溪身後輕輕合上,隔絕了走廊裡探究的目光。她站在門外,心臟還在因為剛才在協調辦沈硯舟的突然介入和當眾“提點”而怦怦直跳。那份方案的初稿,此刻正躺在沈硯舟寬大的辦公桌上,像一顆等待審判的種子。

林溪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任務還沒完成,三天期限的最後一步,是等待反饋。她回到協調辦自己那個角落的工位,無視了張宏投來的複雜目光和其他同事若有若無的打量,重新打開電腦,開始梳理方案中她認為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和論證的地方。她不能乾等。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辦公室裡的電話鈴聲、鍵盤敲擊聲似乎都成了模糊的背景音。林溪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方案的打磨中,仿佛這樣就能緩解那份等待的焦灼。

下午三點,內線電話響了。是書記辦公室的秘書小陳。

“林溪同誌嗎?沈書記讓你現在過來一趟。”

來了!林溪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她抓起筆記本和筆,幾乎是跑著衝向書記辦公室。

敲門,得到允許後推門而入。沈硯舟正伏案批閱文件,聽到聲音抬起頭。他臉上沒什麼表情,指了指辦公桌對麵的椅子:“坐。”

林溪依言坐下,腰背挺得筆直,雙手放在膝蓋上,指節因為用力而微微泛白。她的目光落在沈硯舟手邊那份她無比熟悉的方案上,上麵似乎多了幾處紅色的標記。

沈硯舟放下手中的筆,拿起那份方案。他沒有立刻說話,隻是用手指輕輕敲擊著封麵,深邃的目光落在林溪臉上,帶著一種審視和思考的意味。這短暫的沉默,讓辦公室裡的空氣都仿佛凝固了。

“思路清晰,方向是對的。”沈硯舟終於開口,聲音平靜無波,聽不出是褒是貶。“特彆是關於‘根脈印記’的資金來源設想,能在現有框架內找到這幾個可能的出口,動了腦筋。”

林溪緊繃的心弦稍稍鬆動了一絲,但絲毫不敢放鬆,她知道“但是”在後麵。

“但是,”沈硯舟果然話鋒一轉,拿起紅筆點在方案上幾處標記過的地方,“具體路徑太粗線條,經不起推敲和落地。”

“社區微更新資金支持‘根脈印記’地麵標識?”沈硯舟的指尖點在這裡,“微更新資金有明確的使用範圍和額度限製,通常用於硬件設施的小修補和環境美化。你這個紀念標識,文化屬性大於實用功能,能否納入?需要哪個層級審批?成功概率有多大?方案裡沒有評估。”

“非遺扶持基金用於樹枝藝術加工?”他又點向另一處,“基金申請需要項目書、專家評審、公示流程。你準備讓哪個部門牽頭申報?非遺傳承人是否有承接意願和資質?時間周期是否與項目整體進度匹配?這些關鍵環節全都沒提。”

“3d掃描納入前期調查預算?”沈硯舟目光銳利,“項目前期調查預算科目是否有‘古樹名木數字化建檔’這一項?如果沒有,如何調整預算結構?需要協調哪些部門?方案裡隻有方向,沒有解決路徑。”

沈硯舟的批評精準、犀利,直指要害。每一個問題都像一把小錘,敲在林溪心上,讓她剛才那一絲僥幸蕩然無存。她意識到,自己還是太理想化了,把“找到可能的資金來源”等同於“問題解決”,忽略了從“可能”到“可行”之間那複雜的操作鏈條和無數需要打通的關節。

“光有想法不夠,要落地,就必須把每一個環節的‘橋’和‘船’都想清楚、準備好。”沈硯舟放下方案,目光如炬地看著林溪,“你提出的構想有價值,但價值需要實現才能體現。實現的過程,就是不斷解決問題、打通堵點的過程。這,才是真正的‘腳踏實地’。”

他的話語沒有怒意,更像是一位嚴師在剖析學生的作業,指出其中的思維盲區。林溪臉上火辣辣的,但心中更多的是被點醒的震撼和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的,她隻想到了開頭,卻沒想好如何走到結尾。沈硯舟是在教她如何將一個好的“點子”,真正鍛造成一個能經得起現實檢驗的“項目”。

“對不起,沈書記,是我考慮不周,方案太粗糙了。”林溪誠懇地認錯。

“認識到不足是進步的開始。”沈硯舟的語氣緩和了一分,“方案拿回去,重點圍繞我剛才指出的幾個關鍵堵點,重新細化路徑。特彆是資金落地的具體操作方案和風險預案,要清晰、可操作。給你兩天時間。”

“是!沈書記!”林溪接過那份被紅筆標記過的方案,感覺沉甸甸的,卻也充滿了新的方向感。

“另外,”沈硯舟似乎想起了什麼,補充道,“明天上午九點,項目協調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你列席參加,做好記錄。重點聽各方對南巷片區改造的核心訴求和分歧點。”

“是!”林溪心中一凜,知道這又是一個學習和觀察的絕佳機會。

帶著沈硯舟的“批注”和新的任務,林溪回到協調辦,立刻投入了新一輪的攻堅。她不再隻是閉門造車,而是開始主動出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她跑到區財政局預算科,虛心請教社區微更新資金和文化引導基金的具體使用細則和申報流程,記錄下關鍵的限製條件和審批要點;

她聯係了區文旅局負責非遺工作的同誌,了解非遺扶持基金的申請要求、評審標準以及本地傳承人的情況;

她請教舊改辦負責預算編製的同事,了解前期調查預算的科目設置和調整可能性;

她甚至嘗試聯係了一位本地小有名氣的根雕藝人,初步探詢合作意向……

每一個電話,每一次拜訪,都讓她對現實的複雜性和操作的難度有了更深的認識,但也讓她方案的骨架一點點變得清晰、結實。她開始為每一個資金來源選項設計詳細的備用方案panb),並評估其可行性和潛在風險。

第二天上午,協調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區委大會議室召開。氣氛凝重。區住建局、規劃局、財政局、街道辦、拆遷公司代表、居民代表篩選過)……各方勢力齊聚一堂,利益訴求各異,空氣中彌漫著無形的硝煙。

林溪作為列席記錄員,坐在後排角落。她一邊飛速記錄著發言要點,一邊敏銳地觀察著會場動態。

住建局強調工程進度和成本控製;

規劃局堅持規劃紅線的剛性;

街道辦大倒苦水,訴說居民工作的難度和維穩壓力;

拆遷公司代表則委婉地暗示補償標準“尚有提升空間”;

居民代表一位被推選出來的退休老教師)情緒激動,痛斥前期溝通不足,擔憂安置房質量和後續生活保障,尤其提到了“老槐樹是南巷的魂,不能就這麼沒了!”

當老教師提到老槐樹時,林溪的心猛地一跳。她看到錢前進副主任立刻打著官腔安撫,說會“充分考慮人文關懷”,但話術空洞。張宏則低頭記錄,仿佛事不關己。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傾聽的沈硯舟開口了。他沒有直接回應老槐樹的問題,而是話鋒一轉,點名規劃局:“王局,我記得規劃文本裡有關於‘保留具有重要曆史文化價值或集體記憶的地標物’的彈性條款?南巷這棵老槐樹,是否符合這個精神?是否符合‘重要集體記憶’的標準?規劃部門有沒有做過評估?”

規劃局王局長愣了一下,顯然沒料到書記會問得這麼細,支吾道:“這個…沈書記,那棵樹樹齡確實不小,但具體評估…我們…”

“沒有評估,就談不到是否符合。”沈硯舟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份量,“規劃是死的,人是活的。城市更新,不能隻盯著圖紙上的紅線,更要看到紅線背後承載的情感和記憶。這條彈性條款,就是為‘人’留的口子。規劃局牽頭,聯合文旅、園林部門,三天內,對這棵老槐樹的曆史文化價值和社區情感價值,拿出一個專業的評估報告。這是硬任務。”

沈硯舟的指令清晰有力,直接為“根脈印記”計劃中保留老槐樹精神價值的核心訴求,撕開了一道政策的口子!他巧妙地避開了敏感的“原地保留”爭議,將焦點引向了“價值評估”,為後續可能的紀念方案如林溪的“根脈印記”)鋪平了道路。

林溪在角落裡飛快地記錄著,心中翻湧著難以言喻的激動和敬佩。沈硯舟不僅是在回應居民訴求,更是在用實際行動,向她示範如何在複雜的利益博弈和政策框架中,精準地找到切入點,為“情懷”落地創造可能!他沒有在會上提林溪的方案一個字,卻用最有力的方式,為她正在細化的計劃掃除了最大的政策障礙!

會議結束後,林溪抱著記錄本,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她回到工位,立刻將沈硯舟在會上關於老槐樹評估的指示,作為最重要的一條信息,補充進她正在完善的方案中,並據此調整了後續工作的優先級。

兩天後,一份內容詳實、路徑清晰、附帶風險評估和預案的“根脈印記”計劃細化方案2.0版),以及整個南巷片區改造中關於特殊群體關懷的配套方案,再次擺在了沈硯舟的案頭。

這一次,沈硯舟翻閱的速度明顯慢了許多。他看得很仔細,尤其是在那些關於資金操作路徑、部門協調流程和風險預案的章節停留良久。

許久,他合上方案,拿起內線電話:“錢主任,通知協調辦,林溪同誌關於南巷片區改造中人文關懷部分的細化方案,原則通過。‘根脈印記’計劃作為試點,由林溪牽頭,協調文旅、園林、街道、社區及居民代表,組成專項工作小組,先行啟動老槐樹的價值評估和紀念方案深化設計。所需經費,按方案中提出的路徑,由協調辦負責對接相關部門落實渠道。方案作為附件,列入下周項目領導小組會議議題討論。”

放下電話,沈硯舟的目光再次落到那份方案封麵上“林溪”的名字上。他深邃的眼眸深處,那絲讚許的光芒比上一次更加清晰。這份方案,展現的不僅是她的智慧和學習能力,更是一種在壓力下快速成長、將理想照進現實的執行力。

微光雖弱,已顯穿石之力。溪水奔流,終在堅硬的體製岩石上,衝刷出了屬於自己的第一道印記。

喜歡他的指尖江山請大家收藏:()他的指尖江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三國我的底牌是信息差 我的黑科技無人機橫掃全球 亮劍:橫掃晉察冀 娛樂:我吃天仙軟飯,蜜蜜醋了! 我在萬界鑄永恒之永恒天尊 你看見未來了嗎? 掃墓歸來,太公爽歪了,我贏麻了 掌心獨寵:夜少嬌妻她又甜又颯 加載了滅世AI的我被迫拯救世界 清弦渡凡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