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星語者_他的指尖江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90章 星語者(1 / 2)

初秋的微風帶著涼意,拂過雲川區已經開始泛黃的樹梢。林溪站在研究所頂層的觀測台,目光穿過透明納米玻璃,望向蔚藍如洗的天空。距離接收到那個神秘星際信號已經過去七十二小時,全球頂尖團隊仍在緊張地分析著那段複雜的數據序列。

“媽媽!”星宇的聲音從入口處傳來,小沈玥跟在他身後,兩個孩子臉上都帶著興奮與好奇,“我們能看看星星的信號嗎?”

林溪轉身微笑。自從信號被發現,孩子們對星空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興趣。星宇的書桌上堆滿了自製天文模型,而小沈玥則畫滿了各種想象中的外星朋友。

“那不是星星的信號,寶貝,”林溪溫柔地糾正,“我們還不知道它來自哪裡。”

研究所主會議室,全球頂尖科學家們的全息影像圍坐在環形桌前。馬丁博士的影像正在發言:“...信號持續時間47秒,頻率範圍跨越0.5至11ghz,包含的數學序列與已知任何自然現象都不匹配。”

“但它也不像人造的,”日本天體物理學家田中補充,“信號的調製方式與我們任何技術都不同。”

林溪走入會議室,孩子們安靜地跟在她身後。令人驚訝的是,沒有任何人對孩子的出現表示異議——在心橋網絡中,星宇和小沈玥早已因他們獨特的洞察力而受到尊重。

“信號分析有進展嗎?”林溪問。

數據分析主管李明調出全息投影:“最令人困惑的是,信號中有一部分模式與心橋網絡的情感編碼驚人地相似。”

全場寂靜。星際信號與人類情感技術相似?這可能性比外星人本身更令人難以置信。

“巧合?”有人小聲問。

“概率低於十億分之一。”馬丁回答。

星宇突然舉手,像個在課堂上的學生:“也許他們也有心橋?”

孩子的假設簡單直接,卻讓在場的科學家們陷入沉思。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另一種智慧,他們是否也可能發展出類似的情感連接技術?

那天下午,研究所決定嘗試一個大膽的實驗:通過心橋網絡向信號來源方向發送回信。不是複雜的數學序列,而是人類最純粹的情感體驗——喜悅、好奇、和平的願望。

“這太不科學了,”一位物理學家反對,“我們應該發送數學公式,宇宙通用語言。”

“但如果他們真的使用類似心橋的技術,”林溪堅持,“情感可能是更通用的語言。”

爭論持續到傍晚。最終,團隊決定雙管齊下:發送包含基本數學物理信息的數字序列,同時附加經過壓縮的情感數據包。

全球深空網絡天線調整方向,對準信號來源的方位——天鵝座x1方向,距離地球約6000光年。在預定時刻,人類首次有意向地外智慧發送的回信承載著人類的理性與情感,飛向深邃宇宙。

接下來的日子,等待中的世界似乎並未改變。星宇和小沈玥照常上學,林溪和團隊繼續研究心橋網絡的新現象,但每個人心中都多了一份默默的期待。

一周後,變化悄然開始。

先是全球各地報告稱,心橋用戶在做夢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一致性。許多人描述夢見“水光蕩漾的晶體城市”和“無聲卻充滿意義的合唱”。最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夢不僅人類用戶有體驗,連通過心橋輔助設備與網絡連接的動物也表現出相應行為——保護區的大象在同一晚發出相同頻率的低鳴,不同地區的鳥類在相同時刻改變遷徙路線。

“網絡正在接收什麼,”馬丁博士在緊急會議上說,“儘管我們沒有檢測到任何新信號。”

林溪查看全球監測數據時,注意到了另一個奇怪現象:心橋網絡中流通的情感流量正在發生微妙變化。憤怒、恐懼等負麵情緒的流動速度明顯減緩,如同遇到某種阻力,而喜悅、好奇等積極情感則流動得更加順暢。

“就像網絡在自發優化情感生態。”她記錄道。

星宇的學校成了這種現象的最佳觀察點。孩子們通過心橋完成的合作項目展現出驚人的創造力,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之間的理解速度遠超預期。最明顯的例子是星宇所在的班級與南極科考站孩子們合作的“冰雪花園”項目——兩地孩子從未見麵,卻設計出了既適合極寒環境又充滿藝術美感的生態建築模型。

“我們沒怎麼討論,”星宇向媽媽解釋,“就好像知道對方想什麼,但又不一樣。”

小沈玥的幼兒園體驗更令人驚訝。語言發展一直稍慢於同齡人的她,突然能夠通過心橋理解多種語言的情感內核。她仍然說著混合著中英文的童言稚語,但能夠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小朋友進行複雜遊戲,仿佛語言障礙根本不存在。

“心知道,”當老師問起時,小沈玥這樣解釋,“聲音不同,心一樣。”

十月的一個清晨,林溪被緊急呼叫驚醒。全球心橋網絡同時檢測到異常活動——一段無法解碼的數據流突然出現在係統中,不是通過外部信號輸入,而是直接從網絡內部湧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段數據流轉化為了一段全息影像:一個由光線構成的多麵體,在不斷旋轉中展現出複雜的幾何模式。

全球團隊立即展開分析。數學團隊發現該幾何模式包含了一種前所未見的非歐幾裡得幾何體係;物理團隊則認為它像是某種高維結構的投影;而心橋團隊則檢測到該影像伴隨著強烈的情感負載——不是人類已知的任何情感,而是一種混合了好奇、歡迎和理解的複合情感體驗。

“這是回應,”林溪在全球會議上斷言,“他們通過心橋網絡本身進行了回應。”

“但這不可能!”多位科學家同時反駁,“沒有外部信號輸入,數據如何直接出現在網絡中?”

爭論持續數小時,直到星宇和小沈玥被請到會議室。孩子們盯著旋轉的光之多麵體,毫無驚訝之色。

“這是他們的‘手’,”星宇說,“就像我們說‘你好’。”

小沈玥點頭:“他們在說‘看到你了’。”

孩子的直覺性理解給了團隊新方向。重新分析後發現,那段原始星際信號其實包含了兩部分:一是明顯的數學序列,二是極微妙的量子波動模式,這種模式與心橋網絡中情感編碼的量子基礎極為相似。

“他們不僅在數學上先進,”馬丁博士驚歎,“可能在情感交流技術上也遠超我們。”

接下來的發現更令人震撼:進一步研究表明,那段量子波動模式實際上是一種“解碼密鑰”,使心橋網絡能夠接收一種全新的信息傳輸方式——不是通過電磁波,而是通過量子糾纏本身的某種擴展形式。

“他們在教我們如何與他們交流。”林溪總結道。

全球決定嘗試使用這種新方式進行第二次通訊。這次,信息內容由全球心橋用戶共同決定。通過特殊界麵,數百萬用戶貢獻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彙集成一段代表人類文明現狀的複雜信息包。

信息發送後不到六小時,回應就來了——再次直接從心橋網絡中湧現。

這次是一段動態序列:星係的形成與演化,生命的出現與進化,多種智慧形式的發展,最後是所有智慧通過某種聯結網絡形成共生整體。整個過程沒有語言,卻清晰得像段紀錄片。

最令人震撼的是結尾:多個智慧形式共同凝視觀看著的方向,然後伸出手——觸須或肢體——發出明確的邀請姿態。

“他們在邀請我們加入某種宇宙智慧共同體。”林溪低聲說,眼中閃著淚光。


最新小说: 假孕成真,陰鷙反派求放過 三國我的底牌是信息差 我的黑科技無人機橫掃全球 亮劍:橫掃晉察冀 娛樂:我吃天仙軟飯,蜜蜜醋了! 我在萬界鑄永恒之永恒天尊 你看見未來了嗎? 掃墓歸來,太公爽歪了,我贏麻了 掌心獨寵:夜少嬌妻她又甜又颯 加載了滅世AI的我被迫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