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清晨被一層薄霧籠罩,沈玥站在軍區招待所的窗前,望著外麵整齊劃一的營房和晨練的士兵們,心中湧動著難以言喻的激動與忐忑。
今天是“藝術家進軍營”活動的第一天,她和其他幾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一起,將在這裡進行為期兩周的生活體驗和創作。
“各位老師,請到樓下集合,我們將介紹本次活動的注意事項和日程安排。”廣播裡傳來清晰的通知。
沈玥迅速整理好著裝——套略顯寬大的作訓服,這是活動組織方提前發放的。她特意將長發紮成利落的馬尾,儘量讓自己看起來更符合這裡的氛圍。
集合點上,一位神情嚴肅的上尉正在等待。沈玥驚訝地發現,那不是彆人,正是陸遠航。
“各位同誌,歡迎來到部隊體驗生活。”陸遠航的聲音鏗鏘有力,目光掃過在場的藝術家,“我是本次活動的負責人陸遠航。在接下來的兩周裡,你們將不僅僅是觀察者,更是參與者。部隊生活有嚴格的紀律和要求,希望大家能夠遵守。”
他詳細介紹了日程安排和注意事項,從作息時間到內務標準,從安全規定到創作限製。每一條都清晰明確,不容置疑。
當他的目光與沈玥相遇時,沒有任何特殊表示,完全公事公辦的態度讓沈玥既失望又莫名地感到安心——至少他不會因為認識而給她特殊待遇。
活動第一項內容是參觀營區和部隊曆史陳列館。沈玥拿出隨身攜帶的素描本,迅速記錄下看到的場景和感受。她注意到陸遠航偶爾會看向她的素描本,但表情始終嚴肅。
下午,藝術家們被安排觀摩部隊訓練。在訓練場上,沈玥第一次親眼目睹了軍人們的日常訓練——格鬥、射擊、戰術配合,每一個動作都乾淨利落,充滿力量感。
最讓她震撼的是400米障礙訓練。戰士們如履平地般越過一個個障礙,動作流暢而有力。當陸遠航親自示範時,沈玥幾乎屏住了呼吸——他的每一個動作都精準而優雅,仿佛障礙訓練不是挑戰,而是一種藝術形式。
“想試試嗎?”一個年輕戰士好奇地問藝術家們。
幾位男性藝術家躍躍欲試,結果卻狼狽不堪。輪到沈玥時,大家都以為她會拒絕,沒想到她毫不猶豫地走上前。
“沈老師,這不適合...”陸遠航剛要阻止,但沈玥已經開始了。
她當然無法像戰士們那樣流暢,但在藝術學院時練過多年舞蹈的身體素質讓她表現得出乎意料地好。當她最終越過所有障礙,氣喘籲籲但完整地到達終點時,戰士們自發地鼓起掌來。
陸遠航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和讚許,但很快恢複嚴肅:“勇氣可嘉,但訓練需要循序漸進。下次不要這麼冒險。”
雖然是指責,但沈玥卻感到一絲甜蜜——她終於讓他刮目相看了。
晚上是內務整理學習。戰士們示範了如何將被子疊成“豆腐塊”,如何擺放個人物品。沈玥認真學習,但手指顯然不如拿畫筆時靈活。
“被子要這樣捏出線條。”一個聲音從身後傳來。陸遠航不知何時站在她身後,親自示範如何折疊被角。
距離如此之近,沈玥能聞到他身上淡淡的皂角清香,能感受到他手臂動作時帶起的微風。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
“謝謝陸軍官。”她努力保持鎮定。
陸遠航點點頭,沒有多言,轉向指導其他人去了。
第一天的體驗結束後,沈玥在日記本上寫道:“軍旅生活遠比想象中艱苦,但也遠比想象中豐富。每一個細節都有其意義和價值,就像畫作中的每一筆都很重要...”
與此同時,在北京,沈星宇和蘇映真正麵臨著一場商業上的重要考驗。
kyejohnson的投資意向書已經正式送達,條件優厚但要求苛刻——特彆是要求星啟資本在一年內實現盈利,並明確要求將“心橋網絡”的相關技術整合進投資項目中。
“這就是我擔心的。”映真指著條款中的細節,“他們想要的不僅是投資回報,更是通過你們獲得與雲川區合作的渠道。”
星宇皺眉看著文件:“但我父母一直堅持心橋網絡應當保持非商業性質,服務於公眾利益。”
“這就是考驗你商業智慧的時候了。”映真冷靜分析,“既要不違背父母的理念,又要滿足投資方要求。”
兩人在星啟資本的辦公室討論到深夜。窗外,北京的夜景璀璨如星海,但他們都無暇欣賞。
“我有一個想法。”映真突然說,“我們不直接使用心橋網絡的技術,而是開發一個inspiredby的版本——保留其核心理念,但在技術和應用上完全不同。”
星宇眼睛一亮:“比如?”
“比如,我們可以開發一個專注於跨境文化exchange的區塊鏈平台,用心橋的情感連接理念,但完全自主的技術架構。”映真調出一些初步構思,“這樣既符合kye看中的‘心橋關聯性’,又保持了獨立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星宇越聽越興奮:“而且這個方向正好結合你的國際背景和我的金融專業!”
映真微微一笑:“所以我建議接受投資,但unteroffer這個新方向。如果kye真的如他所說看重長期價值,他會接受的。”
第二天,他們與kye進行了視頻會議,提出了新的方案。出乎意料的是,kye對這個方向非常感興趣。
“很有意思的轉向!”kye在視頻那頭興奮地說,“實際上,跨境文化exchange正是我看好的下一個風口。如果你們能結合心橋的理念但保持獨立發展,我認為潛力更大。”
會談結束後,星宇難掩興奮:“映真,你真是個天才!”
映真卻保持著一貫的冷靜:“彆高興太早。現在我們需要在兩周內拿出詳細方案和原型,證明這個方向可行。”
“兩周?這幾乎不可能!”星宇驚呼。
“所以最好現在就開始。”映真已經打開電腦開始工作。
接下來的日子,星宇和映真進入了瘋狂工作狀態。白天上課,晚上通宵開發項目原型。映真負責技術架構,星宇負責商業規劃和資源整合。
在這個過程中,星宇越發欣賞映真的專業能力和工作態度。她不僅技術過硬,對國際政策和文化差異的理解也極為深刻,常常能提出獨到見解。
一個深夜,兩人在辦公室加班,星宇忍不住問:“映真,你為什麼對跨境文化exchange這麼了解?”
映真從電腦前抬起頭,眼中有一絲疲憊:“我小時候經常隨父母駐外,經曆過文化差異帶來的誤解和隔閡。我一直相信,科技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彼此。”
星宇若有所思:“就像心橋網絡的理念...”
“是的,但不完全一樣。”映真認真地說,“心橋側重於情感連接,而我認為理解和尊重差異同樣重要。有時候,過分強調連接反而會忽視差異的價值。”
這句話讓星宇陷入了深思。他想起父母經常說的“科技應當服務於人”,但映真提出了另一個維度——“科技應當幫助人們理解和尊重差異”。
在成都的軍營裡,沈玥的體驗進入了更深層次。藝術家們開始跟隨部隊進行野外拉練,體驗更加真實的軍旅生活。
在一次次體能訓練和戰術學習中,沈玥不僅身體素質有了明顯提升,對軍人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她開始明白,軍人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戰場上,更體現在日常的紀律和堅持中。
她的畫風也在悄然變化。從最初浪漫化的軍人形象,到如今更加真實、更有力量感的描繪。她開始捕捉那些細微的表情和動作——訓練後的疲憊但滿足、戰友間的默契眼神、麵對挑戰時的堅毅...
陸遠航對她的態度也逐漸改變,從最初的公事公辦,到偶爾會對她的畫作提出專業意見:“這個持槍姿勢不夠標準”,“背包應該這樣放置”...
有一天傍晚,沈玥在營區寫生,描繪夕陽下的訓練場。陸遠航結束訓練後路過,駐足觀看。
“你進步很大。”他突然說,“現在的畫更有‘兵味’了。”
沈玥驚喜地抬頭:“真的嗎?我還擔心自己永遠無法真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