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婚的喜悅如同水麵的粼粼波光,明媚卻短暫。僅僅兩周後,現實的暗流便開始湧動。
周一清晨,陸遠航剛踏入辦公室,副手便神色凝重地迎上來:“部長,世衛組織的藝術治療標準項目遇到了阻力。”
“什麼情況?”陸遠航脫下外套,眉頭微蹙。
“歐美幾個大型醫療集團聯合提出異議,認為我們的標準‘過於強調文化適應性而缺乏科學統一性’。”副手遞上一份文件,“他們提出了一個替代方案。”
陸遠航快速瀏覽文件,表情逐漸嚴肅:“這不僅是學術分歧。他們的方案幾乎全盤否定我們提出的文化敏感性和社區參與原則。”
“更棘手的是,”副手補充道,“他們得到了某些政府代表的支持。下周的日內瓦會議可能變得很艱難。”
與此同時,沈玥在藝術治療中心也遇到了麻煩。
“三家基金會同時暫停了資金支持。”沈玥在電話裡告訴陸遠航,聲音難掩疲憊,“理由驚人地一致——希望我們‘調整方向’,更加‘符合國際標準’。”
陸遠航立即警覺:“這不是巧合。你收到的‘調整建議’與我這邊遇到的阻力如出一轍。”
當晚,四人緊急召開視頻會議。
“明顯是協同施壓。”星宇分析道,“你們在藝術治療領域的成功引起了某些利益集團的不安。”
映真補充道:“我查了一下,反對最激烈的那幾家醫療集團,都與那個抄襲我們理念的科技巨頭有投資關係。他們想通過打擊你們來削弱整個‘創新河流’的生態。”
沈玥歎了口氣:“最讓我難過的是,國內有些同行也開始動搖,擔心堅持我們的標準會導致國際孤立。”
陸遠航沉默片刻,突然問:“玥兒,你還記得我們訂婚那晚說的話嗎?關於兩條河流交彙後可能遇到的曲折?”
沈玥微微一笑:“記得。我們說真正的融合不是消除阻力,而是在阻力中依然選擇共同向前。”
“現在就是這樣的時刻。”陸遠航的眼神堅定起來,“他們希望我們退縮或對抗,但也許有第三條路。”
“像聯盟應對巨頭時那樣?”星宇若有所悟,“不是全麵對抗也不是全麵妥協,而是有選擇地連接和有原則地獨立。”
經過深入討論,他們製定了一個雙線策略:陸遠航繼續在世衛組織框架內據理力爭,同時沈玥發起一個“草根倡議”,從社區層麵展示他們理念的實際價值。
接下來的一周,陸遠航奔赴日內瓦。會議桌上的交鋒比預期更加激烈。
“統一標準是科學性的保證!”歐美代表堅持道,“過多考慮文化差異會導致實踐混亂。”
陸遠航冷靜回應:“科學真正的統一性在於方法的嚴謹,而非應用的單一。正如河流的統一性在於流動的本質,而非河床的完全一致。”
他展示了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數據,證明考慮文化適應性的療法效果顯著優於“一刀切”的方法。
但對方並不買賬。會議陷入僵局。
與此同時,沈玥的“草根倡議”卻意外取得了突破。她沒有糾結於理論爭論,而是直接邀請國際同行到中國社區實地觀摩。
一位來自肯尼亞的專家在參觀後感慨:“我原本懷疑文化適應性的實際可行性,但看到中國鄉村的老人們通過結合本地剪紙藝術的療法真正打開心扉...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
更令人驚喜的是,沈玥發現許多發展中國家麵臨類似挑戰——被西方主導的標準邊緣化。她迅速搭建了一個“全球南方藝術治療聯盟”,分享經驗,彙聚聲音。
當這個新興聯盟的代表們意外出現在日內瓦會議現場時,局勢發生了微妙轉變。
“標準不應該隻是少數發達國家的專利,”肯尼亞代表發言道,“真正的全球標準應該容納多元文化的智慧。”
陸遠航抓住時機提出妥協方案:核心原則保持科學嚴謹性,實踐指南則提供多個文化適配版本作為補充。
經過徹夜談判,一個融合了雙方觀點的框架終於達成。雖然不完全符合初衷,但保住了文化敏感性的核心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