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聯盟的年度論壇籌備進入最後階段,今年的主題定為“根係與未來”——探討如何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保持創新的深度與定力。星宇在最後一次籌備會上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邀請父親沈硯舟做開幕致辭。
“爸的基層工作經驗,和我們強調的‘根係’理念不謀而合。”星宇在家庭視頻通話中解釋道。
屏幕那端,沈硯舟顯得有些猶豫:“我一個退休老人,能講什麼?”
“就講您如何理解‘根基’。”沈玥鼓勵道,“從您的角度,談談什麼是真正可持續的發展。”
最終,沈硯舟答應了。不過他要求先深入了解聯盟最近的工作,特彆是那些“不那麼成功”的案例。
“成功的經驗固然重要,但失敗的教訓更顯珍貴。”他說。
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沈硯舟成了創新中心的“特殊學員”。他仔細閱讀項目報告,參與團隊討論,甚至主動聯係幾位“邊界工作者”進行深入交流。
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聯盟麵臨的一個深層挑戰:隨著影響力的擴大,一些項目開始追求速度和規模,忽略了最初強調的“深耕本土”。
“這就像植樹隻追求高度,卻忽略了根係的培育。”他在筆記中寫道。
論壇開幕前一周,沈硯舟的演講稿已經修改了五稿。每晚,他都會在院子裡對著香樟樹練習,思源和思泉成了他的第一批聽眾。
“爺爺在說什麼?”思泉小聲問哥哥。
思源一本正經地回答:“爺爺在說很重要的事。”
孩子們或許聽不懂內容,但他們能感受到爺爺的認真。這種認真的態度,甚至影響了他們玩耍的方式——以前總是草草了事的積木,現在會耐心地搭建牢固的基礎。
論壇開幕那天,昆明下起了細雨。沈硯舟站在台上,看著台下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新者,深吸一口氣。
“各位朋友,在我四十年的公職生涯中,最大的領悟是:任何沒有根基的繁榮,都是曇花一現。”
他沒有用任何講稿,聲音平穩而有力。從基層工作的具體案例,到對創新聯盟的觀察,再到與孫輩相處中的感悟,他將“根係”這個抽象概念講得生動而深刻。
“我的孫女學走路時,總是急著向前衝,結果常常摔倒。後來她發現,站穩一隻腳,再邁另一隻腳,反而走得更遠。創新不也是如此嗎?”
台下響起會心的笑聲。沈硯舟繼續道:
“在座的各位都是河流的開拓者,但請不要忘記,每條河流都需要堅實的河床。我們的傳統、我們的文化、我們對人性的理解,就是這樣的河床。”
二十分鐘的演講,收獲了長時間的熱烈掌聲。更令人意外的是,多位年輕創新者在會後來找他交流,稱他的分享讓他們重新思考“快與慢”“新與舊”的關係。
“您讓我明白,創新不是割裂,而是延續。”一位來自非洲的年輕創業者激動地說。
論壇期間,沈硯舟沒有坐在嘉賓席,而是主動參與到各個分論壇中。在“教育創新”會場,他分享了思源學走路的經曆;在“社區營造”討論中,他講述了與麗江原住民交流的感悟。
這些來自生活的樸素智慧,為專業的討論注入了獨特的溫度。聯盟成員發現,這位老人不是在說教,而是在真誠地分享生命的領悟。
論壇最後一天,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一個激進的技術創新團隊在展示“顛覆性方案”時,與堅持“漸進式創新”的團隊發生了激烈爭論。
就在討論陷入僵局時,沈硯舟緩緩起身:
“我院子裡有棵香樟樹,二十年樹齡。去年移栽時,專家說要砍掉三分之二的枝葉,否則難以成活。我舍不得,隻修剪了枯枝。你們猜結果如何?”
大家都被這個故事吸引。
“樹活了,而且長得很好。專家後來告訴我,因為保留了大量枝葉,光合作用充分,反而促進了根係的恢複。”他頓了頓,看向爭論的雙方,“變革與傳承,從來不是非此即彼。”
這番話打破了僵局。兩個團隊開始探討如何結合彼此的優勢,最終形成了一個更加完善的方案。
論壇結束後,星宇收到大量反饋,很多人都說沈老的分享是本次論壇最大的亮點。
“爸,您成了我們的明星顧問。”星宇打趣道。
沈硯舟卻認真地說:“我隻是說了些常識。但這個時代,最缺的往往就是常識。”
回到老宅,思源和思泉迫不及待地撲向爺爺。他們雖然不懂論壇的意義,但知道爺爺去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爺爺,贏了嗎?”思源用他有限的詞彙表達關心。
沈硯舟抱起兩個孫子,心裡暖暖的:“爺爺沒有和誰比賽,隻是去分享了我們的故事。”
當晚,他在家庭群裡發了一段話:
“這些天與年輕人交流,讓我深深感到,真正的根基不是守舊,而是在變化中保持本質;不是停滯,而是在前行中不忘來路。你們的事業如此,育兒如此,生活亦如此。”
很快,星宇回複:“爸,您讓我們對‘根基’有了更深的理解。”
映真發來星瀾的畫——一棵大樹,根係比樹冠還要茂盛。標注是:“像爺爺說的,看不見的部分最重要。”
沈玥則分享了雙胞胎的新遊戲——他們不再急著把積木搭高,而是認真地搭建牢固的基礎。
看著這些回應,沈硯舟欣慰地笑了。他走到院中,香樟樹在夜風中輕輕搖曳。手指撫過粗糙的樹皮,他想起林溪生前最愛念的一句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是啊,新芽終將長成大樹,但隻要根基深厚,就能在時代的激流中屹立不倒。而他們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培育著這樣的根基——為了自己,為了家人,也為了這個生生不息的世界。
月光如水,靜靜地灑在院落裡。沈硯舟知道,明天的太陽升起時,又有新的挑戰在等待。但隻要根基在,希望就在;隻要愛在,力量就在。
長河奔流,從不停歇。而每一段河流,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滋養著沿途的土地,孕育著無限的生機。
喜歡他的指尖江山請大家收藏:()他的指尖江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