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涵迎著她的目光,坦然道:“日月可鑒。”
靜姝將溫酒遞給龐統,又默默為貂蟬也斟了一杯熱茶。帳內一時安靜下來,隻有炭火燃燒的聲音。墨涵、龐統、貂蟬、靜姝,這四個身份、經曆截然不同的人,因不同的緣由,此刻卻為了同一個目標聚在了這裡。
墨涵的目光再次投向地圖,手指重重地點在赤壁的位置。
“曹操欲以泰山壓頂之勢,碾碎一切反抗。”他緩緩道,聲音堅定,“那我們便讓他知道,這江水之畔,亦有能絆倒巨人的石頭。”
“士元,你的計策,可與奉孝郭嘉)遺計一較高下?“貂蟬姑娘,還需你的人,將一些‘流言’送入北軍之中。”
“靜姝,整合我們所有力量,準備響應江東主力。”
龐統飲儘杯中酒,豪氣頓生:“正欲與鬼才隔空較量一番!”
貂蟬頷首:“妾身明白。”靜姝躬身:“是,夫君。”
許昌的緊張空氣並未能封鎖消息。一封由墨涵親筆書寫的絹信,穿越曹操控製的重重區域,分彆被送到了江東孫權與暫駐夏口的劉備手中。
致吳侯、劉皇叔:
漢室傾頹,奸雄竊命。操弄權廟堂,挾天子以令不臣,其誌非儘吞天下而不饜。今提百萬之眾,旌旗南指,非惟覬覦江表,實欲夷滅異己,永絕漢祀。
涵,一介布衣,尚知捐軀國難。前於許都,僥幸救元直於虎口,非為邀名,實憤操之暴戾,憐士之忠義。今操舉兵南下,氣焰囂天,然其師雖眾,未必無隙:北土未安,馬韓在側;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豈中原所長?兼之將士遠涉江湖之間,水土不服,必生疫病。此數者,皆用兵之患也。
吳侯據有六郡,兵精糧足,國險而民附;皇叔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今若兩家協心,同仇敵愾,則破曹賊,必矣!涵雖不才,願率麾下健兒,斷其糧道,擾其歸路,以為掎角之勢。
存亡之機,在於今日。惟盼明斷,共圖大業!
墨涵再拜
孫權得書時,正與周瑜、魯肅密議。
他覽信良久,麵色凝重。信中所言,正與公瑾周瑜)、子敬魯肅)之論相合。他將信遞給周瑜,歎道:“墨涵此人,竟將曹軍虛實看得如此透徹,真國士也。其言懇切,且願主動牽製,可見誠意。”他心下沉吟:聯劉抗曹乃必行之路,今得此強援,如虎添翼。但此人非我麾下,其勢漸起,日後是敵是友,尚未可知。然當前大敵,唯有曹操。
周瑜看罷,鳳目微揚:“墨涵洞若觀火,所言皆中要害。有他從旁策應,我軍勝算大增。主公,此乃天助江東,當速決斷!”
劉備在夏口,與諸葛亮、關羽、張飛共閱此信。
劉備讀信,尤其是“捐軀國難”、“憤操之暴戾,憐士之忠義”等句,不禁感慨萬千,潸然淚下:“墨涵先生真乃忠義之士,與備同心!備飄零半生,終見漢室尚有如此豪傑!”
諸葛亮輕搖羽扇,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主公,墨涵此信,非僅為抗曹,亦是向天下昭示其誌,欲與主公、吳侯鼎足而立也。其謀深慮遠,不可小覷。然今共抗曹操,正需如此盟友。其提議斷糧擾後,恰可補我軍兵力之不足。”
關羽撫髯道:“此人能於萬軍中救走徐庶,又屢挫曹軍,乃真豪傑也。可與之盟。”
張飛大叫:“好啊!有他幫忙,正好殺曹賊個片甲不留!”
最終,三方各懷心思,卻因共同的大敵而達成一致。
墨涵的信使帶回了孫劉的盟約。約定如下:
孫權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率水軍三萬,與劉備軍並力拒曹。
劉備軍沿江夏布防,與吳軍成犄角之勢。
墨涵依其策,率輕騎遊弋,專司襲擾曹軍後勤糧道,策應主力。
三方約定,於赤壁一帶,與曹操決戰,共擊破曹!
消息傳回許昌,曹操將案上酒杯猛地擲於地上,碎裂聲驚徹庭堂。
“好!好!好!一群螻蟻,竟真合流了!”他怒極反笑,獨眼中寒光更盛,“也省得我一個個去收拾!傳令諸將,加速進軍!我要在赤壁,將他們一舉碾碎!讓天下人知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長江之上,戰雲密布,一場決定天下命運的大戰,即將因一個書生串聯起的聯盟,而迎來最終的序幕。
喜歡程序帶我穿越回去請大家收藏:()程序帶我穿越回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