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涵的決策高效地轉化為行動。益州這台戰爭機器,展現出了驚人的效率。
內政與後勤:徐庶坐鎮成都,展現出其卓越的行政才能。一道道指令從尚書台發出:各郡縣糧草按計劃調集,民夫征調有序進行,通往涪陵的官道上,運輸隊伍絡繹不絕,卻忙而不亂。徐庶深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對後勤線路的安保、糧草儲備點的設置都做了周密安排,同時嚴密監控境內輿情,防止有細作散布謠言,確保大後方穩定。
外交與輿論:貂蟬親自參與了“安荊檄文”的潤色。這篇檄文用詞懇切,極力淡化軍事征服色彩,通篇強調益州軍是“王師”,是去解救因戰亂而受苦的荊南百姓,幫助恢複生產秩序,並含糊地表示願與“荊州新主”指孫權)共保地方安寧。檄文通過各種渠道迅速散發,不僅在益州境內鼓舞了民心,更提前傳向了荊南乃至江東、中原。這一手政治牌,果然起到了效果。荊南三郡的官吏豪強,本就對前途惴惴不安,見益州牧如此“高姿態”,抵抗意誌大為削弱。江東方麵,孫權接到檄文後,雖心知肚明墨涵的意圖,但在道義上暫時找不到猛烈抨擊的借口,隻能暗罵墨涵狡猾,同時加緊對荊州的消化,並嚴令潘璋等人加強戒備,尤其是對西麵的防禦。
軍事部署與士氣:軍營之中,士氣高漲。新裝備的改良連弩優先配給了張嶷的先鋒軍團,士兵們摸著精良的武器,信心倍增。墨涵在誓師大會上並未多言,隻是身著戎裝,檢閱部隊,其沉穩如山的氣度,本身就是最好的鼓舞。將士們都相信,跟隨這位深不可測的主公,必能建功立業。龐統作為軍師,隨先鋒部隊出發,他與張嶷、吳蘭等將領詳細推演了進攻武陵的路線和可能遇到的抵抗。
戰役展開:
先鋒軍團行動迅速,沿沅水東進,一路幾乎未遇像樣抵抗。武陵太守金旋,果然如徐庶所料,才能平庸且性格猶豫。他既不敢得罪勢大的江東,又對益州軍的“安撫”口號抱有一絲幻想,加之郡內兵力薄弱,蠻族勢力盤踞,根本無法組織有效防禦。
張嶷大軍兵臨孱陵城下武陵郡治,今湖北公安縣西),僅是擺開陣勢,展示軍容,尤其是那數千架寒光閃閃的連弩,就讓城頭守軍麵如土色。
龐統建議采取攻心為上。他讓士兵將檄文抄寫多份,射入城中,並派人喊話,聲明益州軍隻誅首惡暗指金旋若抵抗便是與荊南百姓為敵),不傷百姓,投降者一律優待。
與此同時,那支由“影衛”和軍中精銳組成的奇兵,已通過秘密渠道,在熟悉路徑的五溪蠻向導帶領下,穿越險峻的武陵山區。他們的任務並非直接攻擊,而是廣泛散布金旋無能、孫權無力顧及荊南、益州軍乃仁義之師的言論,並攜帶大量鹽鐵布匹,結交蠻族首領。五溪蠻長期以來受官府壓製,與金旋關係不睦,在益州軍的金銀和承諾承認其自治,互市通好)攻勢下,不少部落態度動搖,甚至答應在適當時候起兵響應,或至少保持中立。
孱陵城內,金旋陷入絕境。城外大軍壓境,城內人心惶惶,蠻族動向不明,求援江東的信使如石沉大海已被益州“影衛”截殺或孫權有意拖延)。部分部下見大勢已去,開始暗中與益州軍接觸。
就在金旋猶豫不決之際,壞消息接連傳來:零陵太守劉度派人送來密信,暗示若武陵不保,零陵將考慮歸附益州;更有傳言,桂陽太守趙範也已心生異誌。
內外交困之下,金旋的精神徹底崩潰。他試圖召集部下做最後抵抗,卻遭部分將領抵製。混亂中,城內甚至發生了小規模的火並。
張嶷和龐統抓住時機,下令發動總攻。士氣低落的武陵守軍一觸即潰。孱陵城門被內應打開,益州軍蜂擁而入。金旋在亂軍中被殺一說自儘),武陵郡基本平定。
整個過程,耗時不到一個月。益州軍以極小的代價,成功奪取了戰略要地武陵。捷報傳回成都,舉城歡慶。
然而,墨涵接到捷報時,並未過多喜悅,他深知這僅僅是第一步。孫權絕不會坐視荊南落入他人之手,更大的風暴還在後麵。他立即下令:張嶷、龐統暫留武陵,安撫百姓,整編降軍,加固城防,準備迎接江東的反撲。同時,加派細作,密切關注江陵和長沙的江東軍動向。
荊南的天空,烽煙剛剛燃起,更激烈的碰撞,已迫在眉睫。
喜歡程序帶我穿越回去請大家收藏:()程序帶我穿越回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