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管理層會議上,顧明將項目的預算申請推到陳序麵前,眉頭緊鎖。
陳總,請解釋。他聲音低沉,啟明項目攻關期,為什麼要分散資源做軟件?
會議室裡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陳序身上。趙知遠低頭翻看技術文檔,林晚晴不安地捏著鋼筆。
陳序不慌不忙地打開投影儀:各位,先看一組數據。
屏幕上顯示出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曲線,那條陡峭上升的紅線讓在座眾人都屏住呼吸。
去年全球賣出四億部智能手機。陳序點擊下一頁,預計明年將突破七億部。
他環視眾人:每部手機都是一個流量入口,而我們還在隻盯著硬件利潤。
顧明忍不住打斷:但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硬件製造......
諾基亞也是這麼想的。陳序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讓會議室瞬間安靜。
他切換幻燈片,展示出蘋果公司的業務構成:看,iphone的利潤率確實高,但appstore的營收增長率是硬件的三倍。
林晚晴若有所悟:您是說......
硬件是入口,軟件是生態。陳序在白板上畫了兩個相交的圓,沒有生態的硬件,終將淪為管道。
趙知遠抬起頭:電管家不隻是個app?
它是連接用戶與硬件的橋梁。陳序目光炯炯,通過它,我們能收集使用數據,優化產品,甚至開拓新業務。
顧明仍然質疑:但我們從未涉足軟件領域......
正因為沒涉足,才是機會。陳序調出一份報告,國內移動互聯網剛剛起步,bat還沒完全發力。
他指著報告上的空白區:在這個窗口期,誰先布局,誰就能掌握未來。
林晚晴快速計算後說:如果按您預測的增長率,軟件業務三年後可能超過硬件利潤。
不止。陳首自信地說,更重要的是用戶黏性。用過我們app的用戶,下次換手機時會優先選擇序言的配件。
這時,蘇夢舉手發言:從技術角度看,軟硬結合確實能提升用戶體驗。比如根據app收集的數據,優化充電芯片的設計。
沒錯!陳序讚賞地點頭,這才是真正的閉環。
他轉向仍存疑慮的顧明: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麼。資源分散,風險加大。
顧明歎了口氣:現在周天明虎視眈眈,我們不該冒進。
這不是冒進,是戰略轉移。陳序語氣堅定,等所有人都看到機會時,就來不及了。
他講述了一個小故事:上周我陪小雨去買文具,她非要那個帶密碼鎖的文具盒。知道為什麼嗎?
眾人搖頭。
因為其他小朋友都有。陳首意味深長地說,未來的移動生態就是這樣,沒有生態的產品,就像沒有密碼鎖的文具盒。
這個生動的比喻讓不少人露出思索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