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諸葛亮出山_三國無雙:開局召喚霍去病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46章 諸葛亮出山(1 / 2)

草廬書房內,諸葛亮與劉備相對而坐,案上兩杯熱茶正冒著嫋嫋熱氣,水汽氤氳中,茶香混著窗外的鬆濤氣息飄進來,讓這簡陋的草堂多了幾分寧靜致遠的意味。劉備雙手捧著青瓷茶盞,指尖感受著茶盞傳來的溫熱,目光卻緊緊落在案上的木紋裡,神色滿是凝重。

片刻後,劉備輕輕放下茶盞,茶盞與木案碰撞發出一聲輕響,他長歎一聲,語氣中滿是沉痛:“孔明先生,自董卓篡漢以來,天下便陷入大亂。先是董賊焚燒洛陽,屠戮百姓,千裡沃野成了焦土;後有李傕、郭汜霍亂長安,劫持天子,朝堂綱紀蕩然無存;如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盤踞中原,孫權憑借父兄基業,占據江東,各路諸侯或爭權奪利,或苟且偷生,唯獨漢室傾頹,綱常淪喪,蒼生蒙難。我身為漢皇後裔,雖無經天緯地之才,卻也知曉‘匡扶漢室’四字分量,每日淩晨起身,眺望天南,想到中原百姓流離失所、天子身陷牢籠,便心痛如絞啊!”

諸葛亮指尖輕輕摩挲著茶盞邊緣,望著劉備眼中的赤誠與痛惜,語氣溫和卻帶著洞悉世事的洞見:“大痛者必有大誌,若非心懷天下,何來這般痛徹心扉?在下願聞皇叔心中之誌。”

劉備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羞愧,隨即語氣懇切:“我欲奉天子之命,扶乾坤於既倒,救黎民於水火。可歎我德薄智短,起兵至今,屢屢被強敵所敗,幾番喪家失所,數次顛沛流離,甚至有過拔劍自刎、一死了之的念頭,實在慚愧,愧不敢言啊!正因如此,我才三顧茅廬,誠心請先生教我良策,助我走出困境。”

諸葛亮微微頷首,身子微微前傾,語氣多了幾分鄭重:“董卓之後,諸雄並起,曹操早年勢力遠不及袁紹,袁紹據有河北四州,兵馬數十萬,謀士如雨,猛將如雲,可最終卻被曹操所滅,曹操借此獨成霸業,這是為何?其一在天時,曹操迎天子於許都,占了‘奉天子’的大義;其二在人謀,曹操善用人才,聽納諫言,行事果決。現如今曹操擁兵五十萬,挾天子令諸侯,執天下牛耳,兵威正盛,此誠不可與爭鋒。”

他稍作停頓,又道:“再者孫氏一族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孫堅破黃巾、討董卓,為江東基業打下根基;孫策憑一己之力平定江東諸郡,所向披靡;孫權繼位後廣納賢才,周瑜、魯肅、張昭之輩皆為其用,且江東有長江天險為屏障,百姓歸附,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還有一人需皇叔格外留意——涼州陳宇。”諸葛亮提到這個名字時,語氣多了幾分凝重,“此人自到涼州不過短短四年,便平定涼州八郡,甚至將天水郡納入涼州版圖。他以仁政治理民生,興修水利、開辟商道,讓涼州百姓安居樂業;對待敵人又手段鐵血,肅清叛亂、抵禦羌胡,麾下更有項羽、嶽飛、霍去病等蓋世猛將,劉伯溫、管仲等頂級謀士,勢力已不容小覷,此人斷不可為敵!”

最後,諸葛亮的目光落在“荊州”二字上,語氣帶著幾分期許:“再其次便是荊襄九郡,此地北據漢、沔,利儘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四通八達,民生富足,實乃用武之國。但其主劉表庸弱無能,胸無大誌,斷不能久守,荊州早晚必將易主,這便是上天賜給將軍的根據之地。難道將軍不願得荊襄嗎?還盼皇叔直言相告!”

劉備聞言,臉上露出為難之色,輕輕搖頭:“想,怎能不想?可劉景升是我皇兄,如今他已病危,性命垂危,我怎能在他危難之際奪取他的基業?這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啊。”

諸葛亮輕輕歎了口氣,語氣誠懇:“正如皇叔所言,劉表已然病危,荊州很快便會成為一座無主之城。皇叔不取,難道要等曹操來取嗎?若皇叔不取荊州,以曹操的野心,必會揮軍南下奪取此地,屆時不僅皇叔無容身之地,荊州百姓也會遭受戰亂之苦,曹操大軍所到之處,屠戮百姓、劫掠糧草,難道皇叔忍心見荊州百姓陷入水火嗎?”

他話鋒一轉,又道:“皇叔若能得荊州,下一步便要避開中原與涼州,揮軍西向,圖謀益州。益州險塞,沃野千裡,素有‘天府之土’的美稱,足以養兵百萬,漢高祖劉邦正是憑借益州的富庶與險峻,才得以成帝業。而如今的益州牧劉璋,昏庸暗弱,雖坐擁益州的富庶,卻不知存恤百姓、任用賢才,導致益州境內民怨漸生,智能之士皆盼明君降臨,這正是皇叔取益州的良機啊!”

劉備仍是猶豫,眉頭緊鎖:“益州劉璋亦是漢室宗親,況且前幾個月,劉璋還遣廖化將軍帶糧草金銀數萬、兵馬三萬來助我,與我共守樊城抗擊曹操,這份恩情我尚未報答,怎忍心反過來奪取他的基業?我若如此行事,豈不是要被天下人詬病為‘忘恩負義’?”

諸葛亮看著劉備的猶豫,語氣愈發懇切:“皇叔仁厚,重情重義,此乃美德,卻也不可拘泥於小節而誤了大業。劉璋雖為漢室宗親,卻暗弱無能,益州雖富,卻因他的昏庸而民不聊生,豪強兼並土地,百姓流離失所,智能之士懷才不遇,這樣的‘宗親’,豈能守住益州?皇叔取益州,非為私利,而是為了拯救益州百姓,興複漢室,這正是‘順天應人’之舉,何懼天下人詬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走到案邊,語氣帶著幾分振奮:“皇叔若能得西川、荊襄兩地,天下便已據其半。繼之便可南撫夷越,西和諸戎,隻是西山八國與涼州接壤,以陳宇的野心與實力,涼州怕是斷不能讓皇叔如願,甚至據我推斷,涼州下一步便會平定西山八國,將諸戎之地劃入涼州領土!不過,即便隻有西川、荊襄與南越之地,也足夠皇叔外結孫氏、內修軍政民生了。待天下有變,便可命一上將率荊州之軍向宛、洛進發,皇叔親自率領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皇叔者乎?若皇叔按此方略行事,我料定十年之內,可成霸業;再有十年,天下可定!屆時皇叔便能中興漢室,名垂千古!”

劉備聽完這番話,滿眼震驚,身子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聲音帶著難以置信:“二、二十年……便可安天下?”

諸葛亮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笑意:“皇叔可知,我與伯約前幾個月去何處遠遊了嗎?”

劉備茫然地搖了搖頭:“不知!還請先生告知。”

諸葛亮輕笑出聲,起身走到書架旁,從最上層取下一卷用錦緞包裹的物件,轉身走到案前鋪開,竟是一幅巨大的西川堪輿圖!圖上用墨筆細致地標注著西川一十二郡的山川、河流、城池、關隘,甚至連各地的物產、人口都有簡要標注,堪稱詳儘。

劉備見狀,連忙起身快步走了過來,目光緊緊落在地圖上,眼神中滿是驚歎。諸葛亮伸出手指,順著地圖上的河流緩緩移動:“皇叔請看,這便是西川一十二郡的全貌,此為成都平原,沃野千裡,盛產糧食;此為劍閣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此為涪城,乃西川門戶;此為江州,扼守長江上遊……我與伯約前幾個月,便是親自去了西川,勘察地形、探訪民情,才繪成了這幅堪輿圖,為的便是有朝一日能助明主定天下!”

諸葛亮的聲音帶著幾分鄭重:“從現在開始,皇叔便要眼觀荊州、意圖西川、心存天下,徐圖進取,切不可再像往日那般茫然無措了。”

劉備呆呆地站在地圖前,看著圖上密密麻麻的標注,想到諸葛亮為定天下所做的準備,又想到自己多年來的顛沛流離,眼中漸漸蓄滿淚水,滾燙的淚珠順著臉頰滑落。他猛地雙腿一彎,跪倒在諸葛亮身前,雙手抱拳,聲音帶著哽咽:“孔明先生,劉備鬥膽請你出山相助!我必終身奉你為師,對先生言聽計從!先生啊,先生不出,蒼生無救,漢室無救!劉備懇請先生!劉備叩求先生!”

說罷,他便俯身朝著諸葛亮重重磕了三個頭,額頭撞在木案上,發出“咚咚”的聲響,可見其誠意之深。

諸葛亮見狀,眼中先是閃過一絲猶豫,他隱居隆中多年,早已習慣了田園生活,可看著劉備這般赤誠,又想到天下百姓的苦難,心中的猶豫漸漸消散。他也緩緩朝著劉備跪下,雙手扶起劉備的胳膊,語氣鄭重:“主公不必多禮!皇叔三顧茅廬,禮賢下士,亮雖不才,願為皇叔效犬馬之勞,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說罷,他也朝著劉備磕了一個頭,以表忠心。

劉備連忙跪著向前一步,緊緊握住諸葛亮的手,眼中的欣喜溢於言表,聲音帶著激動的顫抖:“先生!先生肯出山相助,備如久旱逢甘霖!漢室有望了!蒼生有望了!”

諸葛亮站起身,扶著劉備一同站起,目光落在西川堪輿圖上,語氣帶著幾分堅定:“主公,眼下劉表已經病危,荊州馬上就成無主之地,曹操定然會趁機率軍南下,我們須在他抵達之前奪取荊州,搶占先機!否則一旦荊州落入曹操之手,再想圖謀大業,便難如登天了。”

劉備連連點頭,眼中滿是認同:“先生所言極是!隻是奪取荊州需周密部署,還望先生多費心。”

兩人隨即圍繞“如何奪取荊州”展開細議,半響,待所有事宜商議完畢,劉備才與諸葛亮一同走出草廬書房,往門外而去。

此時草廬門外,關羽、張飛早已等候多時。張飛雙手抱胸靠在廊柱上,雖仍有幾分不耐,卻沒再像先前那般焦躁;關羽則負手而立,目光望向遠方,神色沉穩。見劉備與諸葛亮並肩走出,且劉備臉上滿是喜色,兩人便知事情已成。

劉備快步上前,指著諸葛亮對關、張二人道:“這位便是孔明先生!從今往後,先生便是我等的師長,軍中大小事宜,皆聽先生號令!你們二人須以師禮待之,不可再無禮!”

關羽聞言,上前一步,對著諸葛亮拱手行禮,語氣恭敬:“見過孔明先生。”張飛雖對諸葛亮此前的“托大”仍有芥蒂,卻也知曉劉備對這位先生的重視,隻能不情不願地跟著拱手:“見過孔明先生。”

諸葛亮對著二人微微頷首,臉上露出溫和的笑意:“二位將軍乃當世猛將,亮久仰大名,日後還需二位將軍多多相助。“

這番話既肯定了關、張的功績,又給足了兩人麵子。關羽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張飛也忍不住挺直了腰板,先前的不滿消散了大半,隻是依舊沒多言語,隻對著諸葛亮點了點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備見狀,心中大喜,連忙對諸葛亮道:“先生,既然諸事已定,我們便即刻啟程返回新野,也好早日部署奪取荊州之事,如何?”

諸葛亮卻輕輕搖頭:“主公不急。我需先與夫人和伯約說一聲,交代些許家事,片刻便回,還請主公稍待。”說罷,他便轉身往草廬後院而去。

後院的小廚房裡,炊煙嫋嫋。黃月英正站在灶台前,手中拿著木勺輕輕攪動著鍋裡的粥,灶火映得她的臉頰格外溫柔;薑維則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正小心翼翼地往灶膛裡添柴,聽到腳步聲,黃月英回頭望去,見是諸葛亮,便笑著說道:“夫君和劉皇叔談完了?先等會兒,晚食馬上就好,粥再熬片刻更香甜。”又轉頭對薑維道:“伯約,把火架旺一點,夫君看樣子有些等不急了。”

薑維連忙應了聲“是,師母”,伸手又往灶膛裡添了幾根柴火。

諸葛亮站在廚房門口,看著眼前這幅溫馨的畫麵,眼中閃過一絲不舍。他深吸一口氣,走上前,輕聲道:“夫人,伯約,有件事我需與你們說。”

黃月英手中的木勺頓了頓,薑維添柴的動作也停了下來,兩人同時望向諸葛亮,從他的神色中,隱約察覺到了些許不同。

諸葛亮迎著兩人的目光,語氣鄭重:“我已決定,今日便隨劉皇叔前往新野,輔佐他匡扶漢室、平定天下。”

話音落下,黃月英手中的木勺“當啷”一聲掉在鍋裡,濺起幾滴粥湯。她怔怔地看著諸葛亮,沉默了半響,才緩緩開口,聲音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顫抖:“夫君……真的決定出山了?”

薑維也抬起頭,眼中滿是驚訝,卻沒立刻說話,隻靜靜等著諸葛亮的回答。他雖拜諸葛亮為師時日不長,卻也知曉師父隱居隆中多年,素來喜愛田園生活,從未提及要出山輔佐諸侯。

諸葛亮走上前,輕輕撿起鍋裡的木勺,放在灶台上,然後握住黃月英的手,她的手因常年勞作而略顯粗糙,卻十分溫暖。諸葛亮眼中滿是溫柔,語氣卻異常堅定:“夫人,天下大亂已久,百姓流離失所,漢室傾頹在即。劉皇叔乃仁德之主,三顧茅廬以表誠意,且心懷匡扶漢室之誌,這樣的明主,值得我輔佐。我若不出山,眼睜睜看著曹操篡漢、百姓受苦,即便日後在隆中安享晚年,心中也難安啊。”

黃月英看著丈夫眼中的堅定與抱負,沉默片刻,眼中的不舍漸漸化為支持。她輕輕點了點頭,伸手拂去諸葛亮衣角的灰塵,語氣平和:“夫君既有大誌,我便不攔你。隻是你素來體弱,在外須多保重身體,莫要太過操勞。家中之事你放心,我會打理妥當,待你平定亂世,我們再回隆中,好好過日子。”


最新小说: 緬北:強迫臣服 天地翻覆 文娛:北電攝影係大導演 射雕之我為仙帝,當鎮壓此世 混沌奪天訣 葬神之夜 鎏金歲月:妯娌大戰 嬌軟女配被困瘋批修羅場強製掠奪 七零軍婚換嫁高冷軍官後兩胎六寶 緬北歸來:複仇的她致命太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