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的時候就更講究了,”葛知雨越說越興奮,小臉都泛起了紅暈:“得先把紙固定好,然後按照顏色的深淺、明暗,一塊版一塊版地往上套印。”
“淺的先印,深的壓上去。大的色塊先鋪,小的細節後添……”
“有時候一幅畫,得反反複複套印幾十次,每一次都得對準位置,不能有半點偏差,這樣才能印出深淺變化。”
“最後成品便是如此了。”
葛知雨描述得眉飛色舞,顯然對這個技術突破充滿了自豪。
何明風聽著葛知雨的描述,看著她因激動而泛紅的臉頰和亮晶晶的眼睛,心中的驚訝漸漸化為了濃濃的讚歎和一絲不可思議。
這不就是曆史上明代發展成熟的“餖版”套色印刷技術嗎!
放在現代,差不多最常見的就是各個景區領一張空白的明信片,蓋上不同顏色不同類型的印章,最後能拚成一幅畫的那種。
葛知雨竟然憑借著對“活字”概念的理解,結合工匠的經驗和她的奇思妙想,硬生生在這個時代摸索出了接近的工藝。
“葛姑娘蘭質蕙心,”何明風由衷地讚歎,目光灼灼地看著她,“這個辦法,簡直是巧奪天工。”
“《玉撰錄》能如此精美,你這彩印之法當居首功。”
被何明風如此直白地誇獎,葛知雨剛才還神采飛揚的小臉“唰”地一下變得通紅。
她略一羞澀地低下頭,手指絞著衣角,聲音忽然一下子變小了,細若蚊呐。
“沒……沒有啦……都是那活字印刷給了我靈感,還有那些師傅們手藝好……”
“我……我就是動動嘴皮子……”
葛知雨說的雖然謙虛,但那微微揚起的嘴角和掩飾不住的歡喜,暴露了她內心的雀躍。
何明風的視線又回到圖上,忍不住讚歎:“鄭榭哥真是下血本了,讓師傅們做了這麼多菜給他們畫。”
鄭彥笑頓時哈哈大道:“可不是!那幾天可把威廉和杜文方吃美了,不過也把他們辣慘了!嘿嘿!”
“但是他們畫得是真傳神,看著就讓人流口水!”
翻過這篇重磅“廣告”,後麵就是鄭彥的探店文章了。
何明風饒有興致地往下看。
第一篇介紹的是京城一家老字號“王記包子鋪”。
鄭彥平日讀書的文章寫得不咋樣,但是探店的文章寫的倒是神采飛揚。
介紹了其曆史,特色包子還有環境和服務,評價也寫的很有意思,
何明風點點頭,看來鄭小胖還是寫這些東西寫得好。
他繼續翻頁,當看到第二家店的標題和配圖時,何明風猛地頓住了,臉上露出了極其驚訝的神色。
《異域風情?淺嘗東瀛之味——記“櫻之屋”料理》
配圖是一幅風格迥異的插畫。
潔白的瓷盤上,擺放著幾片薄如蟬翼、粉白相間的生魚片,旁邊點綴著一小撮翠綠的山葵泥和幾片紫蘇葉。
還有一盤擺放精致的飯團,以及一個冒著熱氣、盛著深色湯汁的小陶碗。
畫風明顯帶著一種異域的簡潔和克製感。
“東瀛料理館?櫻之屋?”
何明風脫口而出,語氣充滿了難以置信:“京城……現在就有東瀛菜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