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問題!”
威廉拍了拍胸脯:“這些都是……小螞蟻!”
杜文方樂了:“威廉大哥,你想說這些都是小意思吧?”
“哦,對對,小意思!”
威廉“嘿嘿”一笑,繼續提筆開始畫畫。
何明風幾步走到了鄭思明的攤子麵前。
琉球的攤子是這幾年琉球來大盛朝國子監念書的夷生一起擺的。
“何兄!這邊!”
鄭思明看到何明風來了,熱情地招呼他。
等何明風一站定,鄭思明就迫不及待地介紹起他們攤位上的東西。
“這是我們琉球海邊特有的‘星之砂’,傳說能帶來好運。”
鄭思明指了指一個透明的琉璃瓶。
裡麵裝著色彩斑斕的星砂。
實則是一種細小的有孔蟲骨骼。
在陽光下閃爍著點點微光。
“還有這個。”
鄭思明指了指旁邊,旁邊擺放著用紅珊瑚、白珊瑚精心打磨雕刻而成的簪子、手串、小擺件。
珊瑚色澤溫潤,造型古樸雅致。
“琉球海域盛產珊瑚,這是我們的珍寶,也是敬獻天朝上國的貢品之一。”
鄭思明語氣中帶著自豪。
何明風點點頭,這些小東西看著確實精致極了。
也就放在這會兒還能買來賞玩,放在現代買賣的話估計就要進局子了。
另一個琉球的夷生看何明風是真的對他們的東西感興趣,也熱情洋溢地介紹。
“這是我們琉球的漆器。”
何明風順著他指的方向看過去,幾件黑底或紅底、描著金漆的精美漆器。
有食盒、首飾盒、小托盤。
上麵的圖案既有展翅的仙鶴、盛開的牡丹等華夏傳統吉祥紋樣。
也有海浪、魚群等琉球海洋元素。
工藝精湛,融合得恰到好處。
“漆藝傳自貴國,我們琉球匠人加以研習,希望能做出些自己的韻味。”
鄭思明解釋道。
攤位上還放著一把造型古樸,蒙著蛇皮的三弦樂器——三弦琴。
“這是我們琉球的傳統樂器,其源頭據說也與貴國的三弦有關。”
鄭思明一邊說著,一邊輕輕撥弄了一下琴弦,發出清越悠揚的聲音。
“何兄你看,我們琉球雖是小國,但仰慕天朝文化久矣。”
鄭思明一片赤誠:“國中用漢字,習儒學,尊孔孟。”
“國王即位,需得大盛天子冊封詔書方能名正言順,百姓婚喪嫁娶,也多循古禮。”
聽著鄭思明的介紹,看著這些既帶有獨特海洋風情,又深深烙印著華夏文化印記的物品,何明風心中感慨萬千。
作為穿越者,他知曉的遠比鄭思明想象的更多。
琉球,也就是當今的衝繩,在曆史上本就是中華文化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語言、文字、風俗、建築、甚至許多姓氏,都源於華夏。
例如,那個所謂的“新垣”姓,追溯源頭,十之八九便是華夏的複姓!
琉球人去世後壘墳包的傳統,更是與華夏“入土為安”的習俗一脈相承,與小日子的葬俗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