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局驟然風起雲湧,暗流變成了驚濤駭浪。
原本因皇帝乾綱獨斷而暫時壓製下去的種種矛盾,借由平壤慘敗這個突破口,猛烈地爆發出來。
一些原本態度曖昧的中間派官員,也開始動搖。
覺得或許主和派所言,也並非全無道理。
林靖遠,端坐在龍椅之上,麵無表情地聽著丹陛之下如同市井喧嘩般的爭吵和攻訐。
那封八百裡加急的敗報,此刻正像一塊燒紅的烙鐵,深深地燙在他的心口。
五千條鮮活的生命,五千個曾經生龍活虎、對他和這個國家充滿忠誠的大盛兒郎。
就這樣因為他的一項決策,葬送在了異國他鄉冰冷的土地上。
是衛承平無能輕敵嗎?
是!其罪當誅!
但……難道自己就沒有責任嗎?
是自己最終力排眾議,決定跨海出兵。
是自己對戰局的複雜性產生了誤判。
那前期過於順利的進軍,也麻痹了自己的警惕……
一股難以言喻的沉重,幾乎讓林靖遠喘不過氣來。
然而,悔恨與自責僅僅持續了一瞬。
林靖遠更清楚地知道,此刻,在這金碧輝煌的紫宸殿內,有多少人正懷著各種各樣的心思,等著看他的笑話。
等著他露出軟弱和猶豫,等著他收回成命。
就在這紛亂如麻之際,一個沉穩如山嶽的身影猛地從隊列中踏出,聲若洪鐘,瞬間壓過了所有的嘈雜。
“陛下!臣,趙烈,有話要說!”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在這位須發微張的兵部尚書身上。
趙烈無視周遭或懷疑或敵視的目光,深深吸了一口氣,目光決然地望向禦座:“平壤之敗,臣身為兵部尚書,舉薦將領失察,責無旁貸!臣願領罪!”
他話鋒一轉,聲音更加高昂,帶著一種破釜沉舟的決絕。
“然,勝敗乃兵家常事!一城一地將之得失,豈能動搖陛下拯藩邦、衛社稷之決心?”
“東瀛狼子野心,絕不會因我朝退讓而滿足!”
“今日若罷兵言和,無異於抱薪救火,他日烽煙必燃於我遼東乃至中原大地!”
他猛地跪倒在地,以頭叩地,發出沉悶的響聲。
“陛下!臣願以項上人頭擔保,舉薦一人,可擔東征重任,必能扭轉戰局,揚我國威!”
殿內瞬間安靜下來,落針可聞。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想知道誰能在此危局之下,被趙烈如此推崇。
林靖遠深邃的目光落在趙烈身上,緩緩開口:“趙卿欲舉薦何人?”
趙烈抬起頭,一字一句,清晰無比:“臣舉薦,原遼東副總兵,李驚風!”
這個名字一出,朝堂上響起一陣低低的議論聲。
李驚風,乃名將之子,自幼隨父征戰,生長於軍旅,熟諳遼東事務。
不僅勇武過人,更以其沉穩多謀、治軍嚴明而著稱。
“李將軍雖是將門虎子,然則新敗之餘,臨陣換將,兵家大忌啊!”
立刻有人出列反駁。
“更何況,倭寇凶悍,鐵炮犀利,即便李將軍前往,又能有何良策克敵?”
還有人質疑道。
趙烈昂然道:“李驚風深諳遼東事務,與高麗也比一般人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