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核心區,倫迪尼烏姆,新落成的維斯塔神殿前,廣場上人頭攢動。雖不似羅馬萬神殿恢弘,但這座融合了羅馬柱式與不列顛石砌工藝的建築,在北大西洋的灰色天空下,自有一種堅毅不屈的氣質。殿前廣場,儀式正在肅穆與期盼交織的氣氛中進行。
首先行進的是不列顛女王瑪蒂爾達的儀仗隊,持斧衛兵步伐沉重,女王本人身著紫色鬥篷,頭戴金環,神色莊重,象征著她作為這片土地統治者的權威。緊接著是卡爾加庫斯統率的羅馬不列顛軍團儀仗隊,鷹旗與軍團紋章在風中獵獵作響,展現著雖經變亂卻依舊整肅的軍容。兩支隊伍的交織行進,無聲宣告著倫敦此地,羅馬遺風與不列顛新秩序的融合。
致辭環節開始。女王瑪蒂爾達率先開口,聲音清晰而堅定:“今日,維斯塔聖火於此地重燃,非僅為追憶往日榮光,更是為照亮未來之路。不列顛願成為文明的火種守護者,無論這火種來自何方。願此火見證和平,而非僅照耀戰爭。”她的發言簡短有力,強調了庇護與延續的主題,契合其統治者的身份。
黑衣主教納速魯定隨後步上前,他的話語更顯深沉:“火焰躍動,如同世事變幻無常;然其內核熾熱恒久,恰似對秩序與神意的追求不息。此殿不僅是羅馬信徒的慰藉,更應成為不同智慧交融之地。守護此火,亦是守護人心向善、文明存續之常道。”他將聖火的象征意義提升至普世層麵,並暗合其促成多方合作的幕後角色。
最後,貞女克勞迪婭走到聖火壇前,她手中捧著的火焰已從掌心引燃至殿中主壇。麵對新舊麵孔,她語氣平和卻蘊含力量:“火種已安,然守護之責方才開始。此火之光,不在其焰高低,而在其傳遞不息。感謝不列顛的庇護,感謝所有願守護此光之人。羅馬不在一城一池,而在其精神能否於他處生根發芽。”她的致辭將個人的守護與文明的延續緊密相連,贏得了在場許多羅馬流亡者的深深共鳴。
壓軸登場的是大宋康王趙構。他身著宋製親王常服,雍容氣度中透著東方特有的文雅。他先是對神殿落成表示祝賀,讚譽不列顛女王與納速魯定主教的遠見卓識,以及克勞迪婭貞女的堅貞。然而,他致辭的最後部分,卻如投石入湖,激起層層漣漪:
“……然則,世界之廣袤,遠超我等舊日所知。大洋彼岸,更有沃土萬裡,等待發現與開拓。”趙構目光掃過在場眾人,尤其在尼祿和那些羅馬勳貴臉上略有停留,“那是一片可讓羅馬智慧、不列顛勇氣、乃至天下所有文明精華重新孕育的新天地。追尋新大陸,非是逃離舊世界,而是將文明之火播撒向更廣闊的疆域,成就亙古未有之偉業。”
他話鋒一轉,麵向尼祿與克勞迪婭,言辭懇切:“在此,本王謹代表大宋皇帝陛下及朝廷,誠摯邀請前羅馬皇帝尼祿閣下,與維斯塔聖火守護者克勞迪婭貞女,在方便之時,訪問我大宋東京汴梁。汴梁城亦有不滅之燈火,願與羅馬聖火交相輝映,共商東西文明交彙、探索未來之大計。”
此言一出,全場微嘩。尼祿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隨即化為謙遜的感激。克勞迪婭則端莊還禮。納速魯定麵色平靜,嘴角卻含有一絲了然的笑意,心知趙構此舉,既是向羅馬遺民示好,更是將“新大陸”這一概念公開拋出,試圖在未來的大棋局中搶先落子,並借此機會將東方的影響力更直接地介入西方事務核心。
典禮在看似和諧的氛圍中結束。但趙構的邀請與新大陸的展望,如同在倫敦這鍋已然微沸的權力湯羹中,又投入了一劑猛料。未來的航線,似乎正指向更遙遠、也更未知的西方。
喜歡林衝君請大家收藏:()林衝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