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禦前論道析善惡 朱子持衡辯危微_林衝君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林衝君 > 第346章 禦前論道析善惡 朱子持衡辯危微

第346章 禦前論道析善惡 朱子持衡辯危微(1 / 1)

汴京皇宮,禦書房內。熏香嫋嫋,卻驅不散那份由海東奏報帶來的凝重氣息。宋徽宗趙佶端坐於禦案之後,麵色沉靜,目光深處卻跳躍著被鐵木真意誌與東瀛亂局共同攪動的不安。下首,朱熹正襟危坐,神色肅穆;劉混康道袍輕拂,眼神古井無波;吳用則略顯疲憊,眉宇間帶著幾分來自前線的風霜與困惑。

吳用將海東近來邪教滋生、人心反複、教化艱難之狀,一一詳陳。他並未回避推行政策中的強硬手段,也坦承了在麵對那種深入骨髓的文化抵抗與人性幽暗時的無力感。

“陛下,”吳用總結道,聲音帶著一絲沙啞,“臣等在前線,深感人心之複雜,遠超預期。彼處之民,可因分得田地而感激涕零,亦可因一則謠言而瞬間化作修羅。善端或有,然惡念亦深藏難測。這‘性善’之論,於海東實踐,步履維艱。”

劉混康聞言,淡淡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性本如混沌,清濁自分。貧道此前‘分類’之策,正是基於此理。濁者自濁,當以雷霆手段滌蕩,非仁義可化。陛下,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朱熹立刻反駁,語氣雖緩,卻異常堅定:“國師此言差矣!若人性本惡,或清濁先天注定,則教化何為?王道何存?孟子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此乃天地間最根本之正理!海東之困,非性善之誤,乃是我等方法未臻至善,時機未到,力度未足!”

他轉向徽宗,目光灼灼:“陛下,東瀛之事,正印證了臣先前所言:‘合之必分,源之必流,勢之必然者也。其分也分其合,其流也流其源,理之固然者也。至於既分既流,則理不可恃,而一聽乎勢,知道雖夙,能不謹持之哉!’”

合一必然分離,源頭必然分流,是態勢的必然。其分離是分離那合一,其分流是分流那源頭,是道理的固然。到了已經分離、已經分流的階段,則單純的道理已不可依賴,而隻能聽任態勢的發展,明白大道雖然夙昔既存,又怎能不謹慎持守呢!)

朱熹借此闡明,東瀛現狀正是“道心”與“人心”在具體勢態中分離、分流後的複雜局麵,不能因為眼前的混亂就否定“道”性善)的根本。

他進一步闡釋,聲音愈發洪亮,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

“天之降命曰道,成乎形質則曰人心。發乎道,名為道心,不僅係之人心;利乎人,名為人心,不可複係之道,勢也。”

上天所賦予的稱為道,落成於具體形質就稱為人心。從道出發的,名為道心,不能僅僅係屬於人心;有利於具體人事的,名為人心,不能再係屬於那抽象的道,這是態勢使然。)

他承認了現實勢態的嚴峻性,但並不因此退縮,反而由此提出了在逆境中堅持性善論的方法論——“堅信與強勢”。

“陛下,諸公,”朱熹環視眾人,言辭懇切而銳利,“請看:‘今夫人亦何不安之有乎?不但耳目可以效聰明,手足可以成功用,即欲亦不待絕而後仁,利亦不待棄而後義,坦然行於天下者,垣然任於吾心,而奚其危?’”

人心中哪有什麼固有的不安呢?不但耳目可以發揮聰明的作用,手足可以成就事功,即便是欲望也無需斷絕才能成就仁愛,利益也無需拋棄才能成就道義,這些都能坦然行於天下,安然存在於我們心中,那它人心)有什麼危殆呢?)

他先指出人心本身具備成就善的潛能與功能,本不應固有地“危殆”。

“其危也,道危之也。善惡相形,懸衡以治其靈明,而乃見人之危,其勢岌岌焉。”

它的危殆,是“道”使之危殆。善惡相互對照,用權衡道)來治理人心的靈明,這才顯現出人心的危殆,其態勢岌岌可危。)

危殆感的產生,恰恰是因為“道”作為標準和尺度介入了,要求人心在善惡間做出抉擇,這才顯得人心搖擺“岌岌可危”。

同理,“今夫道亦至顯矣,不但君父得之以為君父,臣子得之以為臣父,且食得之以利其食,色得之以利其色,昭然於天下者,昭然於吾心,而奚其微?其微也,人微之也。形氣之用,日進而迫其靈明,而道遂成乎微,其勢浸衰矣。”

道也是極其顯明的,不但君父憑借它成為君父,臣子憑借它成為臣子,而且飲食憑借它有利於飲食,色欲憑借它有利於色欲,昭然於天下,昭然於我們心中,它有什麼隱微呢?它的隱微,是人使之隱微。形氣的作用日益進逼人心的靈明,於是道就變得隱微了,其態勢逐漸衰微。)

道本身是顯明的,無處不在,其所以顯得“隱微”,是因為人沉溺於形氣物欲,遮蔽了靈明,使得道的影響力“浸衰”。

最終,他點出關鍵:“委之於人,而道心微;臨之以道,而人心危。”

若將治理之事完全委任於“人心”不加引導),則道心就會隱微;若以“道”為標準來麵對和要求人心,則人心就會顯現出其危殆不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因此,他提出的方法論是:絕不能因為人心在“道”的審視下顯得“危”,就放棄以“道”臨之!在東瀛這種“既分既流”、理難以直接依靠的勢態下,更要堅信“道”性善)的根本正確性,並以強勢的姿態,持續地用“道”的標準去規範、去引導、去塑造人心!這不是放棄性善論,而是在複雜現實中踐行性善論的唯一途徑——通過強勢的教化包括製度、文化、法律),將已然分離的“人心”重新拉回“道心”的統攝之下,防止“分者乃奪合者之位,流本統於源,而其源不能保其流之終”的可怕局麵。

禦書房內一片寂靜。朱熹這番結合現實、直指本源的宏論,將性善論置於一個更為辯證、也更具實踐力的框架內。他並非不知人性之複雜,而是主張以更強大的信念與力量,去駕馭這種複雜,最終實現“合者以統分”的王道理想。

宋徽宗沉吟良久,目光中的躁動似乎平息了一些,轉化為一種更深沉的思索。劉混康依舊麵無表情,但眼神深處似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波動。吳用則若有所悟,感覺眼前似乎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

人性之複雜,令人歎息。但在這歎息之後,是放棄,還是以更堅定的方法與力量前行?朱熹給出了他的答案。而這答案,將如何影響未來海東乃至大宋的國策,猶未可知。唯有一點清晰無比:關於人性與教化的探索與實踐,必將在這紛擾的世道中,持續下去,叩問著每一位執政者的智慧與決心。

喜歡林衝君請大家收藏:()林衝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人途鬼心 潛意識獵人 僵屍:拜師九叔,我能操控一切 大明衛 大明第一戰神 抗戰:神級狙擊手絕地反殺 詭神密語 讓你回高三奮鬥,你卻做空股市? 鬼吹燈之昆侖神宮新篇 抗戰:隊伍拉起來後,老李人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