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卿靈活地一閃,兩人頓時笑鬨著追打起來。
趙雷和李魁也在一旁跟著起哄,一時間,府衙門前的沉悶氣氛一掃而空。
宋河站在一旁,看著這幾個活寶,唇角不自覺地勾起。
真是一群精力旺盛的小子。
不過,有這樣的朋友,似乎也挺不錯的。
……
青州學政衙署,燈火通明。
學政王瑞正坐在一堆如山高的試卷後麵,揉著酸脹的眉心。
作為本次鄉試的主考,他主要負責策論的終審。
今年的策論題目有二,任選其一。
一是《論開海之利》,二是《青州水患頻發,何以治之?》。
前者是朝堂熱點,後者是地方疾苦,都極考驗考生的眼界與實務能力。
王瑞拿起一份卷子,展開一看,開頭便是“聖人雲……”,洋洋灑灑引經據典一大篇,看似花團錦簇,實則空洞無物。
“唉,又是陳詞濫調。”王瑞搖了搖頭,隨手將其放在一旁,歸為“丙等”。
他又拿起一份,寫的是水患之策,提出的無非是“加固堤壩”、“疏通河道”等老生常談的法子,毫無新意。
“又是丙等。”
接連看了十幾份,不是言之無物,就是拾人牙慧,最好的也不過是“乙中”,讓王瑞興致缺缺,昏昏欲睡。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已經涼透的苦茶,強打精神,又拿起一份卷子。
這份卷子的字跡,帶著一種稚嫩的鋒銳,筆畫像是用刀刻出來的一般,力透紙背。
單是這手書法,就讓王瑞眼前一亮。
他定了定神,看向正文。
開頭第一句,就讓王瑞精神一振。
“治水之要,非在堵,而在疏;非在耗,而在興。”
好大的口氣!王瑞心頭微動,繼續往下看。
卷中並未長篇大論地引用聖人言論,而是直接切入正題,分析青州水患的成因,從上遊山林濫伐導致水土流失,到下遊河道淤積,條理清晰,鞭辟入裡。
光是這份洞察力,就遠超之前那些隻知空談的考生。
而接下來提出的對策,更是讓王瑞看得心神劇震。
“……故治水之策,當上下遊並舉。上遊,當嚴令封山育林,獎百姓植樹,以固水土。然封山則斷百姓生計,此策必遭民怨。故可推行‘以工代賑’之法……”
以工代賑?
王瑞的呼吸陡然急促起來。他從未聽過這個詞,但隻看字麵意思,就隱約明白其驚世駭俗之處。
讓受災的百姓通過勞動換取糧食和報酬,而非單純地等待朝廷救濟?
這……這不僅能解決百姓生機,更能極大提升治水工程的效率!
他激動地往下看。
“……下遊河道淤積,疏浚需耗費巨萬。
國庫空虛,恐難以為繼。鄙以為,可效仿民間‘搏彩’之戲,發行‘水利彩票’。
每張彩票售銀一錢,設高中低三等彩頭。
所得之銀,儘數投入治水工程。
百姓一錢之費,既可為鄉梓分憂,亦可博一份富貴之望,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