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十字斷劍的詛咒被成功淨化後,聽雨閣內東西方代表團的氣氛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此前威廉伯爵眼中的審視與優越感蕩然無存,露易絲女巫收起了對東方玄學的輕視,連沉默的陰影騎士看向蘇楊的目光中,也多了幾分發自內心的敬畏。這場跨越時空的淨化,讓他們真切見識到東方力量體係的深邃,也徹底打消了所有輕視之心。
次日清晨,威廉伯爵親自登門,代表歐洲代表團正式向蘇楊提出請求:“蘇大師,昨日見識到您化解百年詛咒的神通,我等深感東方玄學的博大精深。此次前來,除文化交流外,更希望能與您進行更深層次的‘論道’——不僅探討修行技巧,更想交流對能量本質、宇宙規律的理解,以及不同體係的優劣與共通之處。”他的語氣恭敬而誠懇,再無半分居高臨下的姿態。
蘇楊欣然應允。他對西方基於“信仰、契約、規則”構建的力量體係同樣充滿好奇——不同文明對“大道”的探索,或許能為他理解氣運的多樣性提供新的視角。“論道本是求同存異、相互啟發之事,我也期待能從各位身上學到新的東西。”
論道的地點選在聽雨閣的“靜思堂”。這裡四麵環水,堂內陳設極簡,僅有一張橢圓形木桌和十餘把蒲團,空氣中燃著凝神靜氣的檀香,最適合沉心交流。雙方分坐桌旁,蘇楊居於主位,威廉伯爵、露易絲女巫、卡爾博士、陰影騎士依次落座,一場跨越東西方文明的思想碰撞,就此拉開序幕。
威廉伯爵率先開口,闡述西方體係的核心觀點:“在我們的認知中,宇宙存在‘至高規則’——如同上帝製定的秩序,萬物皆需遵循。力量的獲取,本質是對規則的理解與契合:聖騎士通過信仰與神聖規則共鳴,借取聖光之力;巫師通過契約與自然靈、元素精靈建立聯係,調用自然能量;即便是黑暗生物,也需遵循‘血脈傳承’的規則。”他頓了頓,強調道,“我們追求‘秩序’與‘結構’,認為嚴謹的儀式、明確的契約、堅定的信仰,是掌控力量的關鍵。”
露易絲女巫補充道:“以預言術為例,我們通過水晶球與星象建立連接,星象的運轉遵循固定軌跡——這便是規則的體現。預言者隻需解讀軌跡,便能窺見未來片段。”她手中水晶球泛起微光,映出窗外流雲的倒影,仿佛在印證“規則可測”的觀點。
卡爾博士則從學術角度展開:“我們通過研究發現,能量具有特定‘頻率’與‘屬性’——聖光的頻率溫暖而純淨,黑暗能量的頻率陰冷而混亂。通過繪製符文、吟唱咒文等‘符號載體’,可調整自身頻率,與目標能量共振,進而引導、放大力量。這便是儀式與咒語的本質。”他翻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麵畫滿了複雜的符文與能量波動圖譜,足見其研究之深。
蘇楊靜靜聆聽,手指輕輕摩挲著茶杯邊緣,待眾人闡述完畢,才緩緩開口:“東方之道,更重‘感悟’與‘融合’。我們認為,天地萬物皆有‘氣’——這是構成宇宙的基礎能量,而‘運’則是‘氣’的流動規律,如同江河奔湧、星辰輪轉,自有其軌跡,卻又因萬物互動而變化。”
他拿起桌上的一片落葉,指尖縈繞起一縷淡淡的生機之氣:“修行的本質,是‘感悟天地氣運,調和自身氣運’。如同這片落葉,它吸收陽光雨露的‘氣’,遵循四季更替的‘運’,最終落葉歸根,將自身之氣反哺大地——這便是‘天人合一’。我們的力量,源於自身與天地的共鳴,而非向外索取;強調‘平衡’與‘變化’,注重內在心性的修持,而非依賴固定形式。”
話音落下,他指尖的生機之氣驟然變化:一部分化作溫潤的白光,輕輕拂過桌角枯萎的盆栽,枯葉瞬間煥發生機;另一部分則凝聚成細微的氣流,在掌心形成漩渦,發出輕微的震蕩聲——同一股能量,卻能根據心意轉化為治愈與攻擊兩種形態,展現出東方能量運用的高度靈活性。
陰影騎士眼中閃過一絲震撼,他下意識地握緊腰間的佩劍——西方體係中,聖光隻能用於淨化與防禦,黑暗能量僅能用於破壞,從未想過能量竟能如此“多變”。
“但貴方的體係,似乎存在局限。”蘇楊話鋒一轉,客觀指出西方體係的不足,“過於依賴儀式、契約、信仰,雖易於入門傳承,卻也容易被形式束縛。例如固定的儀式,在特定環境下或許高效,但若環境變化——如在隔絕信仰的真空地帶,聖騎士的聖光之力是否會削弱?依賴契約調用的能量,若契約對象違約,力量是否會瞬間消失?”
這番話直擊西方體係的要害,威廉伯爵等人陷入沉默。他們從未如此深入地反思過體係的缺陷——正如蘇楊所言,西方力量體係如同精密的機器,結構嚴謹卻缺乏變通,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便可能陷入癱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露易絲女巫不服氣地反駁:“東方體係雖靈活,卻門檻極高,對心性要求嚴苛。若悟性不足、心性不堅,極易誤入歧途——多少修士因急於求成,導致走火入魔?這難道不是更大的缺陷?”
“你說得沒錯。”蘇楊坦然承認,“東方之道如同曠野獨行,沒有固定路徑,全憑自身感悟,確實容易迷失。但正因如此,才更注重‘心性修持’——《道德經》有雲‘致虛極,守靜篤’,修心與修行相輔相成,唯有心境通透,才能在多變的氣運中找到平衡。”
雙方圍繞“規則與自由”“外求與內修”“個體與整體”等核心問題展開激烈討論。時而因觀點分歧爭得麵紅耳赤,時而又因對方的精妙見解陷入沉思,檀香嫋嫋的靜思堂內,思想的火花不斷碰撞。
談及“命運與預言”時,分歧尤為明顯。露易絲女巫堅持認為:“命運如同早已編織好的絲線,每個人的軌跡都是固定的,預言術不過是提前看到絲線的走向。”為證明觀點,她當場以水晶球推演卡爾博士的“今日運勢”,準確說出他清晨會打翻墨水——這是她今早暗中觀察到的細節,卻想借此證明“命運既定”。
蘇楊卻搖了搖頭,指尖凝聚起一縷微弱的氣運之力,在無人察覺的情況下,輕輕擾動了卡爾博士麵前的茶杯。原本正專注記錄的卡爾博士,手腕突然微微一顫,茶水灑在筆記本上,恰好打濕了即將寫下的文字——這個動作,與露易絲預言中“卡爾會順利記錄”的軌跡完全相悖。
“命運並非固定的絲線,而是奔騰的江河。”蘇楊解釋道,“江河有主乾流向,這是大概率的‘趨勢’,如同露易絲看到的‘打翻墨水’;但江河也有無數支流與漩渦,一個微小的選擇、一次偶然的擾動,都可能改變流向——我剛才不過是輕輕撥動了卡爾博士的‘氣運支流’,便讓預言失效。”
露易絲看著桌上的水漬,臉色驟變。她反複運轉水晶球,卻發現卡爾博士的“命運軌跡”已變得模糊不定,再也無法捕捉清晰片段。這一幕讓她徹底動搖——原來命運並非既定,而是充滿變數,此前的“精準預言”,不過是對“大概率趨勢”的解讀。
討論“能量屬性”時,陰影騎士提出疑問:“西方體係中,能量屬性固定——聖光隻能淨化,黑暗隻能破壞,為何東方能量能隨意轉換形態?”
蘇楊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抬手召來一縷清風,指尖輕點,清風瞬間凝聚成冰粒;再一點,冰粒化作水珠;又一點,水珠蒸騰成霧氣。“能量本無固定屬性,如同這水,可化為冰、為霧、為雨,形態取決於外界環境與使用者的心意。”他解釋道,“東方修行講究‘萬物歸一’,認為所有能量本質相同,差異僅在於‘頻率與振動方式’——調整自身心境與操控手法,便可改變能量的表現形態。”
陰影騎士若有所思,他嘗試著調動體內的暗影能量,模仿蘇楊的方式調整氣息,竟真的讓冰冷的暗影能量多了幾分“柔和”——雖無法像東方修士那般靈活轉換,卻也打破了“暗影隻能破壞”的固有認知。
這場論道持續了整整三天。從清晨到日暮,靜思堂內的討論從未停歇,檀香燃儘了一爐又一爐,茶水添了一壺又一壺。雙方時而激烈爭辯,時而安靜沉思,時而為對方的精妙見解擊掌讚歎。沒有勝負之分,隻有思想的碰撞與智慧的交融——威廉伯爵理解了“天人合一”的平衡之道,露易絲顛覆了對“命運”的認知,卡爾博士為能量研究找到新方向,陰影騎士突破了力量運用的局限;而蘇楊也從西方“規則與契約”的理念中,對“氣運的約束性”有了更深理解。
論道結束的那天傍晚,威廉伯爵望著窗外的落日,感慨道:“蘇大師,此次東方之行,如同為我等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此前總認為東西方之道水火不容,如今才明白,大道本就廣闊無邊——我們不過是從不同方向攀登同一座山峰,路徑各異,卻同樣向著‘真理’前行。”他真誠地說,“東西方體係各有優劣,若能取長補短,或許能開辟出更完善的修行之路。”
“大道三千,皆可證道。”蘇楊點頭讚同,“無論是東方的‘感悟融合’,還是西方的‘規則契約’,本質都是對宇宙真理的探索。真正的障礙,從來不是道路差異,而是固步自封的偏見。”
這場論道,不僅拉近了東西方隱藏世界的距離,更讓雙方萌生了合作的念頭。次日,威廉伯爵代表哈布斯堡家族與歐洲秘銀學會,正式向蘇楊提出合作意向。經過一天的磋商,雙方簽署了一份秘密的《聽雨閣歐洲秘銀學會合作備忘錄》,核心內容包括:
定期舉辦高層次交流活動,每年輪流在東方、歐洲舉辦論道會議,共享修行心得與研究成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建立“東西方神秘學數據庫”,共享非核心的能量研究、曆史文獻、超自然事件記錄;
在應對跨國性超自然威脅如黑暗生物入侵、上古詛咒擴散)時,啟動聯合應對機製,提供情報與力量支持;
設立緊急溝通渠道,由蘇楊與威廉伯爵直接對接,確保突發情況能及時響應。
備忘錄簽署的那一刻,意味著蘇楊的影響力正式突破東方,走向國際舞台。一個以東方智慧為核心、融合西方規則的跨國隱藏世界合作模式,悄然初現雛形。
送彆威廉伯爵一行時,車隊緩緩駛離聽雨閣,威廉伯爵從車窗探出頭,對著蘇楊揮手:“蘇大師,明年歐洲論道,我們定當掃榻相迎!”露易絲女巫也隔著車窗點頭致意,眼中滿是敬佩;卡爾博士則舉起筆記本,示意會儘快整理此次論道的成果,共享給聽雨閣。
蘇楊站在聽雨閣門口,望著車隊遠去的方向,目光深遠。夕陽的餘暉灑在他身上,勾勒出挺拔的身影。他輕聲自語:“世界的格局,要開始改變了。”
這場跨越東西方的交流,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不僅在隱藏世界掀起漣漪,更將在未來引發更大的變革。而蘇楊,正站在這場變革的中心,以東方的智慧為引,推動著不同文明的融合與共生——他的道,不再局限於守護一方,而是向著更廣闊的“天下大同”穩步前行。
喜歡我的氣運之眼請大家收藏:()我的氣運之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