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裡森教授的挑釁,讓賽場氣氛降至冰點。組委會為了緩和局麵,也為了正麵回應質疑,臨時增加了一個環節——現場診脈對決。
一位自願者被請上台。是位四十歲左右的中年男性,麵色憔悴,眼帶血絲,自述長期失眠、心悸、口乾口苦,胃脘時感脹悶,輾轉多家醫院,儀器檢查結果卻模棱兩可,有的診斷為“神經官能症”,有的懷疑是“早期更年期綜合症”,還有的認為是“慢性胃炎伴焦慮狀態”,用藥效果均不理想。
西醫代表團立刻行動起來,他們帶來了便攜式的心電圖儀、便攜式超聲,甚至還有一台簡易的血液生化分析儀。一番忙碌後,哈裡森教授拿著打印出的報告,胸有成竹地宣布:
“根據心電圖顯示,患者有偶發房性早搏;超聲提示輕度脂肪肝;血液檢查顯示皮質醇水平略高。結合症狀,我們認為,這很可能是一種與慢性應激、內分泌輕度紊亂相關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伴有輕度心臟節律異常和肝臟代謝問題。建議使用β受體阻滯劑控製心率,抗焦慮藥物,以及生活方式乾預。”
他的診斷聽起來嚴謹,有數據支撐,台下不少人都微微點頭。
輪到江易辰了。
他沒有看任何報告,隻是緩步走到誌願者麵前,溫聲道:“請伸手。”
誌願者依言伸出右手。江易辰並未像尋常中醫那般閉目沉思良久,他隻是伸出三指,輕輕搭在對方腕部寸關尺三部。
就在指尖接觸皮膚的刹那,他雙眸微闔,體內那經過千錘百煉的神識,已如同最精密的納米探針,順著指尖接觸點,悄無聲息地渡入對方體內!
這不是簡單的感知脈搏跳動,而是真正的“微觀內視”!
神識過處,誌願者體內景象如同三維立體解剖圖般,巨細無遺地展現在江易辰“眼前”。
他“看”到對方肝區,氣機鬱結不暢,如同被無形的繩索捆縛,鬱結之氣已然化生虛火,灼燒著周圍的經絡在神識感知中,經絡是能量流動的亮線);這肝火循經上擾,導致心脈不寧,心神失守心臟區域能量波動紊亂且躁動);火勢蔓延,灼傷胃陰,使得胃脘失於濡潤,氣機阻滯,故感脹悶;虛火上炎,故口乾口苦……
這一切病理變化的源頭,清晰無比——肝鬱化火,上擾心神!
不僅如此,通過對方氣血運行的細微痕跡和臟腑的損耗狀態,他甚至能反向推斷出其生活習慣。
江易辰緩緩睜開眼,收回手指,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篤定:
“先生之疾,不在心,不在胃,根源在於肝。可是長期情誌不遂,壓力巨大,導致肝氣鬱結,日久化火?這火氣上衝,擾亂了心神,故失眠心悸;橫逆犯胃,故脘腹脹悶;灼傷津液,故口乾口苦。”
誌願者猛地睜大眼睛,連連點頭:“是是是!醫生您說得太準了!我這兩年生意不順,家裡事情也多,整天焦頭爛額,睡也睡不好……”
江易辰微微頷首,繼續道:“若我所料不差,先生平日應喜食肥甘厚味,飲酒頗多,且習慣於深夜處理事務。”
誌願者更是震驚:“您……您怎麼知道?我確實應酬多,愛喝酒,也經常熬夜看文件……”
台下頓時一片嘩然!
僅僅三指搭脈,不過數十息時間,不僅精準道出了病機根源,連對方的生活習慣都如數家珍!這已經完全超出了尋常“望聞問切”的範疇!
哈裡森教授臉上的得意笑容僵住了,他難以置信地看著江易辰,又看了看自己手中那疊冰冷的儀器報告。他的診斷聽起來科學,卻未能如此一針見血地指出根源,更無法推斷出患者的生活細節!
林九針撫須微笑,眼中異彩連連。他雖也能做到精準診斷,但自問無法在如此短時間內,達到如此細致入微、直指本源的境界。此子神識之妙用,已臻化境!
江易辰看向哈裡森教授,目光平靜:“教授,儀器可測出他心臟的早搏、肝臟的脂肪,卻測不出他肝中鬱結的那團‘火’,更測不出這團‘火’如何燎原,擾亂了他整個身體的平衡。中醫之道,在於調節氣機,平衡陰陽,令其內環境重歸和諧,則諸症自消。這,便是我們的‘科學’。”
醫術診脈)與神識的深度融合,達到了“微觀內視”診病的驚人境界!這不僅是一次完美的反擊,更是將中醫“司外揣內”、“見微知著”的理念,展現得淋漓儘致!
這場診脈對決,高下立判!
喜歡江易辰的醫武征途請大家收藏:()江易辰的醫武征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