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進行的同時,邊疆傳來急報,有敵軍小規模騷擾邊境。
皇孫殿下聽聞後,決定臨時更改科考題目。
增加一道關於如何應對此次邊疆危機的題目,以考驗考生們的臨場應變能力和軍事才能。
主考官宣布這一消息後,考場內再次陷入了一片嘩然。
許多考生麵露難色,冷汗直冒,完全沒有了之前的鎮定。
而韓山四人則對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興奮。
這段時間他們對兵法策論的深入研究,此刻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韓山迅速調整狀態,開始思考應對之策。
結合之前對邊疆地形的了解,以及與兄弟們模擬的各種戰術,提出了先穩固防線,再派出精銳部隊進行奇襲的策略。
王宇也不甘示弱,從後勤保障和輿論宣傳的角度,闡述了如何為前線作戰提供支持。
李明浩則著重分析了如何利用外交手段,聯合周邊部落共同抵禦敵軍。
韓水更是將自己在沙盤推演中的經驗運用到答題中,詳細地規劃了作戰的具體步驟和人員調配。
隨著考試時間的結束,考生們紛紛交上考卷。
走出考場的那一刻,韓山四人相視一笑,他們知道,自己已經儘了最大的努力,無論結果如何,都不會留下遺憾。
而此時的京城,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題目更改,再次陷入了熱議之中,大家都在猜測,究竟誰能夠在這場充滿變數的科考中脫穎而出。
朱雄英站在文華殿的高台之上,目光冷峻地掃視著台下群情激奮的大儒們。
這場因科考內容引發的爭論,已然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一向以剛正不阿著稱的鴻儒錢穆,氣得滿臉通紅,他手中的書卷被攥得緊緊的,指關節都泛出了白色。
錢穆的聲音帶著幾分顫抖:“皇孫殿下!科舉取士,當以傳承聖人之道、弘揚正統經學為要。”
“如今您卻引入這些亂七八糟的兵法、時務之題,簡直是離經叛道!”
“這是要將我大明的學術正統引向何方?”
他言辭激烈,眼中滿是憤怒與失望,仿佛朱雄英犯下了不可饒恕的大錯。
朱雄英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怒火,但很快又恢複了鎮定。
他向前走了兩步,朗聲道:“錢先生,您口口聲聲說我離經叛道,可您是否想過,如今的大明,邊疆烽火不斷,北方的蒙古部落屢屢犯境,百姓流離失所;”
“內地災荒頻發,餓殍遍野,民生艱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的是能安邦定國、救百姓於水火的人才,而不是那些隻會死記硬背聖人之言,卻對現實困境束手無策的腐儒!”他的聲音擲地有聲,在空曠的文華殿內久久回蕩。
這時,禮部侍郎孫德厚站了出來,他微微躬身,語氣卻帶著幾分強硬:“殿下,即便如您所說,國家麵臨困境,但也不能因此就破壞科舉的傳統。”
“科舉是天下士子的晉身之階,是國家的根本製度。您如此輕易地更改科考內容,讓天下士子如何適從?恐怕會引發士林動蕩,影響國家的穩定啊!”他身後的一群大儒紛紛點頭,顯然對他的話深表讚同。
朱雄英冷笑一聲,說道:“孫侍郎,你隻知維護科舉的表麵形式,卻不顧國家的實際需求。”
“若科舉不能為國家選拔出有用之才,那這科舉製度還有何意義?”
“至於士林動蕩,本殿下倒要問問,那些真正有才華、有抱負的士子,會因為科考內容的合理改變而心生不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