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無人反對自己後,朱雄英再次開口道:“楊榮,你且聽題!”
“你對朝廷推出商業稅製度及科舉製度的改製有什麼看法?”
此題目一出,所有通過科考的士子們,神情瞬間變的凝重起來。
就連那些考官們的臉色,也變得嚴肅幾分。
略微沉吟後,楊榮這才開口道:“回殿下的話,臣認為這兩種製度的改製,為大明的未來提供了無限可能!”
對於這個模棱兩可的答案,朱雄英來了幾分興趣。
其它人則是微微搖頭,紛紛在心底感慨,這楊榮未免有些滑頭。
此等時候,居然還敢耍小聰明,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當然,也有不少文官對這個答案嗤之以鼻。
狗屁的無限可能,改製的好處早已經擺在麵前,朝廷的收入成倍上漲,他們這些官員們的日子也好了不少。
至於大明未來的無限可能,隻可能會是在他們這些苦讀聖賢書的文臣身上,與旁人無關!
朱雄英似笑非笑道:“那你便說說,未來的大明,會有那些可能性?”
能夠在史書上留下濃厚一筆的人,必然不會是一個簡單的角色。
他到要看看,這個人是否會給自己帶來驚喜。
楊榮在心底組織一下語言後,這才開口道:“皇孫殿下,臣認為,商稅的改製,並非隻是單一的為朝廷增加稅收,而是在為朝廷完善一個收稅的體係!”
“因為商稅的改製,所以朝廷的官員們,便不可能在其中鑽空子,對稅收方麵上下其手,從而減少貪汙腐敗的現象。”
“同時,也能夠打消不少商人的小心思,避免以最小的利益換取最大的好處,打擊那些偷稅漏稅的商人。”
“現在朝廷隻是推廣的商業稅製度的改革,待此製度徹底成熟後,自然也可以運用到其它行業之中。”
“屆時,大明內部,人人都需要按規矩做事,國力自然會蒸蒸日上!”
對於這個答案,朱雄英很是滿意。
在這個守舊的年代,他能夠有這樣的見解,足以證明他的不凡。
站在一旁的楊士奇,對此更加驚訝!
要知道當初皇孫殿下讓自己在江南之地推行製度時,他才是執行者。
隻有親身經曆過,才能夠弄清楚這種其中的好處。
而他也猜到今日殿下可能會以這方便內容為題,自己也好借此機會為大家普及一下其中的奧妙與好處。
隻是沒有料到殿下會免去自己的殿試,讓自己準備的說辭,全部埋在肚子裡。
而這個名不經傳的楊榮,也是自己的本家,居然可以道破其中的玄機,實在是自己小看了天下人。
至於大殿之中其它人,則是表情各異。
有茫然、有的一頭霧水、有的毫無頭緒、有的恍然大悟、有的異彩連連。
他們都沒有想到,商業稅該製,居然還可以這樣看,這種思維是他們從未想過的。
武將們則是對這種長篇大論不感興趣,要是讓他們上陣殺敵的話,絕逼當仁不讓,這種老生常談,沒有睡著已經算是萬幸了。
之所以會將朝中的武將們叫來,那是因為此次通過科考的士子中,有幾位在兵法一途中有著不淺的造詣。
至於文臣們,隻有戶部的官員們對經濟學有一定的了解。
其它人根本就沒有關注過這方麵,可以說是十竅通九竅,隻剩下一竅不通了。
在楊榮的解釋下,他們這才明白皇孫殿下的目光有多麼長遠,想法有多麼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