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朝堂之中頓時一片騷動,不是他們不認可楊榮的話語。
而是他們的眼中看到的隻有利益,至於國家是否強大昌盛,與他們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當然,也有不少人對楊榮投去欽佩的目光。
朱雄英滿是讚賞的開口道:“說的不錯,愛卿還是懂本皇孫的!”
見陛下與皇孫殿下沒有責怪自己的意思,楊榮鬆了口氣的同時,趕忙謝恩。
而後這才退回自己的位置上站好。
隨即朱雄英繼續道:“楊浦!”
聽到皇孫殿下叫自己後,趕忙站出來恭敬道:“臣在!”
朱雄英打量他一眼後,直接詢問道:“你對一條鞭法與考成法有什麼看法?”
若是說商業稅及科舉製度的改製,得到不少人的支持。
那麼這一條鞭法與考成法,則是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
當然,要將昔日那些叛亂的地主豪強們排除在外,剩餘之人皆舉手讚成。
尤其在這俸祿低下的大明,這種額外賞賜,亦是合法所得,所以各地官員們都有著很高的積極性。
隻是這些好處都是大家可以看到的,而皇孫殿下卻以此提問,顯然這個答案並不是他想要的。
心念一轉後,這才開口道:“殿下,臣對一條鞭法及考成法這兩種製度,的確有自己的看法,若是哪裡說錯了,望殿下勿怪!”
群臣很是不解,這兩種製度的好處,他們已經親身體驗過了,更是實打實的好處,也是反對之聲最少的製度。
楊士奇看了看皇孫殿下後,再次將目光落在楊浦的身上。
顯然殿下叫的這兩位士子,絕非尋常之輩。
這兩項製度也是自己在江南之地推廣的,除卻現有的好處外,還真的沒有總結出自己的見解。
朱雄英微微點頭道:“但講無妨!”
一個楊榮已經給自己帶來足夠的驚喜,現在就看他楊浦是否名副其實了。
楊浦恭敬一禮後,這才開口道:“首先是一條鞭法,丈量天下田地,減輕百姓身上的賦稅,可以讓百姓們快速休養生息,為日後大明走向強大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於這個答案,朱雄英並未感覺到驚豔,再次開口道:“還有嗎?”
楊浦繼續道:“隻根據田地多少來收稅,那麼,那些手中沒有甜地的人,自然就無需繳納稅收。”
“而這些百姓,自然也不用再為以往的人頭稅發愁,賣身給那些地主豪強們做奴仆!”
“也讓這些底層的百姓們,有選擇其它行業的機會,如此一來,大明的經濟,自然會水漲船高,不斷上漲,國力也會越來越強大!”
聽到這裡,群臣倒吸一口涼氣,心中暗道皇孫殿下為何會這般妖孽,目光長遠,手段強硬,簡直令人發指!
朱雄英滿意的點點頭,歸根結底來講,這個答案還算是差強人意。
從他更改製度到推行,始終都是為了大明的未來著想,大明的子民,不該隻生活在現有的土地上。
如今時機尚未成熟,未到打破海禁之時。
海外那無窮無儘的財富,隻能屬於大明。
現階段的大明,應當穩紮穩打,不能將步子邁的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