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見他深夜仍在忙碌,沉聲道:“沈萬三之事,需速戰速決。”
朱雄英躬身道:“皇爺爺放心,孫兒已查到關鍵線索,不日便可水落石出。”
朱元璋嗯了一聲,轉身時忽然道:“唐鐸是咱的老部下,若他真牽涉其中……”
朱雄英明白皇爺爺的猶豫,次日在信中特意叮囑楊士奇:“唐鐸之事,需確保證據確鑿,不可冤枉忠良。若查實其參與,也不必押解回京,就地圈禁,留一線餘地。”
江南的楊士奇接到信時,正看著暗衛呈上的唐文與張全密談的記錄。
紙上“當年換出沈萬三,全賴唐大人調包死囚”一行字,讓他長歎一聲。
提筆回信時,窗外已飄起細雨:“唐鐸確是同謀,張全已認罪畫押。沈府密道入口在其書房假山之下,臣計劃三日後動手,圍剿沈府。”
朱雄英收到信的當晚,親筆下令:“準。動手前需清剿周邊暗樁,鐵甲戰艦封鎖江麵,斷其水路。另,寧王朱權雖被蠱惑,念其血脈,可廢為庶人,圈禁於鳳陽,不必株連。”
三日後三更,江南沈府四周忽然火把通明。
楊士奇立於府外高坡,看著錦衣衛從假山後拖出密道中的沈萬三,老家夥鬢發淩亂,卻仍梗著脖子:“我敗在一個黃口小兒手裡,不甘!”
楊士奇冷冷道:“你敗在逆天而行。”
隨即讓人呈上朱雄英的最後一封密信,上麵隻有八個字:“罪證確鑿,按律處置。”
當沈萬三被押下刑場時,江南的雨終於停了。
楊士奇望著天邊泛起的魚肚白,將最後一封奏報送往京城:“沈案已結,牽涉者皆按律處置,江南安定。”
京城收到奏報那日,朱雄英正在給朱元璋讀信。
老皇帝聽到“唐鐸圈禁終身”時,沉默半晌,終是道:“大孫處置得當。”
沈府被查抄後,大量的賬本、信件被錦衣衛呈送到了朱雄英的案頭。
這些資料中,除了已經查明的與海盜、倭寇勾結的罪證外,還隱隱牽扯出更多朝堂官員。
更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沈府的生意往來中,頻繁出現一些偏遠地區的商號,而這些商號的負責人,名字大多十分陌生。
比較可疑的是,這些商號的交易金額巨大,但交易的貨物卻語焉不詳。
朱雄英敏銳地察覺到,這些商號極有可能是沈萬三用來洗錢、轉移財產,甚至是賄賂官員的工具。
“來人,”朱雄英喚來錦衣衛指揮使,“即刻派人前往這些商號所在地,暗中調查其真實背景和經營情況,務必小心謹慎,不要打草驚蛇。”
錦衣衛指揮使領命而去,朱雄英卻並未因此而放鬆。
他靠在椅背上,閉目沉思,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各種可能的情況。
沈萬三能假死多年,背後必然有一張龐大的關係網在支撐,而這張關係網究竟延伸到了何處,又牽扯到了多少朝堂官員,這些問題如同一團亂麻,纏繞在他的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