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俸祿就不多,卻還要養活一家老小,基本上月月都不會有什麼剩餘,甚至有些時候還會倒掛!
否則的話,每到年底的時候,這些官員也不會第一時間趕往戶部。
生怕自己步伐慢了,所有的賞賜都會被其他人給領走。
當然,也不乏膽子大的人,沒有銀子,生活不了了,就隻能選擇撈偏門。
能夠在短時間內發跡的手段,那就是貪汙受賄。
對於貪官汙吏,朱元璋自然是深惡痛絕。
甚至劊子手已經將刀具砍卷刃了,依舊無法殺儘天下間的貪官汙吏。
直到朱雄英嶄露頭角後,這種情況才得到巨大的改善。
因為他很清楚,想要馬兒跑,那就要給馬兒喂草。
加上年終獎的鼓勵,官員們的腰包也逐漸鼓了起來,生活自然是水漲船高。
當然,朱雄英也清楚,人性是最經不起考驗的,不然的話,也就不會有,人心不足蛇吞象了!
所以,他才會成立監察院與稅務院兩個部門的約束。
即便下邊的官員心中有那個念頭,那也要好好的考慮一下才行。
至於說徹底杜絕天下間的貪官汙吏,朱雄英自認自己做不到,也沒有人能夠做到。
自己能夠做到的就是,儘可能讓朝廷中的貪官越來越少,僅此而已。
當然,官員們的想法也很簡單。
自己能夠過上好日子,不用再為吃喝發愁,已經足夠了。
著實沒有必要去做那些以身犯險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不透風的牆。
一旦事情敗露,那個後果,自己絕度承受不起。
同時,還有戶部那個善於精打細算的老登楊思義在,直接讓不少官員收起了小心思。
也沒有人怪罪皇孫殿下,絕大多數的官員對皇孫朱雄英,依舊持有感恩之心。
沒有皇孫殿下的付出,他們也不可能會有現在這樣的好日子。
除非是現在的好日子過夠了,才會對修建鐵路動歪心思。
至從有了修建鐵路這個想法後,朱雄英就一直在心中思考。
大明這第一條鐵路,要修到哪裡?往哪個方向修?
最終,朱雄英還是決定,這第一條鐵路,先修到北平。
現在大明征派兵征戰韃靼部,一旦戰鬥結束後。
鐵路修好後,南方這邊的糧食,一定會運往北方。
有著強大的戰略物資及充足的糧草做後盾,朱雄英很清楚,這個世界上,絕對不會有人能夠與大明抗衡。
至於第二條鐵路,繼續從北平開始,一直修到瓦剌之地。
即便現在的草原上荒無人煙,但隻要鐵路通到的地方,便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發展起來。
到那時,瓦剌之地,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納入大明的版圖。
廣闊無垠的大草原,還在等著大明子民去開發。
還有那尚未問世的羊毛製品在等著自己。
這些都需要時間,也是如今大明最欠缺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