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諸葛亮捕捉到這個新詞。
“正是。譬如弩機之望山、刀劍之長度、箭簇之規格,乃至攻城錘之部件,皆製定統一標準。如此,戰時損壞,可迅速更換零件,而非廢棄整件器械。工匠製作亦更高效,部件可互換。此於長期戰爭與後勤保障,益處極大。”
陳到儘量用這個時代能理解的語言描述工業標準化的雛形。
諸葛亮聞言,身體不由得坐直了,眼中精光閃動:“部件互換…標準統一…妙啊!叔至此議,直指軍工生產之要害!若成,我軍器械維護效率將倍增!此‘將作院’之設,甚好!當儘快籌辦!”
他顯得有些激動,顯然深刻理解了這背後的巨大價值。
“其三,”陳到趁熱打鐵,“經略南中與西羌。南中之地,不僅需軍事平定,更需經濟羈縻。其地多礦產,如鐵、銅,甚至可能有其他稀有金屬。可派遣得力乾員,以互市、開采為名,深入勘探,若能找到穩定礦源,則我軍械鑄造將不再完全依賴外購或存量。對西羌,則以茶葉、絲帛換取良種戰馬,建立穩定購馬渠道,緩解我軍缺馬之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諸葛亮輕搖羽扇,沉吟道:“南中礦產…西羌戰馬…此二事確為我大漢軟肋。然南中蠻族反複,西羌諸部搖擺,執行起來頗為不易,需派善於溝通、剛柔並濟之人方可。”
“其四,情報為先。”陳到的聲音壓低了些許,“此次夷陵之戰,東吳動向雖有察覺,但仍顯被動。末將以為,當建立一個更嚴密、覆蓋更廣的情報網絡,不僅針對敵國軍政動向,甚至應嘗試滲透其高層,獲取核心機密。此事耗費巨大,且需長期投入,但戰略價值,無可估量。”
書房內陷入短暫的沉默,隻有油燈燃燒的細微聲響。
諸葛亮沒有立刻回答,他深邃的目光看著陳到,仿佛要重新審視這位以忠勇和練兵著稱的將領。
這四條建議,條條切中蜀漢當前的命脈和未來的關鍵,既有宏觀戰略,又有具體措施,甚至包含了“標準化”、“情報滲透”這等極具前瞻性的想法。
這絕非一個單純的武將所能提出。
良久,諸葛亮輕輕吐出一口氣,臉上露出極為欣慰甚至帶著幾分驚喜的笑容,他拿起那份沉甸甸的卷軸,輕輕在案上頓了頓,發出輕響。
“好!好一個‘隆中對’補遺!”諸葛亮的聲音中充滿讚賞,“叔至之才,實令亮驚歎!內政、軍工、邊略、情報,四管齊下,環環相扣,深合韜光養晦、厚積薄發之義!”
“此策高瞻遠矚,腳踏實地,並非空談!若得以推行,我大漢國力必將穩步提升,十年之後,足可與曹魏、東吳真正一較高下!”
他站起身,繞過書案,走到陳到麵前,鄭重地將手按在陳到的肩膀上:“叔至真乃國之柱石!不僅能衝鋒陷陣,更能運籌帷幄,謀劃深遠!此策深合吾心,亮必力主逐步推行之!”
陳到心中一定,也站起身:“丞相謬讚了。末將隻是儘人臣之本分,所思所想,皆為大漢複興。具體施行,還需丞相及眾位同僚斟酌完善。”
“嗯,不錯。”諸葛亮點頭,“事緩則圓,急則生變。尤其是內政革新與南中經略,需選派合適人手,穩步推進。至於‘將作院’與情報網絡,亮以為可優先辦理。”
他沉吟片刻,“叔至,這‘將作院’首任主持之人,以及這情報網絡的構建,你可有合適人選或初步想法?”
諸葛亮這是在賦予陳到更大的權責和參與度。陳到略一思索,謹慎答道:“將作院之事,首重技藝與管理。將作監大監蒲元,鑄造技藝精湛,為人踏實,或可讓其牽頭,再選拔一批心細聰慧的年輕工匠加入。”
“至於情報…此事關乎重大,需絕對忠誠、心思縝密且背景乾淨之人。末將可先從白毦兵中遴選一批機敏可靠之士,進行初步訓練和試探性派遣,具體如何鋪開,還需丞相定奪。”
“善!”諸葛亮對陳到的回答很滿意,既提出了人選,又保持了應有的謹慎和分寸,“便依叔至之意。蒲元負責將作院,情報網絡先由你的白毦兵搭起骨架。所需錢糧人員,亮會全力支持。”
他回到案後,提筆快速寫下幾行字,顯然是記錄剛才的決議。
“天色已晚,叔且回去休息。此卷軸亮細細研讀,明日早朝後,你我再與陛下指休養中的劉備)詳細商議。”
“末將告退。”陳到拱手行禮,轉身離開書房。
諸葛亮目送陳到離開,目光再次落在那份卷軸上,輕輕展開,看著上麵清晰工整的字跡陳到已適應這個時代的書寫方式),臉上再次浮現出難以掩飾的讚歎和欣喜。
他低聲自語,聲音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得此棟梁,實乃漢室之幸,亮之幸也!陛下,您若知叔至有此大才,想必病體亦能快慰幾分……”
窗外,夜色更深,但丞相書房內的燈火,卻似乎比之前更加明亮了。
一份關於蜀漢未來命運的藍圖,正在這燈火下,徐徐展開。
喜歡蜀漢:從劉備腳臭開始請大家收藏:()蜀漢:從劉備腳臭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