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各朝代,不用皇帝吩咐,大臣們已經自覺準備好了紙筆,好幾個人抄寫,爭取一丁點兒也不落下。
眾所周知,現代複合弓的性能如果放到古代的軍隊中,絕對是牛而逼之的存在,那麼要怎麼製作呢?
首先我們不小心,撿到這個複合弓弓把的圖紙,再把它複刻到木板,或者厚一點的紙板上。
接下來依據圖示切割出模板結構,儘量剔除多餘部分,從而在兼顧性能的同時減輕整體重量。
隨後打磨粗糙區域,使邊角更加光滑,為了避免後續塑性時,表麵粘連細沙的問題,還需在樣板表麵塗抹一層油漆
接著將模板放入框架中,隨後向內部填入細沙,並在填充期間持續進行敲擊壓實。
以此確保,成型模具的凹槽表麵更為光滑,這樣的模型我們一共需要製作兩個。
將兩個模具合並為一體,形成製造弓把的模具框架,隨後將融化的鋁液從模具的膠口注入,直至完全填滿溢出為止。
穿越較早的同學,這裡可以用青銅代替。
待其冷卻凝固後,拆線模具,再對其進行切割打磨,這樣我們就得到一個半成型的現代複合弓弓把。
為了便於後期安裝弓臂,我們在弓把的兩側各鑽出一對螺紋孔。
接下來,就到複合弓最關鍵的部位凸輪係統了,該部件位於宮壁兩側,同樣先依據圖紙在材料上切割出樣板,再采用細沙澆築。
對於凸輪鑄件的原始狀態,同樣對其進行切割打磨,需注意的是,凸輪機構是由大小兩個凸輪組合成的滑輪係統,他們需分開澆築。
待成型後再通過螺絲組裝,固定在凸輪的正中間,需要開出一個稍微大一點的孔洞,便於後期安裝小型軸承。
現代複合弓的弓臂多由碳纖維和玻璃纖維製成,那麼在古代,我們常可以用水牛角或黃牛角作為替代材料。
先將牛角切割成型,再通過高溫軟化處理,隨後將其貼附於木質弓臂表麵,以有效增強其韌性與彈性。
在弓臂的兩端各開一個缺口,便於安裝凸輪係統,我們使用兩塊夾板固定凸輪的橫銷。
最後階段是上弦,古代通常使用處理過的牛筋製作弓弦,因其強度較高,韌性優異,能承受巨大拉力,且彈力出色。
先將弓弦從大凸輪環繞至小凸輪,隨後引導至凸輪邊緣的固定凹槽中,加以固定,並調節至適宜的彈力水平。
最後就是安裝防震器和箭台,防震器的主要功能是在弓箭發射後,吸收弓弦回彈產生的震動,箭台則如同引導軌道,為箭矢提供穩定的飛行路徑,確保射擊精準度。
到這裡,我們的複合弓就大功告成了。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很刑啊!
弓不是管製刀具,弩才是。
這個技術在古代能實現嗎?
青銅鑄造技術可以實現。
這個想要實現技術太難了,不如反曲弓好操作。】
“這,看著有點複雜啊!”
“廢話,你都能看懂,那你不就是天才了?”
“這武器看著就厲害,可這複合弓不易製作,一般人也拿不動這麼重的弓吧?”
“自然是朝廷先改良合適,再推廣軍中了。”
……
百姓們對弓箭的了解也隻是能打獵的程度,再複雜一些就不懂了。
涉及到一些原理,古代的工匠也有些迷茫,螺紋孔、軸承、螺絲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