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看向了胤禛,雍正看向了弘曆,這《貳臣傳》可真殺人誅心。
已知,乾隆愛改史,並且會毀書籍……
保清嘲諷一笑,“要麼怎麼說會咬人的狗不叫呢,這招妙啊!”
“大節有虧”的人就該被釘在恥辱柱上,這才符合漢人忠君愛國的道德標杆,讓漢官再也生不出反心。
什麼反清複明,都是一群烏合之眾。
乾隆對自己這一招非常滿意,以此強化儒家綱常倫理,規範臣民道德,維護清朝統治秩序。
忠君,忠哪個君,他大清就是君。
山東、江蘇、浙江、福建也一度發生旱災,爆發了大規模的民亂,雖然很快被平定,但對經濟的影響卻非常嚴重。
東南沿海地區,還時常受倭寇侵擾,擁有水軍數萬、戰船數千的鄭芝龍,也就是鄭成功的父親。
他在台灣、澳門和呂宋都有地盤,可他雖然被朝廷招安,卻隻是為了更方便賺錢,既不聽調也不聽宣。
崇禎想要讓他做事,還得看他願不願意,如果鄭芝龍不願意,崇禎也拿他沒有任何辦法。
大明朝兩京一十三省,唯一太平的兩個省份,是廣東和廣西。
但在崇禎繼位前的百年時間裡,兩廣之地就已前後反了三次,所以對於這兩個省份,崇禎一直小心翼翼,深怕又有人造反。
【兩廣人反清複明持續了三百年。
太平天國運動就是從廣西爆發的。
按理說,鄭芝龍年輕的時候很有戰略眼光,怎麼老年就信了大清呢?
他想得到一個異姓藩王稱號,洪承疇招降時,清廷和多爾袞可沒說同意讓他做閩粵總督,最終被發配至寧古塔了。
真服了,都知道異姓王什麼下場,吳三桂他們一個個的還想封王,跟滿清打了那麼多年,還不了解敵人什麼尿性?
鄭芝龍完全有能力一統東南亞,再以東南沿海地區為基地跟滿清抗衡,但那個時候的認知不認為有這個可能性。
鄭芝龍擁立隆武帝想要以天子挾令諸侯,要是早點謀劃台灣,南明複興還有希望。
可惜,鄭成功放了李定國兩次鴿子,南明複興希望破滅。
三藩之亂還有機會,可惜最後關頭吳三桂死了。】
已投降的鄭芝龍:“……人就得服老。”
其他時期的鄭芝龍問手下人:“你們覺得天幕所說可行嗎?”
事情太大,他不敢輕信。
手下:“這個發配寧古塔應該是真的。”
隆武帝和黃道周等人紛紛討論起能不能謀劃台灣當退路,還有吳三桂,現在不反也得反了,如果可以合作,南明政權的機會會更大。
現在大清沒有民心,正是他們崛起的時候,可不能慫。
鄭成功和李定國立馬傳信合作,不管如何,這次不能再讓曆史重演。
康熙時期的吳三桂直接整頓兵馬準備反了,這群野豬皮就是野蠻,藩王職位說撤就撤,又是懷念崇禎的一天。
給大清當狗之後,踏馬的,在大明當人的日子都顯得無比珍貴了起來。
這天下,李自成爭得,大清爭得,他吳三桂怎麼不能爭?
他吳三桂就要爭上一爭!
喜歡天幕:保成二廢三立,胤禛麻了請大家收藏:()天幕:保成二廢三立,胤禛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