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內,文武百官早已列隊等候。
崇禎端坐龍椅,麵色凝重,他示意王承恩宣讀左光先的奏章。
當聽到洪承疇率部投降偽夏時,朝堂上一片嘩然。
“逆臣!該千刀萬剮!”禦史楊維垣率先發難,“洪承疇辜負皇恩,罪該萬死!當立即捉拿其在北京的家眷,以儆效尤!”
兵科給事中姚宗文緊接著附和:“陛下,楊禦史所言極是,洪承疇世受皇恩,竟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若不嚴懲,何以警示他人?”
朝堂上頓時響起一片喊殺之聲,這些大臣們似乎認為,隻要嚴懲洪承疇,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崇禎冷冷地掃視眾人,開口道:“諸位愛卿,朕不是讓你們來罵洪承疇的,現在洪承疇降了,陝西防務空虛,接下來該怎麼安排?誰人可領軍接任三邊總督?”
這話如同冷水潑入熱油,朝堂上頓時炸開了鍋。
首輔溫體仁率先出列:“陛下,臣推薦延綏巡撫陳奇瑜,陳大人多年鎮守邊關,熟知陝甘軍務,崇禎四年曾大敗流寇於隴州,五年又破流寇於慶陽,戰功赫赫。”
兵部尚書張鳳翼立即反駁:“溫首輔所言差矣!陳奇瑜雖善戰,然性格驕縱,去年在山西就因輕敵冒進險些釀成大禍。
臣以為鄖陽撫治盧象升更為合適,盧大人治軍嚴謹,同時地方事務處理極為妥當!”
這時,吏部侍郎張四知出列道:“陛下,臣以為二位大人所薦皆不妥,陳奇瑜性情暴烈,盧象升資曆尚淺。
臣推薦大同總兵王樸,王總兵久鎮邊關,去年在宣府大破插漢部,今年春又於陽和衛擊敗土默特部,可謂經驗豐富。”
“不可!”溫體仁一派的禦史陳演立即反駁,“王樸雖勇,然從未經略過陝甘軍務。
臣推薦陝西左布政使鄭崇儉,鄭大人自崇禎四年任布政使以來,熟悉當地情況,更能安定地方!”
朝堂上各派係爭相推舉自己人,仿佛這隻是一次尋常的官職更替。
溫體仁一係堅持推舉陳奇瑜,張鳳翼則力薦盧象升,而中間派則支持王樸或鄭崇儉。
這時,兵科給事中顧國寶出列道:“陛下,臣以為諸位大人所薦皆非最佳人選,臣推薦原任薊遼總督的張福臻張大人。
張大人崇禎四年任延綏巡撫時,就曾大破流寇,五年調任薊遼後更是屢建奇功,今年春還在山海關擊退東虜進攻。”
溫體仁冷笑道:“顧給事中莫非不知?張福臻如今丁憂在家,按製需守孝三年,豈可奪情起複?”
顧國寶立即反駁:“溫首輔豈不聞金革之事無避?如今國難當頭,正當破格起用良將。”
張鳳翼見狀又提出新的人選:陛下,臣又思得一合適人選——原任甘肅巡撫的梅之煥梅大人。
梅大人萬曆年間就曾巡撫甘肅,天啟年間鎮守南贛,崇禎元年任甘肅巡撫時大破河套蒙古,四年致仕歸鄉,若陛下下旨起複,必能穩定西北局勢。”
溫體仁一係的官員紛紛反對:“梅之煥年事已高,且已致仕多年,恐難當此重任。”
朝堂上頓時爭論不休,各派官員互相攻訐,都認為對方推薦的人選不堪大用。
崇禎看著這一幕,心中湧起一股無力感,這些大臣們還在為派係利益爭執不休,完全沒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