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次碰壁之後,這些往日裡呼風喚雨的士紳官員們終於明白,孫傳庭這次是鐵了心要拿他們開刀,任何僥幸心理都是徒勞。
整個陝西上流社會,籠罩在一片絕望和哀嚎之中。
孫傳庭用這種近乎殘酷的方式,在最短時間內聚斂起了編練新軍所需的巨額資金,同時也用一種極端的手段,試圖滌蕩這片土地上的沉屙積弊,為大明朝續命做最後一搏。
而民間暗流湧動,既有對貪官惡紳倒台的歡呼,也有對未來的深深憂慮和觀望。
當孫傳庭在陝西大刀闊斧整頓吏治、查抄劣紳的消息傳到鳳翔府時,劉之勃精神為之一振。
他仿佛在漫漫長夜中看到了一線曙光,迫不及待地衝進父親的書房,臉上帶著久違的興奮。
“父親!父親!您聽到了嗎?”劉之勃聲音激動,“孫傳庭孫大人果然名不虛傳!一上任便以雷霆手段肅清貪腐,鏟除劣紳!
如此剛正不阿,實乃國之棟梁!有孫大人在,陝西吏治必將煥然一新,民心亦可收攏!假以時日,未必不能扭轉危局!
父親,我們何不再多給大明一點信心?或許……或許真能力挽狂瀾呢?”
劉靜安看著兒子眼中重燃的希望之火,心中卻是百感交集,他長長地歎了口氣,語氣中充滿了看透世事的悲涼與無奈:“勃兒,你的心思為父明白。
孫傳庭確是能臣,或許能帶來一時的清明,但是,晚了……太晚了啊!”
他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仿佛在凝視著這個王朝末路的黃昏:“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如今的大明,就像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渾身都是膿瘡。
一個孫傳庭,就算他渾身是鐵,又能打幾根釘?十個、百個孫傳庭,也救不了這必死之局!
你看這陝西,再看山西、河南,連年大旱,赤地千裡,餓殍遍野!百姓活不下去會怎樣?官逼民反,古之常理!此乃天災,亦是人禍!
朝廷加餉無度,官吏層層盤剝,士紳巧取豪奪,早已將百姓逼到了絕路!
關外,建奴韃虜年年扣邊,劫掠殺戮;
關內,大夏強敵虎視眈眈,勢不可擋;
而朝堂上下,還有多少像我們之前談論的那些蠹蟲,在繼續趴在這垂死的巨人身上吸血?天災、人禍、外患、內憂,交織在一起,大明已是藥石無醫,回天乏術了!”
劉之勃張了張嘴,還想反駁,卻見父親走到書房內側一個不起眼的櫃子前,用鑰匙打開層層鎖具,從最深處取出一封折疊整齊的信函,遞到他麵前。
“你看看這個吧。”
劉之勃疑惑地接過信,展開一看,臉色瞬間大變,手都微微顫抖起來。信箋上的字跡陌生,但內容卻如同驚雷般在他腦中炸響!
信中明確稱呼他父親為劉先生,讚譽其醫術高明,是鳳翔府醫道領軍人物,並直言大夏不日將兵進陝西,希望劉靜安能聯絡開明清白士紳早做準備,以待王師,並承諾,屆時,大王必有安排。
落款處雖無具體姓名,但那個隱秘的標記,無疑指向了令人聞之色變的偽夏情報組織——聽風!
“父親!您……您竟然早已與偽夏……”劉之勃的聲音充滿了震驚和難以置信。
劉靜安神色平靜,坦然道:“不錯,為父確實已與聽風有過接觸,但對於信中所言的安排,為父其實並不在意。
我從醫數十載,所求不過是以醫術濟世救人。
如今大夏革新醫道,設立官醫院,編纂醫典,普惠眾生,此正合我平生之誌!
我願投效,非為高官厚祿,實為這醫道能有發揚光大之機,為天下更多病患能得救治之望!
至於大明,你口口聲聲說孫傳庭能帶來陝西吏治清明,好,就算他能!那陝西之外呢?山西、河南、湖廣、北直隸……天下各地的士紳官僚,早已盤根錯節,沆瀣一氣,上欺君王,下壓百姓!
再加上這席卷北方的特大旱災,朝廷拿不出錢糧賑濟,反而加征不已!勃兒,你告訴我,這樣的局麵,靠一個孫傳庭,拿什麼來回天?!”
“可是……可是陝西已然大旱如此,難道大夏就有辦法解決這天災不成?”劉之勃掙紮著問道,試圖找到一絲反駁的理由。
“還真有!”劉靜安斬釘截鐵地說,“為父聽聞,大夏設立研究院,廣納各方人才,其中便有專人負責改良糧種!主持此事者,或許你都未曾聽過,乃是宋應星宋先生!”
“宋應星?”
“正是!他那些被大明視為奇技淫巧、不屑一顧的學問,在大夏卻被奉為國之上賓!雙方對待實學的態度,簡直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大明隻知空談聖人言喻,皓首窮經,卻不通實務,不恤民情!勃兒,你如今這般固執,豈不正是受了此等流毒?”
劉靜安的話語如同重錘,“你再看看大夏都做了些什麼?革新醫政,推動教育,廢除勞役,改為有償征募,欲使民可使知之!
大明將匠戶視為賤籍,如同牲畜般驅使;
大夏卻將巧匠能工視為珍寶,尊崇有加!
劉之勃,你熟讀史書,你告訴為父,縱觀古今,一個暮氣沉沉、僵化腐朽的王朝,和一個生機勃勃、務實進取的新朝,究竟哪一個更有希望?大明,到底還拿什麼來翻身?!”
劉靜安一連串的質問,引經據典,結合殘酷現實,如同狂風暴雨般衝擊著劉之勃的思想防線。
他想起街頭賣兒鬻女的慘狀,想起茶樓中百姓對孫傳庭清算貪官的歡呼與對四川的向往,再對比父親所言大夏的種種新政,他發現自己竟無力反駁。
父親說得沒錯,此刻的陝西,北、西、南三個方向已被大夏合圍,猶如網中之魚,突圍之路,何其艱難?或許,真正的生路,並非負隅頑抗,而是……順勢而為?
就在劉之勃內心進行著激烈天人交戰的同時,遠在西北的寧夏後衛今寧夏鹽池一帶),一座臨時充作帥府的宅院內,氣氛則是另一種緊張與期待。
喜歡從少爺到皇帝請大家收藏:()從少爺到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