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孔有德及一眾臣子告退後,偌大的偏殿隻剩下皇太極一人。
他獨自走到窗邊,望著外麵盛京冬日的蕭瑟景象,心中湧起一股難以排遣的煩悶與不甘。
他不明白,為何上天似乎總是更加青睞漢人?他們擁有廣袤的土地、眾多的人口、悠久的文明和層出不窮的能工巧匠。
好不容易,大明這座龐然大物內部腐朽,顯露出疲態,給了他大清入主中原的希望,可偏偏又從西南冒出來一個更加難纏、行事風格迥異且技術領先的大夏!
這個政權,似乎比大明更講道理,但也比大明更加強大和難以揣度。
一種深沉的無力感,再次攫住了他的心,大清的崛起之路,似乎注定布滿荊棘。
……
就在皇太極於盛京為大清的未來憂心忡忡之時,數千裡之外的西安夏王府,大夏之主張行,正在著手推行一項在他看來關乎開啟民智、引導輿論、促進商業的新政。
書房內,張行將幾張寫滿字跡、排版新穎的紙張遞給陝西巡撫李玉橫。“玉橫,你看看這個,覺得如何?”
李玉橫雙手接過,仔細瀏覽起來,隻見紙張上方用稍大的字體寫著陝西報等字樣,下麵分列著幾個板塊:朝廷政令、陝西要聞、農事指導、商訊集錦、趣聞軼事、學問淺談。
內容五花八門,既有關於均田畝政策的最新解釋,也有西安府某地興修水利的報道,還有如何防治冬日牲畜疾病的常識,甚至有一篇講述陝西涼皮由來的小故事,以及一道簡單的算術題。
李玉橫翻看片刻,抬起頭,帶著幾分不確定問道:“大王,此物……形式新穎,內容包羅萬象,似乎……類似於明廷的邸報?不過,這上麵的內容,可比邸報要豐富得多,也……通俗得多。”
張行笑了笑,肯定道:“不錯,你可以將其視為邸報,但絕不同於明廷那等隻在官員內部傳閱、內容刻板、往往報喜不報憂的邸報。
我們的這個,我稱之為報紙,其麵向的,是所有識字的百姓,甚至可以通過識字之人讀給不識字的人聽!
它的內容,要大膽得多,要貼近民生,要敢於報道真實情況,也要有趣味性!
朝廷可以通過它,及時、準確地將政令、法規傳遞給基層,避免胥吏曲解盤剝;
可以刊登各地的招工信息,促進百姓就業;
可以普及農業、衛生等實用知識,提升民智;
可以刊登一些寓教於樂的故事、謎題,豐富百姓精神生活;
還可以報道各地商業動態,促進貨物流通。”
李玉橫一邊聽,一邊下意識地捏了捏手中質地偏薄、但韌性尚可的紙張,提出了一個現實問題:“大王此策,立意高遠,利國利民。
隻是……這印刷成本恐怕不菲,尤其是這紙張,若是太薄,墨跡容易沾染到下一張,影響閱讀;
若是用厚紙,成本又太高。長期以往,恐官府財政難以支撐。”
張行顯然早已考慮過這個問題,他從容答道:“玉橫所慮,正是關鍵,所以,這報紙,不能完全由官府掏錢來辦,需要自己具備造血之能。”
他指著商訊集錦和預留的空白版麵說道:“除了朝廷發布的政令、招工信息是免費刊登外,其他版麵,我們可以向私人商會、工坊、甚至是個人開放,允許他們刊登廣告!”
“廣告?”李玉橫對這個新詞有些不解。
“就是廣而告之的意思。”張行解釋道,“比如,某個商會新到了一批南貨,他可以在報紙上登出消息,告知百姓貨物種類、價格、售賣地點;
某個工匠鋪子手藝精湛,也可以登報宣傳;
甚至某個酒樓新出了菜式,都可以刊登出來吸引食客。
但是,登報,需要付費!”
他進一步細化規則:“為了區分不同商家的需求和影響力,我們可以設定一個分級收費的標準。
初步設想,以三個月為一期,商家可以根據自身財力和發展規劃,向各級衙門申請不同級彆的廣告。
例如,支付五十兩銀子,其廣告便能刊登在本縣的報紙上;
支付五百兩,則可以刊登在本府及下轄所有縣的報紙上;
若支付一千兩,其廣告便能出現在全陝西各府縣的報紙上!具體的價格,我們可以先試印幾期,根據報紙的受歡迎程度、傳閱範圍以及廣告效果再來調整確定。”
李玉橫聽得眼睛漸漸亮了起來,他明白了其中的關竅:“大王的意思是,以商養報?用商家支付的廣告費用,來覆蓋報紙的印刷、編纂、發行成本,甚至可能還有盈餘?”
“正是如此!”張行讚許道,“而且,這報紙本身,也將成為一個產業,我意,在各府成立專門的報社,招募主編、編輯、訪事記者)、排版工匠、印刷工人等。
報社負責報紙內容的采寫、編輯、印刷和發行,其運營收入,主要就來自廣告費,這筆收入計入各府的財政,可以用於改善民生、興辦教育等。
當然,報社的收入,同樣需要依法納稅。”
李玉橫徹底明白了張行的整個構想,這不僅僅是一份報紙,更是一套融合了信息傳播、商業促進、財政增收和文化教育及政令推廣的複雜係統。
他躬身應道:“微臣明白了!此策若能推行,必能開啟民智,暢通政令,繁榮商貿,實乃治國良策!臣這就下去籌備,先在西安府試辦第一期《西安旬報》,摸索經驗,再推廣至全陝!”
“好!去辦吧,記住,內容要真實、及時、貼近百姓,切不可淪為官樣文章。”張行最後叮囑道。
李玉橫領命而去,心中充滿了乾勁兒。他仿佛已經看到,那一張張散發著墨香的報紙,如同涓涓細流,將大夏的新政、知識和商業活力,輸送到陝西的每一個角落,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這片古老的土地。
七日後,西安府城內,一處名為清茗軒的茶館,向來是城東士紳、文人墨客喜好聚集清談之地。
喜歡從少爺到皇帝請大家收藏:()從少爺到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