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宋應星看向周硯,眼中露出遇到知音的欣喜,“鋅,古稱倭鉛,其性脆,然與銅相合,可得黃銅,色澤金黃,若再配以適量白銀,或可調出近似白銀之光澤,且硬度勝過純銀,亦能節省銀、銅之用量!
隻是這具體比例……”他陷入沉思,手指無意識地在桌上劃拉著。
周硯顯然對此也頗有研究,立刻接話:“宋先生高見!赤銅以爐甘石或倭鉛參和,轉色為黃,晚輩曾隨祖父試驗,銅六鋅四,可得良黃銅。
若欲其色近銀,則需增銀減鋅,然銀多則成本驟增,鋅多則色澤偏黃且易脆……
晚輩淺見,或可試以銀五、銅四、鋅一之比例?或銀四、銅五、鋅一?此需反複熔煉試鑄,觀其色澤、掂其重量、試其硬度,方能定奪。”
另一位老鑄匠也插言道:“老師傅們傳下的手藝裡,也有加錫加鉛的,為的是好澆鑄,成型快。
但錫鉛之物,易使錢幣發暗發黑,且質地過軟,不耐久用,宋大人和周小哥說的這鋅,老朽雖未曾多用,但聽來似乎比錫鉛更佳?”
宋應星點頭:“老師傅經驗老到,錫鉛確非上選,鋅雖較脆,但與銅銀熔合得當,其弊可免,反增硬度與色澤穩定性。
大王,臣以為,周硯所提銀銅鋅之路可行,具體比例,可於此工坊內立起小爐,即刻著手試驗,不出一日,必有最佳方案!”
“宋先生與諸位所議甚好。”張行的聲音響起,帶著一種洞察先機的沉穩,“不過,在此銀、銅、鋅基礎之上,朕以為,還可再加入一物——白銅。”
“大王是指,以鋈u,古代對白銅的稱謂)摻和?”宋應星眼中精光一閃,立刻領會,但隨即提出疑慮,“白銅鎳銅合金)色澤確似白銀,質地堅硬耐磨,不易鏽蝕,乃上好之材。
然其煉製不易,價格高昂,且性質剛脆,若比例不當,鑄造時極易開裂,成品率恐十不存一,前朝雖有以此製作器物者,但用於大規模鑄錢……”
張行讚許地看了宋應星一眼,解釋道:“宋先生所慮極是,尋常白銅,確有此弊,然朕所言,非是簡單沿用古法。
研究院此前於冶煉一道已有突破,可更精準地控製火候與添加其他金屬的比例,形成一種新的、更適合鑄幣的白銅合金。
此舉不僅能有效提升成品率,更能使其色澤更顯白亮,抗變色能力更強,質地亦能在堅硬與韌性間取得平衡。
更重要的是,此改良白銅的精確配方與規模化冶煉技藝,目前唯我大夏獨有,外人即便知其含有白銅,若無具體配方與精煉之法,亦絕難仿製。
將其摻入鑄幣合金,可大幅減少銀、銅的用量,降低成本,更能使夏元獨具特色,難以仿冒,可謂兼具美觀、耐用與防偽之效。”
宋應星聞言,臉上的疑慮儘去,轉為興奮與欽佩:“大王深思遠慮,臣不及也!若真能攻克此改良白銅的鑄造難關,以其為核心之一鑄幣,則我大夏新幣在材質上便可高枕無憂!
不僅節省銅銀,其獨特的白亮光澤與堅硬質地,亦將成為我朝貨幣之顯著特征,令百姓易認,奸徒難仿!臣請即刻以此方向,著手試驗合金最終比例!”
張行見幾位專家迅速進入了狀態,並且思路清晰,心中大定,說道:“好!材料一事,便由宋先生牽頭,周硯及諸位匠師輔助,儘快試驗出最佳配比,務求色澤、硬度、成本三者兼顧。”
這時,宋應星又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大王,明廷貨幣,銀兩之下,輔以銅錢,以文計,千文約合一兩,我大夏新幣,是否仍需鑄造此類輔幣?”
張行早已思考過這個問題,斷然道:“從此,我大夏隻有夏元,不再另鑄銅錢!為便於與舊製銜接及日常小額交易,新幣設不同麵值。
以一枚標準夏元對應白銀一兩,其下,設角、分,暫定一角當百分,十角合一元,亦即,一分約等於舊製一文,一角約等於舊製一錢,一元即一兩。
在此一元之上,再設五元、十元、乃至五十元、一百元之大額貨幣,用於大宗交易及國庫結算。
無論麵值大小,皆采用我等議定之合金材料鑄造,區彆僅在於重量、直徑之遞增,以及圖案細節之區分,如此,幣製統一,簡便易行。”
眾人聞言,細細品味,均覺此製清晰明了,既照顧了舊有習慣,又大大簡化了貨幣體係,長遠來看,利遠大於弊。
張行最後道:“眼下,勞煩諸位者,首在確定這合金配,其次,便要倚重各位雕刻大家,以此最終確定之錢幣大小厚薄為準,雕刻母錢模板!
此模板務求精益求精,圖案清晰深邃,齒邊均勻銳利,乃我大夏貨幣之母,關乎國體!待模板製成,便可開始試鑄,繼而量產!”
事情似乎已然明確,但一直認真聆聽的周硯,在消化了所有這些信息後,又提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他看向張行,恭敬地問道:“大王,既然形製、材料已定,那我大夏鑄幣,是否還沿用傳統的翻砂鑄造之法?”
這個問題,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尤其是那些老鑄匠,他們一輩子都在和翻砂範鑄打交道。
宋應星也目光炯炯地看向張行,他知道,大王既然在形製和材料上都有如此突破性的構想,這鑄造方法,恐怕也非同一般。
張行看向周硯,又環視眾人,知道最關鍵的一環來了,反問道:“周硯,你既問起,想必對此有所思考,依你之見,這翻砂鑄造之法,用於我等欲鑄之新幣,利弊如何?”
周硯見大王垂詢,精神一振,略一整理思路便清晰答道:“回大王,翻砂鑄造,乃沿用千年之法,其利在於工藝成熟,對匠人技藝要求相對寬泛,初始投入較小,易於快速鋪開生產,以砂為範,可反複使用,成本低廉。
喜歡從少爺到皇帝請大家收藏:()從少爺到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