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昌邑城,寒風裹挾著枯葉如破碎的蝶群,簌簌掠過斑駁的青灰色城牆。劉賀蜷縮在空蕩蕩的書房內,褪色的錦袍裹不住嶙峋身形,枯瘦的手指反複摩挲著《論語》邊角磨損的竹簡。跳動的燭火在他凹陷的眼窩投下濃重陰影,映得那道自長安帶來的龍紋玉佩愈發黯淡無光。
自霍光當眾宣讀廢帝詔書那日起,昌邑王府的朱漆大門便蒙上了灰。曾經擺滿西域葡萄美酒的鎏金案幾,如今堆疊著半人高的儒家典籍,竹簡間夾著密密麻麻的批注。每當更夫敲過三更,書房的窗欞總會透出微弱燭光。他常跪坐在冰涼的青磚地上,就著油燈逐字研讀,凍僵的手指握著毛筆,在帛書上反複謄寫“克己複禮為仁”。黎明破曉時,霜花已爬上窗紙,而他仍保持著讀書的姿勢,晨光穿透薄霧,為他肩頭鍍上一層朦朧的金。
隨著書頁的翻動,那些治國箴言像鋒利的刀刃,一次次剖開劉賀的心防。深夜倚著廊柱望月,他總會想起未央宮前殿那把空蕩蕩的龍椅。記得初登皇位時,自己如何在朝堂上打瞌睡,任由寵臣將奏章當廢紙拋灑;記得為博美人一笑,強征百姓開鑿人工湖,致使萬畝良田荒蕪。如今想來,那些百姓跪在宮門外哭喊的畫麵,比任何刑罰都令人錐心。他常在夜半驚坐而起,冷汗浸透衣袍,顫抖著抓起案頭竹簡,試圖從字句間尋找救贖的良方。
決心改變的那日,劉賀親手將象征身份的玉冠鎖進檀木箱,換上粗布短打,帶著幾個家仆踏入市井街巷。城西老嫗因交不出賦稅被衙役打得奄奄一息,他怒不可遏,徑直闖入太守府據理力爭,以自己僅剩的封地作保,懇請減免賦稅;城北的孤兒院裡,他卷起衣袖教孩童識字,用王府節省下來的銀錢為他們添置冬衣。最驚心動魄的是那場暴雨,渾濁的河水如猛獸般衝擊堤壩,他帶頭跳進齊腰深的泥水中,麻繩勒破手掌也渾然不覺。當洪水退去,他癱坐在濕漉漉的堤壩上,看著百姓們相擁而泣,忽然發現掌心的血痕竟在泥土中暈染出類似龍紋的圖案。
起初,百姓們對這位落魄王爺的示好充滿警惕。賣炊餅的老漢見他靠近,慌忙用圍裙遮住竹筐;挑水的漢子遠遠望見,便繞道而行。直到有個寒冬,劉賀帶著人挨家挨戶修補漏風的窗紙,又將自家囤積的木炭分給孤寡老人。當他蹲在病弱的孩童床前,小心翼翼地喂藥時,圍觀的婦人終於忍不住落下淚來。慢慢地,街頭巷尾的議論變了——有人說王府的糧倉開倉放糧了,有人看見王爺赤腳幫佃戶插秧。再遇見時,孩子們會甜甜地喊他“劉伯伯”,老人們也會顫巍巍地往他懷裡塞兩個溫熱的紅薯。
春去秋來,昌邑城的百姓漸漸淡忘了那個荒唐的漢廢帝。他們隻記得,有位身著粗布的男子,會在清晨的市集幫菜農推車,會在學堂教孩子們念書,會在災年把自己的口糧分給災民。劉賀常獨自漫步在曾經冷清的王府花園,如今這裡種滿了百姓送的野花。微風吹過,花香與泥土的氣息交織,恍惚間,他覺得這比長安宮中的龍涎香還要芬芳。失去了皇位,卻收獲了真正的民心,或許,這才是上天賜予他最好的救贖。
喜歡奇葩皇帝合集請大家收藏:()奇葩皇帝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