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七月,西突厥沙缽羅可汗侵犯庭州,攻陷金嶺城和蒲類縣,殺害掠奪幾千人。高宗下詔任命左武候大將軍梁建方、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弓月道行軍總管,右驍衛將軍高德逸、右武候將軍薛孤吳仁為副總管,征調秦、成、岐、雍四府的兵力三萬人以及回紇騎兵五萬人前往討伐。
癸巳日,高宗下詔讓各位禮官、學士商議明堂製度,決定以高祖配祭五天帝,太宗配祭五人帝。
八月己巳日,任命於誌寧為左仆射,張行成為右仆射,高季輔為侍中;於誌寧、張行成仍保留同中書門下三品的頭銜。
己卯日,郎州白水蠻反叛,侵犯麻州,高宗派遣左領軍將軍趙孝祖等人發兵討伐。
九月癸巳日,廢除玉華宮,改為佛寺。戊戌日,將九成宮改名為萬年宮。
庚戌日,左武候引駕盧文操翻牆盜竊左藏庫的財物,高宗認為引駕的職責是糾察違紀行為,盧文操卻自己偷盜,下令將他處死。諫議大夫蕭鈞勸諫說:“盧文操的罪行確實難以寬恕,但按照法律還不至於處死。”高宗於是赦免了盧文操的死罪,對侍臣說:“這才是真正的諫議大夫啊!”閏九月,長孫無忌等人獻上刪定後的律令格式,甲戌日,高宗下詔向全國頒布。
高宗對宰相說:“聽說各地官員辦事時還在相互顧念情麵,大多不能秉公處理。”長孫無忌回答說:“這不敢說沒有;但肆意徇私枉法,確實也沒人敢做。至於稍微照顧點人情,恐怕陛下也難免會有。”長孫無忌以元舅的身份輔佐朝政,凡是他所說的話,高宗無不讚許采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冬季十一月辛酉日,高宗前往南郊祭祀。
癸酉日,高宗下詔:“從今往後,京官及外州官員有進獻鷹隼、犬馬的,論罪懲處。”
戊寅日,特浪羌首領董悉奉求、辟惠羌首領卜簷莫各自率領本部落一萬多戶前往茂州歸附唐朝。
竇州、義州蠻族首領李寶誠等人反叛,桂州都督劉伯英率軍討伐平定。
郎州道總管趙孝祖征討白水蠻,蠻族首領禿磨蒲及儉彌於率領部眾占據險要地勢抵抗,趙孝祖將他們全部擊殺。恰逢大雪,蠻族百姓饑寒交迫,幾乎死亡殆儘。趙孝祖上奏說:“貞觀年間討伐昆州烏蠻,開始設置青蛉、弄棟二州。弄棟以西有小勃弄、大勃弄兩條河流域,當地蠻族常常煽動誘惑弄棟蠻族,企圖讓他們反叛。勃弄以西與黃瓜、葉榆、西洱河相連,人口稠密、物產豐富,比蜀川還多,沒有統一的大首領,喜好結仇鬥毆。如今借著擊敗白水蠻的兵力,請允許我順便征討四方蠻族,安撫平定他們。”高宗下詔批準。
十二月壬子日,處月部落的朱邪孤注殺死招慰使單道惠,與突厥阿史那賀魯勾結。
這一年,百濟派遣使者入朝進貢,高宗告誡他們:“不要與新羅、高麗相互攻伐,否則,我將發兵討伐你們。”
永徽三年壬子年,公元652年)
春季正月己未朔日,吐穀渾、新羅、高麗、百濟一同派遣使者入朝進貢。
癸亥日,梁建方、契苾何力等人在牢山大敗處月部落的朱邪孤注。朱邪孤注連夜逃跑,梁建方派副總管高德逸率領輕騎兵追擊,行軍五百多裡,生擒朱邪孤注,斬首九千級。軍隊返回後,禦史彈劾梁建方兵力足以繼續追擊卻逗留不前;高德逸奉詔購買馬匹時,擅自挑選優良駿馬。高宗因梁建方等人有功,不予追究。大理卿李道裕上奏說:“高德逸挑選的馬匹,體力異常強健,請納入宮中馬廄。”高宗對侍臣說:“李道裕是司法官員,進獻馬匹並非他的本職,卻妄圖迎合我的心意;難道是我做事不能讓臣下信任嗎!我正在自我反省,所以不再貶黜李道裕了。”
己巳日,任命同州刺史褚遂良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丙子日,高宗祭祀太廟;丁亥日,祭祀先農神,親自耕種籍田。
二月甲寅日,高宗登上安福門樓,觀看百戲表演。乙卯日,高宗對侍臣說:“昨天登樓,是想觀察民情風俗的奢侈與節儉,並非為了欣賞歌舞。我聽說胡人擅長擊鞠之戲,曾想觀看一次。昨天剛登樓,就有一群胡人前來擊鞠,想必是認為我酷愛此戲。帝王的一舉一動,豈能輕率隨意。我已經焚毀了鞠,希望杜絕胡人的窺探之心,也借此自我告誡。”
三月辛巳日,任命宇文節為侍中,柳奭為中書令,任命兵部侍郎三原人韓璦代理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夏季四月,趙孝祖大敗西南蠻族,斬殺小勃弄酋長歿盛,生擒大勃弄酋長楊承顛。其餘蠻族部眾都聚集在險要之地固守,大的部落有幾萬人,小的有幾千人,趙孝祖將他們全部擊敗降服,西南蠻族於是平定。
甲午日,澧州刺史彭思王李元則去世。
六月戊申日,派遣兵部尚書崔敦禮等人率領並州、汾州的步兵騎兵一萬人前往茂州,征調薛延陀殘餘部眾渡過黃河,設置祁連州安置他們。
秋季七月丁巳日,立陳王李忠為皇太子,大赦天下。王皇後沒有兒子,柳奭為皇後謀劃,因李忠的母親劉氏地位卑微,勸皇後立李忠為太子,希望他能親近自己;對外則暗示長孫無忌等人向高宗請求。高宗采納了這個建議。乙醜日,任命於誌寧兼任太子少師,張行成兼任太子少傅,高季輔兼任太子少保。
丁醜日,高宗問戶部尚書高履行:“去年新增戶籍多少?”高履行上奏:“去年新增戶籍總計十五萬。”高宗又詢問隋代和現在的戶籍數,高履行上奏:“隋代開皇年間,戶籍有八百七十萬,如今戶籍有三百八十萬。”高履行是高士廉的兒子。
九月,代理中書侍郎來濟擔任同中書門下三品。
冬季十一月庚寅日,弘化長公主從吐穀渾前來朝見。
癸巳日,濮恭王李泰在均州去世。
散騎常侍房遺愛娶太宗之女高陽公主為妻,公主十分驕橫放縱。房玄齡去世後,公主教唆房遺愛與兄長房遺直分家析產,不久又誣告房遺直。房遺直親自上書辯解,太宗嚴厲責備了公主,從此公主的寵愛衰減,心中鬱鬱不樂。恰逢禦史彈劾盜竊案,查獲僧人辯機的珍寶枕頭,據稱是公主所贈。經查,公主與辯機私通,贈送的財物數以億計,還另外派了兩名女子侍奉房遺愛。太宗大怒,將辯機腰斬,殺死奴婢十多人;公主更加怨恨,太宗去世時,她毫無悲傷之色。高宗即位後,公主又讓房遺愛與房遺直相互訴訟,房遺愛因此被外放為房州刺史,房遺直為隰州刺史。此外,僧人智勖等人多次私下侍奉公主,公主讓掖庭令陳玄運窺探宮廷中的吉凶征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前,駙馬都尉薛萬徹因事被削除官爵,流放寧州擔任刺史,入朝時與房遺愛關係親密,曾對房遺愛表達怨恨之情,還說:“如今我雖然腳有殘疾,但如果留在京師,那些鼠輩還不敢輕舉妄動。”並與房遺愛謀劃:“如果國家發生變故,就尊奉司徒荊王李元景為君主。”李元景的女兒嫁給房遺愛的弟弟房遺則,因此李元景與房遺愛往來密切。李元景曾自稱夢見自己手持日月。駙馬都尉柴令武是柴紹的兒子,娶巴陵公主為妻,被任命為衛州刺史,卻借口公主生病留在京師求醫,趁機與房遺愛相互勾結謀劃。高陽公主企圖罷黜房遺直,奪取他的封爵,派人誣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禮。房遺直也上書告發房遺愛和公主的罪行,說:“他們罪孽深重,恐怕會連累我們家族。”高宗命令長孫無忌審理此案,又查出房遺愛和公主謀反的證據。
司空、安州都督吳王李恪的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李恪文武雙全,太宗常認為他像自己,曾想立他為太子,因長孫無忌堅決反對而作罷,因此李恪與長孫無忌結怨。李恪的名望一向很高,深受眾人擁戴,長孫無忌十分忌恨他,想借此事誅殺李恪以斷絕眾人的期望。房遺愛得知後,便謊稱與李恪同謀,希望能像紇乾承基那樣免死。
永徽四年癸醜年,公元653年)
春季二月甲申日,高宗下詔將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全部斬首,李元景、李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一同賜死。高宗私下對侍臣說:“荊王是我的叔父,吳王是我的兄長,我想赦免他們的死罪,可以嗎?”兵部尚書崔敦禮認為不行,於是將他們處死。薛萬徹臨刑前大聲喊道:“薛萬徹是頂天立地的勇士,留下我為國家效命,難道不好嗎?竟然因房遺愛而被殺!”吳王李恪臨死前罵道:“長孫無忌擅自玩弄權術,陷害忠良,祖宗有靈,應當不久就會將他滅族!”
乙酉日,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節,特進、太常卿江夏王李道宗,左驍衛大將軍駙馬都尉執失思力,都因與房遺愛交往而獲罪,流放嶺南。宇文節與房遺愛關係親密,房遺愛入獄後,宇文節多次為他說情。江夏王李道宗一向與長孫無忌、褚遂良不和,因此都被治罪。戊子日,將李恪的同母弟弟蜀王李愔廢為庶人,安置在巴州;房遺直貶為春州銅陵尉,薛萬徹的弟弟薛萬備流放交州;停止房玄齡配享太宗廟庭的待遇。
任命開府儀同三司李積為司空。
起初,林邑王範頭利去世,兒子真龍即位,大臣伽獨殺死真龍,誅滅了範氏家族。伽獨自立為王,國人不服,於是立範頭利的女婿婆羅門為王。國人都思念範氏,又罷黜婆羅門,立範頭利的女兒為王。女王無法治理國家,有個叫諸葛地的人,是範頭利姑母的兒子,父親被範頭利殺害,他向南逃奔真臘。大臣可倫翁定派遣使者將他迎回並擁立為王,把女王嫁給她,民眾才安定下來。夏季四月戊子日,諸葛地派遣使者入朝進貢。
秋季九月壬戌日,右仆射北平定公張行成去世。甲戌日,任命褚遂良為右仆射,仍擔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兼管選拔官員之事。
冬季十月庚子日,高宗前往驪山溫泉;乙巳日,返回宮中。
起初,睦州女子陳碩貞用妖言迷惑民眾,與妹夫章叔胤起兵反叛,自稱文佳皇帝,任命章叔胤為仆射。甲子日夜,章叔胤率領部眾攻打桐廬,將其攻陷。陳碩貞撞鐘焚香,率領兩千士兵攻陷睦州及於潛,進攻歙州未能攻克。高宗下詔命揚州刺史房仁裕發兵討伐。陳碩貞派遣部將童文寶率領四千人侵犯婺州,刺史崔義玄發兵抵抗。民間傳言陳碩貞有神力,觸犯她軍隊的人必遭滅族,士兵們十分恐懼。司功參軍崔玄籍說:“起兵憑借正義尚且難以成功,何況依靠妖術虛妄之說,豈能長久!”崔義玄任命崔玄籍為前鋒,親自率領州兵隨後跟進,到達下淮戍時,遭遇叛軍,雙方交戰。身邊的人用盾牌掩護崔義玄,崔義玄說:“刺史躲避箭矢,士兵們誰還肯拚死作戰!”下令撤去盾牌。於是士兵們奮勇爭先,叛軍大敗,斬首數千級。崔義玄允許殘餘叛軍投降;進軍到睦州境內,投降的叛軍數以萬計。十一月庚戌日,房仁裕的軍隊趕到,與崔義玄會合,擒獲陳碩貞、章叔胤,將他們斬首,殘餘叛軍全部平定。崔義玄因功被任命為禦史大夫。
癸醜日,任命兵部尚書崔敦禮為侍中。
十二月庚子日,侍中蓚憲公高季輔去世。
這一年,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去世,他的兒子頡苾達度設號稱真珠葉護,開始與沙缽羅可汗產生矛盾,與五弩失畢部落一同攻打沙缽羅可汗,將其擊敗,斬首一千多級。
永徽五年甲寅年,公元654年)
春季正月壬戌日,羌人首領凍就歸附唐朝,朝廷在其轄地設置劍州。
三月戊午日,高宗前往萬年宮。
庚申日,追贈武德年間的功臣屈突通等十三人官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起初,王皇後沒有兒子,蕭淑妃受到寵愛,王皇後十分忌恨。高宗做太子時,入宮侍奉太宗,見到才人武氏便心生喜愛。太宗去世後,武氏隨同眾妃嬪前往感業寺削發為尼。太宗的忌日,高宗前往感業寺上香,見到武氏,武氏哭泣,高宗也為之落淚。王皇後得知後,暗中讓武氏留發,勸高宗將她納入後宮,想借此離間高宗對蕭淑妃的寵愛。武氏聰慧機敏,善於權謀,剛入宮時,言辭謙卑、舉止恭順地侍奉王皇後。王皇後十分喜愛她,多次在高宗麵前稱讚她的美貌。不久,武氏深得高宗寵愛,被冊封為昭儀,王皇後和蕭淑妃的寵愛都逐漸衰減,兩人於是一同誣告武氏,高宗都不予采納。武昭儀想追贈自己的父親,卻沒有合適的名義,因此借著褒賞功臣的機會,普遍追贈屈突通等人,而將武士彠也列入其中。
乙醜日,高宗前往鳳泉湯;己巳日,返回萬年宮。
夏季四月,大食國發兵攻打波斯,殺死波斯王伊嗣侯,伊嗣侯的兒子卑路斯逃奔吐火羅。大食軍隊撤離後,吐火羅發兵護送卑路斯返回,立他為波斯王。
閏四月丙子日,朝廷在處月部落的轄地設置金滿州。
丁醜日夜,天降大雨,山洪暴發,衝毀玄武門,宮中值宿的衛士紛紛逃散。右領軍郎將薛仁貴說:“哪有天子危急而宿衛士兵敢怕死的道理!”於是登上宮門橫梁大聲呼喊,警示宮中之人。高宗急忙出宮登上高處,不久洪水湧入寢殿,淹死的衛士及麟遊縣百姓達三千多人。
壬辰日,新羅女王金真德去世,高宗下詔立她的弟弟金春秋為新羅王。
六月丙午日,恒州發生大水,滹沱河泛濫,淹沒五千三百戶人家。
中書令柳奭因王皇後失寵,內心不安,請求辭去政務;癸亥日,被罷為吏部尚書。
秋季九月丁酉日,高宗返回京師。
戊戌日,高宗對五品以上官員說:“從前在先帝身邊,見到五品以上官員議論政事,有的在朝堂上當麵陳述,有的退朝後上書奏事,終日不絕;難道如今就沒有事情可議了嗎?為什麼你們都不說話呢?”
冬季十月,朝廷雇傭雍州四萬一千人修築長安外郭城,三十天完工。癸醜日,雍州參軍薛景宣密封上書說:“漢惠帝修築長安城後不久就去世了;如今再次修城,必定會有大災禍。”於誌寧等人認為薛景宣的話大逆不道,請求將他處死。高宗說:“薛景宣雖然狂妄,但如果因上書進言獲罪,恐怕會堵塞言路。”於是赦免了他。
高麗派遣將領安固率領高麗、靺鞨軍隊攻打契丹;鬆漠都督李窟哥率軍抵抗,在新城大敗高麗軍隊。
這一年糧食大豐收,洛州粟米每鬥價值兩錢半,粳米每鬥十一錢。
王皇後、蕭淑妃與武昭儀相互誣告詆毀,高宗不相信王皇後、蕭淑妃的話,唯獨信任武昭儀。王皇後不能曲意逢迎高宗身邊的人,她的母親魏國夫人柳氏及舅舅中書令柳奭入宮拜見六宮妃嬪時,也不懂禮節。武昭儀觀察到王皇後不敬重的人,必定全心與他們結交,將得到的賞賜分給他們。因此王皇後和蕭淑妃的一舉一動,武昭儀都了如指掌,並全部上報給高宗。
王皇後的寵愛雖然衰減,但高宗還沒有廢後的打算。恰逢武昭儀生下女兒,王皇後心生憐愛前去逗弄,王皇後離開後,武昭儀暗中將女兒掐死,用被子蓋住。高宗到來後,武昭儀假裝歡笑,掀開被子一看,女兒已經死了,立刻驚恐啼哭。詢問身邊的人,身邊的人都說:“皇後剛才來過這裡。”高宗大怒說:“皇後殺了我的女兒!”武昭儀趁機哭泣著訴說王皇後的罪狀。王皇後無法自證清白,高宗從此有了廢後立武昭儀的想法。又擔心大臣們不同意,於是與武昭儀前往太尉長孫無忌的府第,宴飲至酣暢儘興,席間冊封長孫無忌寵姬的三個兒子為朝散大夫,還裝載了十車金銀珠寶、絲綢錦緞賞賜給長孫無忌。高宗趁機從容地說起王皇後沒有兒子,以此暗示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卻用其他話題岔開,始終不順著高宗的意思,高宗和武昭儀都不高興地離去。武昭儀又讓母親楊氏前往長孫無忌府第,多次請求,長孫無忌最終還是沒有答應。禮部尚書許敬宗也多次勸說長孫無忌,被長孫無忌嚴厲斥責。
永徽六年乙卯年,公元655年)
春季正月壬申朔日,高宗前往昭陵祭拜;甲戌日,返回宮中。
己醜日,巂州道行軍總管曹繼叔在斜山擊敗胡叢、顯養、車魯等蠻族,攻占十多座城池。
庚寅日,立皇子李弘為代王,李賢為潞王。
高麗與百濟、靺鞨聯合出兵,侵犯新羅北部邊境,奪取三十三座城池;新羅王金春秋派遣使者前來求救。二月乙醜日,高宗派遣營州都督程名振、左衛中郎將蘇定方發兵攻打高麗。
夏季五月壬午日,程名振等人渡過遼水,高麗見他們兵力稀少,打開城門渡過貴端水迎戰。程名振等人奮勇進攻,大敗高麗軍隊,殺敵俘獲一千多人,焚燒其外郭城及村落後方才返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癸未日,任命右屯衛大將軍程知節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率軍討伐西突厥沙缽羅可汗。
壬辰日,任命韓瑗為侍中,來濟為中書令。
六月,武昭儀誣告王皇後與她的母親魏國夫人柳氏施行厭勝之術,高宗下詔禁止王皇後的母親柳氏入宮。秋季七月戊寅日,將吏部尚書柳奭貶為遂州刺史。柳奭行至扶風時,岐州長史於承素迎合旨意,上奏彈劾柳奭泄露宮中言語,柳奭又被貶為榮州刺史。
唐朝沿襲隋朝製度,後宮設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地位都為一品。高宗想特彆設置宸妃一職,任命武昭儀擔任,韓瑗、來濟勸諫說沒有這樣的舊例,於是作罷。
中書舍人饒陽人李義府被長孫無忌厭惡,被貶為壁州司馬。敕令還未傳到門下省,李義府就秘密得知了消息,向中書舍人幽州人王德儉詢問對策,王德儉說:“皇上想立武昭儀為皇後,猶豫不決的原因,隻是擔心宰相們有異議。你如果能上書建議立武昭儀為後,就能轉禍為福。”李義府表示讚同,當天,他代替王德儉在宮中值宿,叩門上書,請求廢黜王皇後,立武昭儀為後,以順應民心。高宗十分高興,召見李義府,與他交談後,賞賜他一鬥珍珠,讓他留任原職。武昭儀又秘密派遣使者慰勞勉勵他,不久便破格提拔他為中書侍郎。於是衛尉卿許敬宗、禦史大夫崔義玄、禦史中丞袁公瑜都暗中向武昭儀表達忠心。乙酉日,任命侍中崔敦禮為中書令。
八月,特彆設置尚藥奉禦蔣孝璋為員外官,待遇等同於正員。員外官待遇等同於正員,從蔣孝璋開始。
長安令裴行儉得知朝廷將要立武昭儀為皇後,認為國家的災禍必定從此開始,與長孫無忌、褚遂良私下商議此事。袁公瑜得知後,將此事告知武昭儀的母親楊氏,裴行儉因此被貶為西州都督府長史。裴行儉是裴仁基的兒子。
九月戊辰日,任命許敬宗為禮部尚書。
一天,高宗退朝後,召長孫無忌、李積、於誌寧、褚遂良進入內殿。褚遂良說:“今天皇上召見我們,多半是為了皇後的事,皇上心意已決,違抗他必定會死。太尉是皇上的舅舅,司空是開國功臣,不能讓皇上背負殺舅舅和功臣的名聲。我褚遂良出身平民,沒有立下汗馬功勞,卻能身居高位,還受先帝臨終托付,不拚死力爭,死後有何麵目去見先帝!”李積稱病沒有入宮。長孫無忌等人進入內殿後,高宗看著長孫無忌說:“皇後沒有兒子,武昭儀有兒子,如今我想立武昭儀為皇後,你們覺得怎麼樣?”褚遂良回答說:“皇後出身名門望族,是先帝為陛下迎娶的。先帝臨終前,握著陛下的手對我說:‘我把佳兒佳婦托付給你了。’這是陛下親耳聽到的,話音還在耳邊回響。皇後沒有聽說有什麼過錯,怎能輕易廢黜!我不敢曲意順從陛下,違背先帝的遺命!”高宗不高興地結束了談話。第二天,高宗又提起此事,褚遂良說:“陛下如果一定要更換皇後,懇請陛下從天下名門望族中挑選賢良女子,何必一定要立武氏!武氏曾經侍奉過先帝,這是眾人皆知的事情,天下人的耳目,怎能蒙蔽呢!千秋萬代之後,人們會怎麼評價陛下!希望陛下三思!我如今違抗陛下,罪該萬死!”說完將朝笏放在殿階上,解下頭巾叩頭至流血,說:“歸還陛下的朝笏,請求放我回家種田。”高宗大怒,下令將他帶出去。武昭儀在簾後大聲喊道:“何不打死這個蠻子!”長孫無忌說:“褚遂良是受先帝臨終托付的大臣,即使有罪也不能施加刑罰!”於誌寧不敢說話。
韓瑗趁機上奏政事,哭泣著極力勸諫,高宗不采納。第二天,韓瑗又勸諫,悲痛不已,高宗下令將他帶出去。韓瑗又上書勸諫說:“平民百姓娶妻嫁女,尚且會相互挑選,何況天子呢!皇後是天下母親的典範,善惡都由她影響,所以嫫母輔佐黃帝成就大業,妲己導致殷王滅亡,《詩經》說:‘赫赫有名的宗周,因褒姒而滅亡。’每次閱覽古代史事,常常令人歎息,沒想到如今聖明的朝代也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做事不遵循法度,後代子孫會怎麼看待!希望陛下慎重考慮,不要被後人嘲笑!如果我的話能對國家有益,即使被剁成肉醬,也是我分內之事!從前吳王不聽伍子胥的勸告,最終姑蘇台被麋鹿出沒。我擔心天下百姓失望,宮廷中長滿荊棘,宗廟不能再享受祭祀,這一天為期不遠了!”來濟上書勸諫說:“帝王立皇後,上應效法天地乾坤,必須選擇懂禮教的名門望族女子,性情嫻靜善良,符合天下百姓的期望,順應神靈的意願。因此周文王造船迎接太姒,從而興起《關雎》所倡導的教化,百姓承蒙福澤;漢成帝放縱欲望,立婢女為皇後,導致皇統斷絕,社稷傾覆。周朝的興盛如此,漢朝的災禍又這樣,希望陛下仔細審察!”高宗都不采納。
有一天,李積入宮拜見,高宗問他說:“我想立武昭儀為皇後,褚遂良固執地認為不行。褚遂良是受先帝臨終托付的大臣,這件事是不是應該就此作罷?”李積回答說:“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再詢問外人呢!”高宗的心意於是堅定下來。許敬宗在朝堂上宣揚說:“鄉下老頭多收了十斛麥子,尚且想更換妻子;何況天子想立一位皇後,與其他人有什麼關係,卻妄加議論!”武昭儀讓身邊的人將這話告知高宗。庚午日,將褚遂良貶為潭州都督。
喜歡資治通鑒白話版請大家收藏:()資治通鑒白話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