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四十八 (公元167年-171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漢紀四十八 (公元167年-171年)

漢紀四十八 (公元167年-171年)(1 / 2)

永康元年公元167年丁未年)

春天正月的時候,東邊的羌人部落先零包圍了礻殳祤這個地方,還去雲陽搶劫。當煎等部落也跟著造反。段飃在鸞鳥和他們打仗,把這些造反的羌人打得大敗,西邊的羌人之亂就平定了。

與此同時,夫餘國的國王夫台來侵犯玄菟郡,不過被玄菟太守公孫域給打敗了。

到了夏天四月,先零羌又來侵犯三輔地區,攻破了兩個軍營,殺了一千多人。

五月最後一天壬子日),出現了日食。

陳蕃被免職後,朝廷裡的大臣們都嚇得不行,沒人敢再為那些被定為“黨人”的官員說話。賈彪說:“我要是不去京城一趟,大禍就沒法解決。”於是他跑到洛陽,勸說城門校尉竇武、尚書霍諝魏郡人)等人,讓他們為黨人申訴。

竇武給皇帝上書說:“陛下自從即位以來,沒聽說推行過什麼好政策。常侍、黃門這些宦官,整天搞陰謀詭計,隨便給不該封爵的人封官。想想西漢的時候,就是因為奸臣掌權,最後丟了天下。現在不吸取以前的教訓,又要重蹈覆轍。我擔心秦二世那樣的災難很快又要發生,像趙高作亂那樣的事說不定馬上就會出現。最近奸臣牢修編造黨人罪名,抓了前司隸校尉李膺等人去審訊,牽連了幾百人。關了這麼久,也沒查出什麼真憑實據。我覺得李膺他們忠心耿耿、堅守氣節,一心想為朝廷做事,他們可是陛下的好幫手,就像古代的後稷、伊尹、呂尚一樣。可現在卻被奸臣冤枉,讓天下人都寒心,大家對朝廷也失望了。希望陛下能仔細調查,早點把他們放出來,好讓大家心裡能踏實些。再說現在朝廷裡的近臣,尚書朱寓、荀緄、劉佑、魏朗、劉矩、尹勳等人,都是國家的忠臣、朝廷的好幫手;尚書郎張陵、媯皓、苑康、楊喬、邊韶、戴恢等人,既有才學又懂規矩,明白國家的典章製度,朝廷內外這些重要職位上,有這麼多有才能的人。可陛下卻隻信任身邊的宦官,讓這些貪婪殘暴的人掌權,他們在外管理州郡,在內乾預朝政,應該把他們依次撤職查辦。要信任忠臣良將,公正地評判善惡,讓好人壞人都得到應有的對待,重要職位隻交給有才能的好人。這樣,不好的征兆就能消除,上天也會保佑我們。最近雖然出現了嘉禾、芝草、黃龍這些所謂的祥瑞,但祥瑞都是伴隨賢才出現的,福氣也是因為有好人好事才降臨的。有德行才會有祥瑞,沒德行那就是災禍。陛下現在做的事不符合天意,這些祥瑞根本不值得慶賀。”竇武把奏疏遞上去後,就以生病為由,把城門校尉的印綬和槐裡侯的爵位都交還給了皇帝。霍諝也上奏章為黨人求情。

皇帝的態度慢慢緩和了,派中常侍王甫到監獄裡審訊黨人範滂等人。這些人都被戴上了手銬、腳鐐,還被套住頭,扔在台階下麵。王甫一個個地問他們:“你們互相推薦,狼狽為奸,到底想乾什麼?”範滂回答說:“孔子說過,‘看見好人好事,就怕自己趕不上;看見壞人壞事,就像把手伸進開水裡一樣趕緊躲開’。我是想讓好人都一樣清白,壞人都一樣被唾棄,我以為這是朝廷願意聽到的,沒想到反而被當成結黨。古時候做好事,是為自己積福;現在做好事,卻要招來殺身之禍。我死了以後,希望把我埋在首陽山旁邊,這樣對上不辜負蒼天,對下也不愧對伯夷、叔齊這樣的賢人。”王甫聽了很感動,態度也變好了,這才給他們解開了枷鎖。李膺等人在審訊時又牽連出很多宦官的子弟,宦官們害怕了,就勸皇帝說現在天時適合大赦天下。六月庚申日,皇帝下令大赦,還改了年號。被定為黨人的二百多人都被放回家,但他們的名字被記在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終身不能再做官。範滂去拜訪霍諝,卻沒有道謝。有人責備他,範滂說:“以前叔向被救後都不去見祁奚,我為什麼要道謝呢!”範滂回汝南老家的時候,南陽的士大夫們有幾千輛車來迎接他,同鄉殷陶、黃穆一直陪著他,幫他接待賓客。範滂對殷陶他們說:“你們一直跟著我,這是在給我招災啊!”於是就悄悄躲回了鄉下。

當初,皇帝下令要抓捕黨人,很多地方上報的受牽連的人,多的能有上百人,隻有平原相史弼一個人什麼都沒上報。朝廷的詔書一遍又一遍地催促州郡,甚至對州郡的屬官又剃光頭又鞭打。從事官職名)住在驛館裡責問史弼:“詔書裡對黨人恨得牙癢癢,意思說得明明白白。青州六個郡,有五個都有黨人,平原郡是怎麼治理的,怎麼就一個都沒有?”史弼說:“以前先王劃分天下疆界,不同地方水土不一樣,風俗也不同。彆的郡有黨人,平原郡就是沒有,這怎麼能比呢!要是為了迎合上司,就誣陷好人,濫用刑罰,那平原郡的老百姓,每家每戶都能被說成是黨人。我這個相,寧死也不會乾這種事!”從事聽了特彆生氣,馬上把郡裡的屬官抓起來關進監獄,還上奏彈劾史弼。好在後來黨禁解除了,史弼用自己的俸祿贖罪,被他救下來的人特彆多。竇武推薦的人裡,朱寓是沛人,苑康是勃海人,楊喬是會稽人,邊韶是陳留人。楊喬長得又高大又帥氣,還經常給皇帝提治國建議。皇帝喜歡他的才華和相貌,想把公主嫁給他,楊喬堅決推辭,皇帝不同意,七天後餓死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秋天八月,巴郡有人報告說出現了黃龍。一開始,是有當地人想去池子裡洗澡,看到池水變渾濁了,就開玩笑嚇唬人說“池子裡有黃龍”,這話就在民間傳開了。太守想把這事當成祥瑞上報。郡裡的官吏傅堅勸他說:“這就是老百姓開玩笑的話。”太守不聽。

六月發了大水,勃海也出現了海水倒灌的情況。

冬天十月,先零羌又來侵犯三輔地區,張奐派司馬尹端、董卓去抵抗,把羌人打得大敗,殺了他們的首領,一共消滅了一萬多人,並州、涼州、幽州這三個州的局勢也穩定下來。按說張奐立了這麼大的功應該封爵位,但因為他不巴結宦官,所以不僅沒封爵,隻賞了二十萬錢,還讓他家一個人當了郎官。張奐推辭不接受賞賜,請求把自己的家屬遷到弘農。按照以前的規定,邊疆的人不能往內地遷徙,皇帝因為張奐有功,特彆批準了。還封董卓為郎中。董卓是隴西人,性格又粗魯又勇猛,還挺有謀略,羌人和胡人都怕他。

十二月壬申日,恢複了癭陶王劉悝的勃海王爵位。

丁醜日,桓帝在德陽前殿去世。戊寅日,尊皇後為皇太後,太後開始臨朝聽政。當初竇皇後被立為皇後以後,皇帝很少召見她,隻有采女田聖等人受寵。竇皇後一向嫉妒心強又心狠,皇帝的靈柩還在前殿放著,她就把田聖殺了。城門校尉竇武商量立新皇帝的事,找來侍禦史河間人劉鰷,問他河間國宗室裡誰比較賢能,劉鰷推薦了解瀆亭侯劉宏。劉宏是河間孝王的曾孫,他爺爺叫劉淑,父親叫劉萇,世代都被封為解瀆亭侯。竇武就進宮告訴太後,在宮裡定下計策,讓劉鰷暫任光祿大夫,和中常侍曹節一起拿著符節,帶著中黃門、虎賁、羽林等一千人,去迎接年僅十二歲的劉宏。

建寧元年公元168年戊申年)

春天正月壬午日,任命城門校尉竇武為大將軍。以前的太尉陳蕃為太傅,竇武、陳蕃和司徒胡廣一起處理尚書事務。當時皇帝剛去世,新皇帝還沒立,很多尚書都害怕,借口生病不上朝。陳蕃寫信責備他們說:“古人堅守氣節,侍奉去世的君主就像他還活著一樣。現在皇位空著,國家大事一天天堆積,你們怎麼能把國家的苦日子丟在一邊,躺在床上睡大覺,這從道理上說得過去嗎!”這些尚書們害怕了,都趕緊出來處理政事。

己亥日,解瀆亭侯劉宏到了夏門亭,竇武拿著符節,用王青蓋車把他迎進皇宮。庚子日,劉宏即位當了皇帝,還改了年號。

二月辛酉日,把桓帝葬在宣陵,給他的廟號定為威宗。

辛未日,大赦天下。

當初,護羌校尉段飃平定了西邊的羌人,但東邊的先零等羌人部落還沒被收服。度遼將軍皇甫規、中郎將張奐花了好幾年時間想招降他們,結果這些羌人反複無常。桓帝下詔書問段飃:“先零等東邊的羌人侵擾,皇甫規、張奐各自帶著大軍,卻一直沒平定,我想讓你帶兵去東邊討伐,你覺得行不行,好好想想辦法。”段飃上書說:“我看到先零等東邊的羌人向皇甫規投降的已經有兩萬多部落了,好壞已經分清,剩下的敵人沒多少了。現在張奐一直猶豫不決不進軍,可能是擔心羌人表麵投降,背後又聯合起來,大軍一去他們就會驚慌反抗。而且從冬天到春天,這些羌人一直聚集在一起不散,人和牲畜都又累又弱,看起來有自己滅亡的趨勢,張奐大概是想再招降他們,不費力氣就能製服強敵。但我覺得羌人狼子野心,用恩德很難收服他們,就算形勢所迫投降了,等軍隊一撤他們又會搞事,隻能用武力威脅才行!算起來東邊的羌人還剩三萬多部落,離邊塞很近,又沒有像古代燕、齊、秦、趙那樣複雜的地理形勢和戰略布局,卻長期在並州、涼州搗亂,還多次侵犯三輔地區。西河、上郡的百姓都已經往內地遷徙,安定、北地也變得非常危險。從雲中、五原,往西到漢陽,兩千多裡的地方,都受匈奴和羌人侵擾,這就像人身上長了毒瘡,留在脅下,如果不除掉,隻會越來越嚴重。要是給我五千騎兵、一萬步兵、三千輛戰車,用三冬二夏的時間,肯定能把他們消滅,預計花費五十四億錢。這樣就能把羌人全部消滅,讓匈奴長期臣服,還能讓之前內遷的郡縣百姓回到原來的地方。我算了一下,永初年間,羌人反叛,一共十四年,花了二百四十億錢;永和末年,又打了七年,花了八十多億錢。花了這麼多錢,還沒把他們消滅乾淨,剩下的又起來鬨事,到現在還在害人。現在不暫時辛苦一下百姓,就永遠沒有安寧的日子。我願意竭儘全力,聽候陛下調遣。”皇帝同意了,讓他完全按自己說的辦。段飃就帶著一萬多人,帶著十五天的口糧,從彭陽直接向高平進軍,和先零等羌人部落在逢義山開戰。羌人兵力很強,段飃的士兵都很害怕。段飃就命令士兵都拿著長箭頭、鋒利的刀,排成三重長矛陣,旁邊配上強弩手,又安排輕騎兵在左右兩邊。他對將士們說:“咱們現在離家幾千裡,往前衝就能立功,往後跑就是死路一條,大家努力一起建功立業!”然後大喊一聲,士兵們都跟著衝了上去,左右兩邊的騎兵也衝出去攻擊,羌人軍隊一下子就被打散了,段飃他們殺了八千多人。太後下詔書表揚段飃說:“等東邊的羌人全部平定,一定一起論功行賞。現在先賜給段飃二十萬錢,讓他家一個人當郎中。”還命令中藏府調撥金錢、彩物來增加軍費,封段飃為破羌將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閏月甲午日,新皇帝追尊自己的祖父為孝元皇,祖父的夫人夏氏為孝元後,父親為孝仁皇,尊稱自己的母親董氏為慎園貴人。

到了夏天四月,戊辰日這天,太尉周景去世,司空宣酆被免職,朝廷任命長樂衛尉王暢為司空。

五月初一丁未日),發生了日食現象。之後,朝廷又讓太中大夫劉矩擔任太尉一職。

六月,京城遭遇了大水災。

癸巳日,朝廷為了獎賞在擁立新帝這件事上出了力的人,封竇武為聞喜侯,竇武的兒子竇機為渭陽侯,竇武哥哥的兒子竇紹為鄠侯,竇靖為西鄉侯,中常侍曹節為長安鄉侯,這次一共封了十一個人侯爵。涿郡的盧植給竇武寫信勸說道:“您對於漢朝來說,就像周公旦、召公奭在周朝的地位一樣重要,您擁護當今皇上登基,讓天下有了主心骨,大家都覺得您在這件事上功勞巨大。但這次新皇帝本身就是皇族宗親,按照宗族譜係依次繼承皇位,其實沒什麼特彆的功勳,您怎麼能把這說成是自己的功勞,平白無故接受這麼豐厚的賞賜呢?您應該推辭這些賞賜,這樣才能保全自己的名聲和地位。”可竇武沒聽進去。盧植身高八尺二寸,說話聲音像洪鐘一樣響亮,性格剛強堅毅,很有氣節。他年輕時跟著馬融學習,馬融生活奢侈,經常在講學的時候安排歌女跳舞表演,盧植跟著學習多年,眼睛連看都不看那些歌舞表演,馬融因此很敬重他。太後因為陳蕃是德高望重的老臣,特意封他為高陽鄉侯。陳蕃上書推辭說:“我聽說分封土地、賜予爵位,得看有沒有功德。我雖然沒有高潔的品行,但也仰慕君子‘不是靠正當途徑得到的東西,絕不接受’的品德。要是我接受爵位而不推辭,厚著臉皮接受,萬一惹得老天爺發怒,降下災禍給百姓,那我又怎麼能心安呢!”太後不同意他推辭。陳蕃堅決辭讓,前後上了十次奏章,最後還是沒有接受封賞。

段飃帶著少量精銳部隊追擊羌人,從橋門出發,日夜不停地趕路,先後在奢延澤、落川、令鮮水這些地方和羌人交戰,接連取得勝利,又在靈武穀大戰一場,把羌人打得大敗。到了秋天七月,段飃追到涇陽,剩下的四千個羌人部落,全都逃散進了漢陽的山穀裡。護匈奴中郎將張奐向朝廷上書說:“東邊的羌人雖然被打敗了,但剩下的這些部落很難徹底消滅乾淨。段飃性格輕率果敢,我擔心他會失敗,還是應該用恩德去招降羌人,這樣以後才不會後悔。”皇帝把張奐的建議下詔給段飃,段飃又上書說:“我本來就知道東邊的羌人雖然數量多,但軟弱好控製,所以才多次向朝廷陳述我的想法,想為國家製定一個長治久安的策略。可是中郎將張奐卻說羌人勢力強大很難打敗,應該招降他們。幸好朝廷英明,采納了我的建議,沒聽張奐的。現在張奐看情況和他說的不一樣,就開始懷恨在心,輕信反叛羌人的話,誇大其詞,說我的軍隊‘多次失敗’,還說‘羌人都是一個種族,不能全部消滅,而且山穀又大又多,不可能完全平定,要是打仗血流成河,會破壞和諧招來災禍’。我尋思周朝、秦朝的時候,戎狄就經常來搗亂,到了漢朝中興之後,羌人的侵擾是最嚴重的,總是消滅不完,就算投降了還會再反叛。現在先零等羌人部落,反複無常,攻占縣城,搶劫百姓,還挖開墳墓暴露屍體,活著的和死去的人都深受其害,這才引得老天爺發怒,借我們的手來懲罰他們。以前邢國做壞事,衛國去討伐它,軍隊一出發就下雨;我出兵打仗從夏天開始,一路上總是遇到及時雨,今年莊稼豐收,百姓也沒有瘟疫。從上天的角度看,打仗並沒有招來災禍;從人間的情況看,人心齊軍隊就能打勝仗。從橋門往西、落川以東,以前的縣城之間都是相連的,又不是什麼特彆險要偏遠的地方,軍隊完全可以順利通行,根本不存在失敗的情況。張奐身為漢朝官員,擔任武將的職務,駐軍兩年都沒能平定羌人,就想不打仗隻靠講道理去招降這些強悍的敵人,說些沒有根據的空話。我為什麼這麼說呢?以前先零羌人造反,趙充國把他們遷到內地;煎當羌人擾亂邊境,馬援把他們遷到三輔地區,結果他們一開始投降最後還是反叛,到現在都是大麻煩,所以有遠見的人都很擔憂。現在附近郡縣人口本來就少,還多次被羌人殘害,要是讓投降的羌人和當地百姓住在一起,就好比在良田種荊棘,在家裡養毒蛇。所以我憑借大漢的威嚴,製定了徹底解決問題的長久之計,就是要斬草除根,不讓他們再有作亂的機會。我原本計劃用三年時間、花費五十四億錢解決羌人問題,現在才過了一年,花的錢還不到一半,剩下的敵人馬上就要被消滅乾淨了。我每次接到詔書,上麵都說軍隊在外打仗,朝廷不遙控指揮,希望皇上能說到做到,把事情全權交給我,我會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保證不會錯失良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八月,司空王暢被免職,宗正劉寵被任命為司空。

當初竇太後能當上皇後,陳蕃出了不少力。等竇太後臨朝聽政後,不管大小政事,都交給陳蕃處理。陳蕃和竇武一條心,都想振興漢朝,他們征召了李膺、杜密、尹勳、劉瑜等天下有名的賢才到朝廷做官,一起處理國家大事。這讓天下的讀書人都滿心期待,盼著能過上太平日子。然而,皇帝的乳母趙嬈和宮裡那些女尚書,整天在竇太後身邊打轉,中常侍曹節、王甫等人又互相勾結,拚命討好太後。太後很信任他們,經常下詔書給他們封官加爵。陳蕃和竇武特彆痛恨這些人,有一次在朝堂聚會,陳蕃私下對竇武說:“曹節、王甫這些人,從先帝在位的時候就開始把持國家大權,把天下搞得烏煙瘴氣,現在要是不除掉他們,以後就更難對付了。”竇武非常讚同。陳蕃特彆高興,激動得用手拍著席子站起來。於是竇武找來誌同道合的尚書令尹勳等人,一起商量除掉宦官的計策。正好這時發生了日食,陳蕃對竇武說:“以前蕭望之被一個石顯就搞得很慘,現在像石顯這樣的宦官有幾十個!我都八十歲了,就想幫將軍您除掉這些禍害。現在可以借著日食這個機會,把宦官都罷黜,以此來回應上天的警示。”竇武就去跟太後說:“按照以前的規矩,黃門、常侍這些宦官,隻負責在宮裡看門、管理宮內財物就行了。可現在卻讓他們參與政事,掌握大權,他們的子弟也到處當官,專門乾貪婪殘暴的壞事。現在天下人心惶惶,就是因為這個,應該把他們全殺了、廢了,讓朝廷恢複清明。”太後說:“從漢元帝以來就是這樣,世代都有宦官,隻應該殺了那些有罪的,怎麼能全部廢除呢!”當時中常侍管霸挺有才能和謀略,獨攬宮內大權,竇武先請示太後把管霸和中常侍蘇康等人抓起來,這些人最後都被處死。竇武又多次請求太後殺了曹節等人,太後猶豫不決,不忍心下手,所以這事就一直拖著沒辦。陳蕃也上書說:“現在京城流言紛紛,大家都在說侯覽、曹節、公乘昕、王甫、鄭颯這些人和趙夫人、女尚書們一起禍亂天下。投靠他們的人就能升官,不順從他們的就被陷害。現在朝廷的大臣就像河中的浮萍,隻能隨波逐流,一個個貪圖俸祿、害怕被害。陛下現在要是不趕緊殺了這些人,肯定會發生變亂,危害國家,到時候後果不堪設想。希望陛下把我的奏章拿給身邊的人看,也讓天下的壞人知道我對他們的痛恨。”但太後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就在這個月,太白星金星)的運行軌跡侵犯了房宿的上將星,並進入太微垣。侍中劉瑜一向精通天文,覺得這是不祥之兆,就給皇太後上書說:“根據天文占卜的書,宮門應該緊閉,不然對將相不利,而且有奸臣在皇上身邊,希望您趕緊防備。”他又給竇武、陳蕃寫信,說現在星辰運行錯亂,對大臣不利,應該儘快決斷大事。於是竇武和陳蕃任命朱寓為司隸校尉,劉佑為河南尹,虞祁為雒陽令。竇武上奏請求罷免黃門令魏彪,讓自己的親信小黃門山冰代替。山冰上奏把長樂尚書鄭颯抓起來,關進北寺監獄。陳蕃對竇武說:“這些家夥抓到就該直接殺了,還審問什麼!”竇武沒聽他的,讓山冰和尹勳、侍禦史祝瑨一起審訊鄭颯。鄭颯在審訊中供出了曹節、王甫。尹勳和山冰馬上上奏要抓捕曹節等人,還讓劉瑜把奏章送進宮中。

九月辛亥日,竇武出宮回家休息。負責掌管宮中文書的人提前把竇武他們的計劃告訴了長樂五官史朱瑀。朱瑀偷出竇武的奏章,生氣地罵道:“那些放縱胡來的宦官,殺了就殺了,我們又有什麼罪,憑什麼要被滅族!”然後大喊:“陳蕃、竇武上奏太後要廢了皇上,這是大逆不道!”當天夜裡,他就召集了平時和自己親近的共普、張亮等十七個強壯的長樂從官史,一起歃血為盟,商量著要殺了竇武等人。曹節跑去跟皇帝說:“外麵情況緊急,陛下趕緊到德陽前殿。”他讓皇帝拔出劍,做出英勇的樣子,又讓乳母趙嬈等人在皇帝身邊保護,拿到符節憑證後,關閉了各個宮門,把尚書台的官員們召集起來,用刀威脅他們寫詔書,任命王甫為黃門令。王甫拿著符節到北寺監獄,要抓尹勳和山冰。山冰起了疑心,不肯接受詔書,王甫當場就把他殺了,接著又殺了尹勳,放出鄭颯。然後他們帶兵劫持了太後,搶走了玉璽和綬帶,還讓中謁者守住南宮,關閉了連接南宮和北宮的複道。派鄭颯等人拿著符節和侍禦史、謁者去抓捕竇武等人。竇武不接受詔書,騎馬跑到步兵營,和他哥哥的兒子步兵校尉竇紹一起射死了來傳詔的使者。竇武召集了北軍五校的幾千士兵,在都亭駐紮,還對士兵下令說:“黃門、常侍造反了,誰出力平叛就封侯、給重賞!”陳蕃聽說出事了,帶著八十多個下屬和學生,拔出刀衝進承明門,到了尚書台門口,揮著手臂大喊:“大將軍忠心保衛國家,是黃門在造反,怎麼能說竇氏不地道呢!”這時王甫正好出來,和陳蕃碰上,聽到了他說的話,就指責陳蕃:“先帝剛剛去世,陵墓還沒修好,竇武有什麼功勞,他們兄弟父子一下子封了三個侯!還大擺宴席,搶了很多宮裡的宮女,短短十天,就聚斂了上萬的財富,大臣能這麼乾嗎!你身為宰相,卻和他勾結,還說誰是反賊!”說完就讓劍士去抓陳蕃。陳蕃拔出劍大聲斥責王甫,言辭更加激烈。最後陳蕃還是被抓住,送到北寺監獄。黃門的隨從騎士們又踢又踩陳蕃,罵道:“老東西,看你以後還能不能減少我們的人數、克扣我們的俸祿!”當天,陳蕃就被殺害。當時護匈奴中郎將張奐剛被召回京城,曹節等人覺得他剛到,不知道竇武他們的計劃,就假傳聖旨,讓少府周靖代理車騎將軍,授予符節,和張奐一起率領五營士兵去討伐竇武。到了第二天淩晨,王甫帶著虎賁、羽林等一千多人,到朱雀掖門駐紮,和張奐的軍隊會合,然後全部開到宮前廣場,和竇武的軍隊對峙。王甫這邊的兵力越來越多,他讓士兵向竇武的軍隊大喊:“竇武造反了,你們都是皇家禁衛軍,應該保衛皇宮,為什麼要跟著造反的人呢!先投降的有賞!”竇武這邊的士兵平時就害怕宦官,聽了這話,就慢慢向王甫投降。從清晨到早飯時,竇武的軍隊幾乎都跑光了。竇武和竇紹想逃跑,被追兵包圍,最後都自殺了,他們的腦袋還被砍下來掛在雒陽都亭示眾。接著,他們的宗族、賓客、親戚都被抓起來殺光,侍中劉瑜、屯騎校尉馮述也被滅族。宦官們還誣陷虎賁中郎將河間人劉淑、原尚書會稽人魏朗,說他們和竇武等人合謀,這兩人最後也自殺了。太後被遷到南宮,竇武的家人被流放到日南。從公卿以下,凡是被陳蕃、竇武舉薦過的人,還有他們的門生、舊部,都被免職,終身不許再做官。議郎勃海人巴肅,一開始就參與了竇武的計劃,曹節等人一開始不知道,隻下令禁止他做官,後來知道真相後就派人去抓他。巴肅自己坐車到縣衙,縣令見到他,跑進內室,解下印綬,想和他一起逃走。巴肅說:“做臣子的,有計謀不能隱瞞,有罪不能逃避刑罰,我既然沒隱瞞自己的計謀,又怎麼敢逃避刑罰呢!”最後巴肅被殺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曹節被升為長樂衛尉,封為育陽侯。王甫升為中常侍,還兼任黃門令。朱瑀、共普、張亮等六個人都被封為列侯,十一個人被封為關內侯。這下這些小人得誌了,士大夫們都灰心喪氣。陳蕃的朋友陳留人朱震收葬了陳蕃的屍體,還把陳蕃的兒子陳逸藏起來。事情被發現後,朱震被關進監獄,全家都被戴上了枷鎖。朱震受儘拷打,寧死也不說出陳逸的下落,陳逸這才逃過一劫。竇武的屬官桂陽人胡騰為竇武收屍下葬,還為他守喪,因此被禁止做官。竇武兩歲的孫子竇輔,被胡騰冒充成自己的兒子,和南陽的令史張敞一起藏在零陵地界,也幸免於難。張奐被升為大司農,還因為平叛功勞被封侯。但張奐特彆後悔被曹節等人利用,堅決推辭不接受封侯。

朝廷任命司徒胡廣為太傅,處理尚書事務;司空劉寵為司徒;大鴻臚許栩為司空。

冬天十月最後一天甲辰日),又發生了日食。

十一月,太尉劉矩被撤職,來自沛國的太仆聞人襲頂上,當上了太尉。十二月,鮮卑和濊貊兩個部落聯手,在幽州、並州一帶燒殺搶掠。這一年,西域的疏勒國也出事了——國王的叔叔和得殺了國王,自己坐上了王位。北方的烏桓各部落也不安分,上穀的難樓手下有九千多部落,遼西的丘力居管著五千多部落,他們乾脆自封為王;遼東的蘇仆延、右北平的烏延也跟風,分彆帶著千餘和八百多部落,一個稱峭王,一個叫汗魯王,都想在亂世中占山頭。

建寧二年169年)


最新小说: 國運三角洲:開局蹲櫻花國撤離點 時空霸主:從宋末開始打造全球帝 大明餘暉中的守夜人 我成了最有錢的公務員 重生後,放棄白月光轉追清純校花 重回92,從小樹林開始發家逆襲! 反派崽崽駕到,爆改親爹戀愛腦 官場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雲 太帥了美女都喜歡我怎麼辦 打賞返現,美女主播被我套路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