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四十八 (公元167年-171年)_資治通鑒白話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資治通鑒白話版 > 漢紀四十八 (公元167年-171年)

漢紀四十八 (公元167年-171年)(2 / 2)

正月,皇帝下令大赦天下,給新年添點“和氣”。三月,他把母親董貴人從河間老家接到京城,尊稱為孝仁皇後,安排她住進永樂宮,還給舅舅董寵封了執金吾京城治安長官),表弟董重當了五官中郎將,一家子雞犬升天。

四月,皇宮裡接連發生怪事:先是禦座上出現青蛇,第二天狂風大作,冰雹砸落,雷電劈開大樹。皇帝慌了,讓大臣們寫密奏分析原因。

大司農張奐上書說,竇武、陳蕃忠心報國卻含冤而死,老天降災就是警示。他建議給二人平反,接回竇太後好好贍養。此外,他還推薦王暢、李膺入朝為官。這話得罪了宦官曹節等人,皇帝被宦官左右,不僅沒采納,還下詔斥責張奐。張奐等人隻能自投監獄,最後交了三個月俸祿才脫身。

郎中東郡的謝弼也上書,批評皇帝不該幽禁竇太後,還指出外戚董氏無功受封、宦官禍亂朝綱,建議重用賢臣。結果他被貶為廣陵府丞,後來被曹節侄子找借口抓進監獄,活活打死。

光祿勳楊賜借著解讀蛇妖,暗示皇帝要平衡權力,彆讓外戚和寵妃亂政,否則災異難消。

五月,太尉聞人襲、司空許栩被免職。六月,劉寵升任太尉,許訓為司徒,劉囂為司空。這劉囂因為討好宦官,才坐上三公高位。

此時,朝廷派謁者馮禪去招降漢陽的羌人,但大將段熲反對:“春天百姓忙著種地,羌人就算暫時投降,沒飯吃還得反,不如直接出兵滅了他們!”於是,段熲率軍逼近羌人營地,先派田晏、夏育率五千人突襲,把羌人打得東逃西竄。羌人退守射虎穀,段熲用一萬人設下四十裡木柵欄堵截,又分兵趁夜占領西山、東山,前後夾擊。最終,羌人首領以下1.9萬人被殺,4千人投降後被安置在三郡,東羌之亂徹底平定。段熲曆經180戰,殺敵3.8萬,繳獲牲畜42萬頭,自己僅損失400人,因功被封新豐縣侯,食邑萬戶。

司馬光點評:羌人反叛是被郡縣欺壓,朝廷平叛不力是用人不當。段熲不分青紅皂白濫殺,雖然立了功,但這種做法不符合“為民父母”的仁政理念,君子並不認可。

九月,江夏的蠻族被州郡軍隊鎮壓;丹楊的山越人圍攻太守陳夤,也被打敗。

另一邊,士大夫和宦官的矛盾徹底爆發。李膺等人雖被禁止為官,但天下讀書人把他們奉為楷模,還搞了各種“天團”稱號:竇武、陳蕃、劉淑是“三君”,李膺等八人是“八俊”,郭泰等八人是“八顧”……這些人被宦官視為眼中釘。

侯覽對張儉恨之入骨,指使同鄉朱並誣告張儉等人結黨謀反。大長秋曹節趁機煽動皇帝:“黨人就是想顛覆朝廷!”14歲的皇帝被忽悠,批準了捕殺令。有人勸李膺逃跑,他卻說:“遇事不躲、認罪不逃是臣子本分,我六十歲了,生死有命,能逃到哪去?”於是主動入獄,受刑而死,他的門生故吏也全部被禁止為官。侍禦史景毅的兒子雖因沒登記逃過處罰,但景毅毅然辭官:“我送兒子拜李膺為師,就是敬仰他的品德,怎能因為漏登名冊就苟且偷安?”

朝廷下令抓捕範滂,汝南督郵吳導接到詔書後,來到征羌縣,卻抱著詔書在驛站裡痛哭不止。全縣的人都摸不著頭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範滂聽說後,歎了口氣說:“這肯定是因為我啊。”他沒有逃避,直接走進了監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縣令郭揖得知消息,大吃一驚,連忙趕來,當場解下官印,拉著範滂要一起逃走,還勸他:“天下這麼大,哪裡不能藏身,你何必留在這兒送死!”範滂卻搖頭拒絕:“我死了,這場災禍或許就能平息,怎麼敢連累您,還讓老母親跟著流離失所呢!”

範滂的母親趕來與他訣彆,範滂安慰母親:“弟弟仲博一向孝順,足以好好照顧您。我這就去追隨父親龍舒侯相範顯,稱龍舒君),無論生死,我們都各得其所。希望母親您割舍這難以忍受的離彆之痛,彆太傷心!”母親含淚說:“你如今能和李膺、杜密這些名士齊名,就算死了又有什麼遺憾!既然已經有了好名聲,還想奢求長壽,怎麼可能兩全呢!”範滂跪地拜謝母親教誨,又轉身對兒子說:“我想讓你學壞,可壞事做不得;讓你學好,可你看看我,一生行善,卻落得如此下場。”在場的路人聽了,無不落淚。

這場黨錮之禍中,一百多名黨人被害死,他們的妻子兒女都被流放到邊疆。宦官們把天下豪傑和有學問、講道義的人,統統指認為黨人。那些平日裡有仇怨的人,也趁機互相陷害,哪怕隻是一點小矛盾,也被誣陷成黨人。州郡官員迎合宦官的意思,有些人甚至和黨人毫無關係,也遭了殃。前後因此死的、流放的、罷官的、終身禁止為官的,多達六七百人。

郭泰聽說黨人死訊,私下悲痛地說:“《詩經》裡說‘賢人若都不在了,國家也將衰敗’,漢朝怕是要完了!隻是不知道這天下最後會落入誰手啊!”郭泰雖然喜歡品評人物,但從不說太過激烈的話,所以即便身處亂世,也沒招來災禍。

張儉逃命時處境艱難,每到一處就投奔人家借住。大家都敬重他的名聲和品行,寧願冒著家破人亡的風險也要收留他。後來他逃到東萊,藏在李篤家裡。外黃縣令毛欽帶兵找上門,李篤把毛欽拉到座位上,說:“張儉是朝廷要抓的人,我怎麼敢藏他!可要是他真在這兒,他是天下名士,您忍心抓他嗎?”毛欽起身拍著李篤說:“蘧伯玉以自己獨為君子而羞愧,你怎麼想獨自占儘仁義?”李篤開玩笑說:“要是真有這份仁義,就分您一半!”毛欽無奈歎息著離開了。之後,李篤護送張儉,先後經過北海戲子然家,最後逃到漁陽,出塞避難。張儉逃亡途中,為保護他而被處死的人有十幾個,受牽連被抓去審訊的人遍布天下,他的宗親幾乎被滅族,不少郡縣也因此殘破不堪。

張儉和魯國人孔褒是老朋友,有一次逃到孔家,孔褒不在家,孔褒十六歲的弟弟孔融把張儉藏了起來。後來事情泄露,張儉逃走,魯國的國相把孔褒、孔融兄弟抓進監獄,不知道該定誰的罪。孔融說:“是我把人藏起來的,該治我的罪。”孔褒卻堅持:“他是來找我的,和弟弟無關。”官吏又問他們的母親,母親說:“家裡的事該由長輩負責,我來承擔罪責。”一家人爭著赴死,郡縣官員拿不定主意,隻好上報朝廷,最後皇帝下詔定了孔褒的罪。黨禁解除後,張儉才回到家鄉,後來做到衛尉,八十四歲去世。

夏馥聽說張儉逃亡,自責道:“這禍事因我而起,白白連累了這麼多好人,一個人逃命,卻讓萬家遭殃,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於是他剪掉胡須,改變容貌,躲進林慮山,隱姓埋名,給冶鐵人家當傭人,每天在煙熏火燎中乾活,整個人又臟又瘦。過了兩三年,都沒人認出他。他的弟弟夏靜帶著絲綢來找他,想接濟他,夏馥拒絕道:“弟弟,你這是要把災禍帶給我啊!”黨禁還沒解除,夏馥就死在了山裡。

中常侍張讓的父親去世,歸葬潁川。雖然整個郡的人都去吊唁,但名士們一個都沒去,張讓覺得特彆丟臉,隻有陳寔去了。後來黨錮之禍時,因為陳寔的緣故,張讓保全了不少人。南陽的何顒,向來和陳蕃、李膺交好,也被追捕。他隻好改名換姓,躲在汝南一帶,和袁紹成了生死之交。他還經常偷偷潛入洛陽,和袁紹商量,想辦法營救那些因黨錮之禍被抓的名士,靠各種計謀讓很多人得以逃脫或免罪。

太尉袁湯有三個兒子:袁成、袁逢、袁隗。袁成生袁紹,袁逢生袁術。袁逢、袁隗都很有名,年輕時就做了大官。當時中常侍袁赦,因為和他們同是袁姓,又出身宰相世家,就想攀附他們做外援。所以袁氏家族在當時極為顯貴,生活奢侈,和其他世家大族都不一樣。袁紹身材魁梧,威風凜凜,喜歡結交士人、培養名聲,賓客們都像車輪輻條彙聚車軸一樣歸附他,家門口停滿了各種車輛,把街道都塞滿了。袁術也因為行俠仗義聞名。袁逢哥哥的兒子袁閎,從小品行高潔,以耕種、讀書為業。袁逢、袁隗多次送東西給他,他都不接受。袁閎看到世道混亂,而自家卻富貴顯赫,常常對兄弟們感歎:“我們祖先積累的福氣,後代卻不能用德行守住,反而爭著驕奢,在亂世中爭權奪利,這和當年晉國驕橫的三郤家族沒什麼兩樣啊!”黨錮之禍發生後,袁閎想躲進深山,但因為母親年邁,不能遠走,於是在庭院裡四周築起土屋,不留房門,隻開個窗戶遞食物。母親想他時,就去窗邊看看,母親一走,他就把窗戶關上,妻子兒女、兄弟都見不到他。就這樣,他在土屋裡隱居了十八年,最後死在裡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初,範滂等人批評朝政,公卿以下的官員都降低身份結交他們,太學生們也爭相仰慕這種風氣,覺得文學即將複興,隱士們會被重新重用。隻有申屠蟠歎氣說:“以前戰國時期,隱士們高談闊論,各國君主甚至親自為他們掃地開路,結果最後卻招來秦始皇坑儒燒書的大禍。現在的情況,和那時一模一樣啊!”於是他跑到梁、碭一帶,在樹下搭個屋子,把自己當成普通傭人。過了兩年,範滂等人果然遭遇黨錮之禍,隻有申屠蟠因為沒參與評論世事,安然無恙。

司馬光評論:天下太平的時候,君子可以在朝廷上公開指出小人的罪過,沒人敢不服;天下混亂的時候,君子就算閉口不言,想躲避小人的迫害,有時都難以幸免。黨人們生在亂世,又不在官位上,天下動蕩不安,卻想靠言辭來挽救局勢,品評人物,激濁揚清,這就好比去撩毒蛇的頭,踩虎狼的尾巴,最後自己遭受酷刑,還連累朋友,士人群體幾乎被消滅,國家也跟著滅亡,真是太可悲了!隻有郭泰聰明睿智,能保全自身;申屠蟠能洞察先機,及時行動,他們的遠見卓識,常人實在難以企及!

庚子日,天空出現日食現象。

到了十一月,太尉劉寵被朝廷免職,來自扶溝的太仆郭禧接替他,當上了太尉。北方的鮮卑族不安分,又來侵犯並州地區。

宮裡也有事發生,長樂太仆曹節病重,皇帝為安撫他,下詔封他為車騎將軍。沒想到過了一陣,曹節病好了,他把車騎將軍的印綬交回,又繼續當他的中常侍,還被授予“特進”的高位,俸祿達到中二千石,地位十分顯赫。與此同時,高句驪王伯固帶兵侵犯遼東,好在玄菟太守耿臨帶兵迎戰,把他打得投降。

建寧三年公元170年)

這年春天三月,又出現了日食。朝廷把一直在邊疆打仗的段熲召回京城,任命他為侍中。段熲在邊疆十多年,從來沒有睡過一天安穩覺,總是和將士們同吃同住同吃苦,所以大家都願意為他拚命,他也因此立下不少戰功。

到了夏天四月,太尉郭禧被罷官,太中大夫聞人襲頂上,成了新太尉。秋天七月,司空劉囂被免職,八月,大鴻臚橋玄梁國人)被任命為司空。九月,執金吾董寵因為假傳永樂太後的旨意,被關進監獄,最後死在獄中。

冬天的時候,鬱林太守穀永很有辦法,他用恩德和信義打動了烏滸人,一下子招降了十多萬人。這些人歸順後,開始接受漢朝的服飾禮儀,朝廷還專門設立了七個新縣來安置他們。

涼州刺史孟佗扶風人)派從事任涉,帶著五百敦煌兵,和戊己司馬曹寬、西域長史張宴一起,又召集了焉耆、龜茲、車師前、後部等國的軍隊,總共三萬多人,去攻打疏勒國的楨中城。結果打了四十多天,連城牆都沒攻破,最後隻能灰溜溜地撤兵。從這以後,疏勒國陷入內亂,國王接連被人殺害,朝廷也沒精力和能力再去管了。說起來,這孟佗當官的路子也很野。當時中常侍張讓有個管家奴仆,在京城仗著主人權勢,威風得不行。孟佗家裡有錢,就拚命討好這個奴仆,送錢送物毫不吝嗇。奴仆們都很感激他,問他有什麼願望。孟佗說:“我就希望你們能給我行個禮。”當時去拜見張讓的賓客,門口的車子常常停著成百上千輛。有一次孟佗去見張讓,去得晚了,進不了門。結果那個管家奴仆帶著一群手下,直接跑到路上迎接他,還和他同坐一輛車進府。其他賓客一看,都以為孟佗和張讓關係不一般,紛紛爭著送他珍寶古玩。孟佗又把這些東西分給張讓,張讓一高興,就把他提拔成了涼州刺史,真是荒唐。

建寧四年公元171年):

正月,皇帝舉行加冠禮,意味著正式成年親政,他下令大赦天下,但唯獨不赦免那些被定為“黨人”的人。二月,發生了地震,大地晃動,百姓人心惶惶。三月,又出現了日食,這幾年天象異常頻繁,讓人心裡直發慌。

朝廷裡,官員的位置也是換來換去。太尉聞人襲被免職,汝南的太仆李鹹接任太尉。接著,司徒許訓被罷官,司空橋玄改任司徒;四月,南陽的太常來豔成了新司空,可到了秋天七月,來豔又被免職。後來,癸醜日這天,皇帝立宋氏為皇後,她是執金吾宋酆的女兒。沒多久,司徒橋玄也被免職,南陽的太常宗俱擔任司空,之前的司空許栩又成了司徒。

到了冬天十月,皇帝想起竇太後當初有擁立自己登基的功勞,就帶著大臣們去南宮給太後請安,還親自給太後敬酒祝壽。黃門令董萌趁機多次在皇帝麵前為竇太後喊冤,皇帝聽進去了,對太後的供養比以前更好。這下可惹惱了曹節、王甫等宦官,他們誣陷董萌誹謗永樂宮孝仁皇後居所),把董萌關進監獄,最後迫害致死。北方的鮮卑族也沒閒著,又一次侵犯並州,邊疆百姓不得安寧。

喜歡資治通鑒白話版請大家收藏:()資治通鑒白話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民國茶聖:從零開始建商業帝國 人生巔峰之重生先知,向邪惡亮劍 屌絲逆襲首富路 淩晨三點,收到解雇信和追殺令 都市傳奇之神醫祝十三 重生後我踹了舔狗劇本綁定了逆襲係統 僵屍之拜師九叔,開局先天道體 我的絕美芸姨 重生仕途之開始新的起點 執鋒:暗夜守護